分享

肿瘤治验录26 肿瘤治验案十五、脂肪瘤一例

 学中医书馆 2013-06-05
肿瘤治验案十五、脂肪瘤一例
    刘××,女,14岁,山西省稷山县城关东村学生。于1981年4月13日初诊。
    其随父耕作时,左腰骤然一疼,撩衣触摸,其左腰有一个核桃大的肿物,形似鸡卵色如肌肤,表面光,质底微软。在稷山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腰第三椎骨旁2cm处有一个5cm × 4cm × 2cm肿物,无红肿,按之稍痛,推之不移动,印象诊断:脂肪瘤,建议手术治疗。”患者闻听连连叫怕,决意求名医治疗。可服用了大量中西药并外敷紫金膏,肿物不但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增大。患者食不下,几经周折,来到侯马就诊。患者肿瘤略凸起,不红不痒,质软光滑,推之不能移动,面色微黄,眼窝塌陷,大便秘结,小便短清,舌质淡、苔灰裂,脉数短。
    辨证诊断:食欲偏嗜,伤及太阴,脾不健运,肺气不宣。
    治疗方法:消积疏导,健脾宣肺,解毒消肿。
    禁忌:猪肉、羊肉、鱼、虾、鸡肉。
    用药:
    1、消瘤丸,每日2次,每次1丸,用白水送服。
    2、外用蛤蟆散,每日3次,每次1克,用醋调和,涂于患处。
    3、处方:制苍耳子15克、荆芥穗6克、白芍7克、川断12克、杜仲6克、黄芪9克、红花6克、制白蒺藜15克、炒神曲9克、鸡内金9克,水煎服。
    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合一块中午服下。
    方义:苍耳子、白蒺藜消肿解毒。专消脂瘤;荆芥穗、白芍、红花去湿发表,活血比瘀;川断、杜仲养肾,引诸药入经;黄芪天冬固卫养荣:妙神曲、鸡内金消积健脾。
    二诊(4月24日》:药后肿瘤部位发热。没有其它症状,继续用药。
    三诊(5月9日):肿瘤体明显变软,饮食增加。而左腰侧偶尔有沉闷感,大便干,舌质淡、苔灰厚,脉短数。上方加大黄9克。
    四诊(5月20日):午饭后反胃,精神不振,大便畅通。上方去大黄、黄芪,加党参9克、藿香6克,继续服用。
    五诊(6月3日):反胃现象消失,肿瘤缩小一半,舌质淡、苔灰厚,脉数短。上方去藿香,加贝母9克、元参9克。
    六诊(6月15日):腰侧较前轻快,瘤体缩小,饮食如常。
    七诊(6月30日):肿瘤只有0.5cm × 0.3cm,舌质淡、苔灰腻,弦脉,继续服药。
    八诊(7月13日):肿瘤完全消失,患者饮食正常,精神倍增,返校复课。
    笔者随记者于1986年3月采访刘××时,已不能相认。患者欣然告诉记者,她身体健壮,是梁爷爷救了她,她将奋发读书,志于报国。
    小结:脂肪瘤在中医学里叫“脂瘤”,它是一种良性肿瘤。祖国医学很早就有记载,我国第一部医书《内经.刺节真邪篇》说:“筋屈不能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又说。”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脂瘤,久者数乃成……凝结日以益甚……为昔瘤。”这些论述了筋瘤、昔瘤的发病原因。汉.候景传亦说:“左足有肉瘤。伏似龟。”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均有治瘤方药。宋代《圣济总录》更进一步阐述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陈无择的《三因方》说:“瘤则有六:骨瘤、脂瘤、肉瘤,气瘤、血瘤、脓瘤。”清代《医宗金鉴》记载则更详细,而且有瘤者禁厚味,荤味之记载。
    家父说:“诸瘤皆为毒,治则当以解毒为先。”这些不仅指导临床应用,而且有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本例患者腰左侧生长一核桃大的脂瘤,患者却没有发觉。而当其玩耍突然扭伤其经络出现疼痛时方知是脂瘤使然。百药皆试而不瘥,余望其色略失华,舌质淡、苔灰厚,诊其脉浮短,是饮食偏嗜、营养欠缺所致。日久蓄毒,乃脾不健、肺不宣也。
    脾气不足,运化失疏。肺主一身之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其气虚,宣泄失利,毒蓄于表,发为脂瘤。故以健脾宣肺、散结解毒为法则。消瘤丸为君,外用蛤蟆散佐之,草药为使节。方中重用白蒺藜、苍耳子。苍耳子辛苦温具有较强之疏散宣通、行气活血之功,上行入脑巅,下行走足膝;向内至骨髓,向外达皮肤.为疮家圣药。白蒺藜苦辛平,可升可降,可散可补,有发散之功。二药合疗,奏效更捷,专治各种肌瘤,疗效十分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