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眼睛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保护不好,让眼睛害了病、受了伤,就会妨碍视力甚至失明,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6月6日是第18个全国“爱眼日”,虽然今年主题定为了“汇聚中国梦,2016年前消灭致盲性沙眼”。但其实,不仅要防沙眼,在人生各个年龄段,要想彻底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要牢记不同的护眼要诀。 受访专家: 赵家良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王养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汤明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儿童期(0~14岁) 预防近视是关键 从出生到14岁,是一个人眼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健康和用眼习惯将为一生奠定基础。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在出生后做视网膜病变筛查,其患病率约为15%~30%。父母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光感,能否追光和避光,如果不能则说明可能有严重的视力障碍,需及时就诊。0~3岁儿童要注意预防内斜视。如果家长经常把玩具放在孩子眼前,离眼睛太近,孩子会很吃力地去看清这个物体,长期这样有可能导致内斜视。眼睛与物体保持33厘米左右为宜。 孩子的视力在3~6岁逐渐发展,到12岁左右基本完全稳定。因此,3岁后应及时给孩子检查视力。通常眼部疾病最好的治愈期是在6岁之前,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7岁后,每天用眼读书的时间会延长,近视眼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为60%~70%,居全球前列。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30%~40%,中学生为40%~50%。佩戴合适的近视眼镜是最好的视力矫正手段。此外,9岁前的孩子是致盲性沙眼的易感人群,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脸,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和毛巾。 青年期(14~40岁) 警惕外伤和干眼 此年龄段有不少人因视疲劳加重,近视度数上升,成为病理性近视,所以要保持正确用眼习惯。 青少年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差,要格外注意保护眼睛免受外伤。眼球是位于人体暴露部位的器官,也是人体组织最精密、最脆弱的器官,外伤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失明。 由于学习和工作压力大,用眼时间长,生活起居不规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干眼症,表现为眼睛发红、干痒、有异物感。 专家建议,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起身看看远方,休息眼睛;尽量把电脑放在眼睛水平视线以下,使视线呈15度至20度的俯视角,可减少眼球表面泪液的蒸发;强光下最好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可经常参加球类运动,让眼部睫状肌不断地放松与收缩,减轻眼疲劳;不要乱用眼药水。此外,20多岁和30多岁时应分别接受1次眼部检查。如果佩戴隐形眼镜,最好每年检查一次。 中年期(40~60岁) 重点呵护老花眼 进入中年,多种眼部疾病症状开始出现。很多人眼球晶体弹性减弱,开始出现老花眼(远视眼)。 老人不能图省事随便到街边买一副老花镜戴。因为许多老人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情况,并且双眼的老花程度不同,瞳距也不同,如果随便戴副眼镜,容易加重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 老人最好到医院做完全面检查,排除白内障、青光眼及一些眼底疾病后,再验光并确定瞳距,定制一副合适的镜片。老花镜也要定期更换,因为眼花是晶状体老化所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老化程度会增加,继而升高镜片度数。老人戴眼镜看报吃力、眼睛酸胀时,就应及时更换。老年期(60岁后) 保护晶体最要紧 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常见眼部疾病。它是发生在眼球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由于进入眼球的光线被混浊的晶状体阻挡,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造成看不清物体,甚至失明。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现有900多万盲人,其中400万人因白内障致盲,白内障是我国致盲原因的首位眼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因白内障致盲或低视力的人群在快速增长,我国4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高达18.85%。白内障严重的人能通过手术治疗。 白内障发病与紫外线关系最密切,建议老人在户外强光下活动时最好戴上墨镜和宽边帽,减少灯光下近距离工作及阅读时间。同时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控制好血糖血压。此外,老年黄斑变性也是发病率较高的眼病。一旦出现视野中央看不清楚、视野中间出现黑团、看东西变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