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痢九

 西风原上 2013-06-07

痢赤属血,白属气。有身热、后重、腹痛、下血。身热挟外感,小柴胡汤去人参。

  后重积与气坠下之故,兼升兼消,宜木香槟榔丸之类。不愈者,用秦艽、皂角子、煨大黄、当归、桃仁、虚氏之法下之,虚则以苦梗开之,然后用治痢药。气用气药,血用血药。有热,用黄芩、芍药之类;无热腹痛,或用温药姜、桂之属。下血四物为主。下血多主食积与热,或用朴硝者。青六丸治血痢效。痢疾初得一二日间,以利为法,切不可便用止涩之剂。苦实者,调胃承气、大小承气、三乙承气下之,有热先退热,然后看其气病血疾,加减用药,不可便服参术。然气虚者可用,胃虚者亦用之。血痢久不愈者,属阴虚,四物汤为主,凉血和血,当归、桃仁之属;下痢久不止,发热者,属阴虚,用寒凉药,必兼升散药并热药;下痢大孔痛者,因热流于下也,以木香、槟榔、黄连、黄芩、炒干姜;噤口痢者,胃口热甚故也,大虚大热,用香连丸、连肉各一半,共为末,米汤调下。

  又方

  人参二分,姜炒黄连一分,为末浓煎,终日细细呷之,如吐则再服,但一呷下咽便开。

  人少许。 脐内。下痢不治之症,下如鱼脑者,半死半生;下如尘腐色者,死;下纯血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下如竹筒注者,不治。赤痢乃自小肠来,白痢乃自大肠来,皆湿热为本,赤热。《内经》所谓身热则死,寒则生,此是大概言,必兼证详之方可。今岂无身热而生,寒而死者?脉沉小十治,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已,还分易治难治不治之证,至为详密。但与泻同,立论不分,学人当辨之。大抵痛,一曰温之,一曰清之。按久病身冷,脉沉小者,宜温;暴病身服,脉浮洪者,宜清、宜补。有可吐者,亦有可汗可下者。初得之时,元气未虚,必推荡之,此脓血,此脾传肾,贼邪难愈;先脓血,胜水泻,此肾传脾,微邪易愈。下痢如豆汁者湿也,盖脾者,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却宜明逆气之胜复以治之。

  戴云∶痢虽有赤白二色,终无寒热之分,通作湿热治。但分新旧,更量元气用药,与赤白带同。

  【入方】

  黄连 滑石 生地黄 白芍 苍术 白术 当归 青皮 条芩

  上锉。水煎。里急后重,炒连、滑石,加桃仁、槟榔。甚者,大黄;呕者,用姜汁、半夏。

  又方

  干姜(一钱) 当归(二钱半) 乌梅(三个) 黄柏(一钱半)黄连

  上锉。作一服,水煎,食前。若水泻,可等分用,

  又方 治热与血。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枳壳 当归 芍药 滑石 桃仁 甘草 白术(等分)

  上为末。或汤调,或作丸。用面糊或神曲糊丸服。

  一本云∶误服热药涩药,毒犯胃者,当明审以祛其毒。

  治白痢

  苍术 白术 神曲 茯苓 地榆 甘草

  上锉。水煎。

  治赤痢

  地黄 芍药 黄柏 地榆 白术

  上锉。水煎。腹痛,加枳壳、浓朴;后重,加滑石、木香、槟榔;有热,加黄芩、山栀。

  又治痢方

  滑石(一两) 苍术(半两) 川芎(三钱) 桃仁(活法用) 芍药(半两,炒) 甘草(一钱)

  上为末。姜一片,擂细煎滚服。

  又方 孙郎中因饮水过多,腹胀,泻痢带白。

  苍术 白术 浓朴 茯苓 滑石

  上 咀。水煎,下保和丸。又云∶加炒曲、甘草。

  又方 痢后脚弱渐细者。

  苍术 酒芩 白芍(各二两半)酒柏(炒,半两)

  上为末,粥丸。以四物汤加陈皮、甘草水煎,送下。

  又方 痢后腰痛,两脚无力。

  陈皮 半夏 白芍(各一钱) 茯苓 苍术 当归 酒芩(各半钱) 白术 甘草(各二钱)

  上 咀。作一服,姜煎,食前。

  又方 治小儿八岁,下痢纯血,作食积治。

  苍术 白术 黄芩 滑石 白芍 茯苓 甘草 陈皮 神曲(炒)

