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和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探究、思维、讨论、归纳出分子的共同特征。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二、教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吗?” 学生很容易从宏观角度找到原因:水的体积增大; 继续提问:从水分子的角度看,体积增大的原因是什么?观察思考后,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力,进行猜想。猜想可能有: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间隔变大了;水分子数目变多了;水分子受热都跑到水壶的上端去了?通过对猜想的表达和交流,形成生生间思维的碰撞和整合。然后引导学生查资料,收集证据,思考水的三种状态时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组内交流,明确构成固、液、气三种状态的水分子间的距离是不同的,水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水分子的排列方式也是不同的。 (三)反思归纳:完成以上探究后,进入第三个环节归纳共享 1、能量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学生已知道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并且是不断运动的,用什么方法可改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呢?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能量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物理变化的实质 接下来根据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规律,发现水分子本身未变从而得出物理变化的实质: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强调分子本身不变) 3、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4、分子的基本性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容易地归纳出分子的基本性质,并且也有了归纳分子基本性质的欲望,顺其自然地完成了教学重点。 再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 小小的水分子是怎样使水变作云、雨、雪的呢?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观察图片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总结归纳: 1、通过水的 实现水的天然循环。 2、 为水的三态变化提供能量 3、通过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 ,又完成了水资源的 。这对自然界的生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 小结 1、我思我获: 出示课件:记忆小卡片 随着各个探究活动的结束,让学生闭上眼睛,从知识、思维方法、情感方面,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法进行新的理解和感悟 2、课后延伸: 出示课件上的题目:学生思考作答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一、 水的三态变化 1、能量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物理变化的实质: 3、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 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水的天然循环 六、反思 分子的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应将教学起点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交流共享”部分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分子的特征,能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即生活,生活亦课堂。探究活动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更应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拓展、延伸、检验、应用。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我们的思维的翅膀应像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一样自由翱翔。 2011年9月 |
|
来自: 昵称10198544 > 《初中化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