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宅男增多,对社会是好是坏?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6-06

读报见到一段不起眼的新闻,提到一些电讯商要取消一些可容许客户无限量下载信息的计划,以后信息下载量较高的客户要多交月费。


我的上网费用是透过银行转账支付的,所以对自己参加了甚么计划及月费多少,都十分胡涂。这种收费模式的改变,对某些活跃的网民而言是否有很大影响,我不知道,但太阳底下很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例如上网收费与就业,却往往另有隐蔽关系,且听我一一道来。


懂得劳工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某些工种薪水很低时,很可能会完全无人问津,但薪金逐步提升至某一关键水平时,劳工的供应会突然从零弹升至一个可观的数目;薪金若继续增加,可诱导出更多的人出来工作。


对此简单现象,我们可有甚么分析?在面对上述的关键薪金水平时,劳工有甚么考虑?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家中得享清闲;二是付出时间工作,赚取更好的物质生活。若薪水在关键水平以下,他们会留在家中;刚好在关键水平的,他们无可无不可;在关键水平以上的,则工作更合划算。



IT发达 打击工作积极性

在家中当宅男(或宅女)有甚么好处?每天可以十多个小时上网打机自得其乐,通过社交网可结识朋友,加入一些讨论区时,又可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评头品足,评论世事。若在家中发闷,尚可参加一两场示威,生活逍遥。要注意,所有这些生活消费,费用都十分廉宜,每月数百元上网费便足够。没有收入怎么办?年轻时可当“啃老族”,靠家人支持经济,中年以后没有家人接济,每月可领取二千余元综援,已足够支付此等宅男生活。跑到外面工作吗?就算每月有一万元,扣除交通费及外出膳食,又要付出劳力及受老板气,并不见得比只得二千余生活费的宅男要好。如何选择,各人自有盘算。


由此可知,信息科技的发达,大大降低了娱乐及社交生活的成本,但又打击了工作生产的积极性。若上网费加价,当宅男的成本便要增加,更多的人便要无奈外出找工作。


今年1月23日本栏曾指出,25至39岁的香港男性中,有3.52万人不工作,也不找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宅男,而且人数不断上升,这很可能跟信息科技发达成本下降有关。这对社会经济是好是坏?

宅男:环保及节约的社群

坏的方面是明显的。年轻力壮时不去工作沉迷上网,到弹尽粮绝时,将来谁人愿意雇用?现时不愿被雇主剥削,正意味着将来只能靠综援时剥削纳税人。社会失去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当然也对总体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妙。


事物多有正反两面。宅男其实是一批十分环保及节约的社群。他们在家中对着计算机手机,耗不了多少天然资源与能源,对地球生态的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他们的交友可以是虚拟的,也许将来的婚姻也是通过网上进行因此也是虚拟的;若是如此,生儿育女也只能是虚拟的,这对人口的控制及地球的生态也是好处甚多。


当物质消费被虚拟消费取代,收入及工作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大家可有更多时间去自由安排。我经常忙得头昏脑胀,等闲每周工作八九十个小时,对宅男生活十分羡慕。


要当宅男很易,及早退休便可,这也难怪不少生有劳碌命的港人年纪轻轻,便早已向往游山玩水,向往退休。


不过,这等老宅男通常不用靠领取福利才能生活,与从不工作的普通宅男颇有分别。(作者:雷鼎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