  上 咀。水煎,下保和丸。

  治痢十法

  其或恶寒发热,身首俱痛,此为表症,宜微汗和解,用苍术、川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三片煎。其或腹痛后重,小水短,下积,此为里症,宜和中疏气,用炒枳壳、制浓朴、芍药、陈皮、滑石、甘草煎。其或下坠异常,积中有紫黑血,而又痛甚,此为死血证,法当用擂细桃仁、滑石行之。或口渴及大便口燥辣,是名挟热,即加黄芩;或口不渴身不热,喜热手熨荡,是名挟寒,即加干姜。其或下坠在血活之后,此气滞症,宜于前药加槟榔一枚。其或在下则补,毒解积下,食自进。其或力倦,自觉气少,恶食,此为挟虚证,宜加白术、当归身,虚甚者加人参,又十分重者,止用此一条,加陈皮补之,虚回而利自止。其或气行血和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症,倍用当归身尾,却以生芍药、生地黄、生桃仁佐之,复以陈皮甘此汤,固肠丸未宜进用,盖固肠丸有去湿实肠之功。其或利后,糟粕未实,或食粥稍多,或饥甚方食,腹中作痛,切不可惊恐,当以白术、陈皮各半,煎汤和之,自安。其或久痢后,体虚气弱,滑下不止,又当以药涩之,可用诃子、肉豆蔻、白矾、半夏,甚者添牡蛎,可择用之。然须用陈皮为佐,恐大涩亦能作痛。又甚者,灸天枢、气海。上前方用浓朴,专泻滞凝之气。然浓朴性大温而散气,久服大能虚人,滞气稍行,即去之,余滞未尽,则用炒枳壳、陈皮,然枳壳亦能耗气,比之朴稍缓,比陈皮稍重。滞气稍退,当去之只用陈皮以和众药,然陈皮去白有补泻之功,若为参术之佐,亦纯作补药用。凡痢疾腹痛,必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恶寒痛者,加桂;恶热痛者,加黄柏。达者更能参以岁气时令用药,则万举万全,岂在乎执方而已哉!

  【附录】痢有气虚兼寒热,有食积,有风邪,有热有湿,有阳气下陷,而感受不一,当分治。泻轻痢重,诸有积以肚热缠痛推之,诸有气以肚如蟹渤验之,究其受病之源,决之对病之剂。大要以散风邪,行滞气,开胃脘为先,不可遽用肉豆蔻、诃子、白术辈以补住寒邪,不可投米壳、龙骨辈以闭涩肠胃。邪得补而愈盛,故证变作,所以日夕淹延而未已也。若升散者,以胃风汤、防风芍药汤、神术散、苍术防风汤、败毒散,皆可汗之。攻里若有湿者,用导水丸、兼郁承气汤、和中丸;若积滞用圣饼子、脾积丸;冷积用《局方》苏感丸;若湿热甚者,宜《宣明》玄青膏;若后重窘迫,用木香槟榔丸。色白者,属气;赤白者,属气血受病;赤黑相兼,属湿热;青绿杂色,是风与火湿。下血者,当凉血,当归、生地黄。赤者属血,《保命集》四物汤,和槐花、黄连、米壳醋炒。下利,脉沉弱而腹痛,用姜附汤,加对五苓理中。又机要浆水散若青色者外贴大过,饮食伤脾,为脾泄,《机要》白术芍药汤。湿胜,仙术炒用。若阴阳不分,当渗泄以五苓之类,或单用苤苡实炒为末,米饮调二钱。若气血俱虚,神弱者,以人参、白术、当归、芍药、炒茯苓,少加黄连服之,或钱氏白散,又或十补汤佳。若暑痢而脉虚者,香薷饮,或清暑益气,又或六和汤、藿香正气各加木香半钱,名木香交加散。若白痢下如冻胶,或鼻涕,此属冷痢,宜除湿汤加木香一钱。虚弱者,亦与十补汤。赤痢发热者,以败毒散加陈仓米一撮煎。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阿胶丸

  【附方】

  胃风汤 治风冷入于肠胃,泄下鲜血,或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瘀血。

  人参 茯苓 川芎 当归  白术 白芍(等分)

  上锉。水煎入粟米百余粒同煎。腹痛,加木香。

  噤口痢石莲肉(日干)

  上为末。服二钱,陈仓米汤调下,便觉思食。使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姜枣略煎佐之。

  戴人木香槟榔丸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术 枳壳 黄连 黄柏 大黄(各半两) 丑末 香附(各二两)

  上为末,木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煎水下,量虚实与之。《绀珠》多三棱、黄芩、当归,分两不同。

  调胃承气汤

  芒硝(半斤) 甘草(炙,二两)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上锉。每服,临期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渣,下硝,上火煮二三沸,顿服之。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如棋子大,酒洗) 浓朴(八两,姜制) 枳实(大者,五枚,炒) 芒硝(二合)

  每服看证斟酌多少,先煮二物至七分,去渣;纳大黄,煮八分,去渣,纳芒硝,煎一二沸,温服。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姜炒) 枳实(大者,三枚,炒)

  上锉。看证斟酌多少用之。

  防风芍药汤

  防风 芍药 黄芩(各二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温服。

  神术散

  苍术(一斤) 本 川芎(各六两) 羌活(四两) 粉草 细辛(一两六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三片煎。要出汗,加葱白。

  苍术防风汤

  苍术(二两) 防风(一两)

  姜七片煎。

  败毒散

  羌活 独活 人参 甘草(炙) 柴胡 前胡 茯苓 枳壳(麸炒) 川芎 桔梗(等分)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五叶煎。热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伤湿,加白术;脚痛,加天麻。

  神芎导水丸

  大黄 黄芩(二两) 丑末 滑石(四两)

  上为末,滴水丸。每四五十丸,温水下。

  和中丸

  白术(二两,四钱) 浓朴(二两) 陈皮(一两,六钱) 半夏(泡,一两) 槟榔(五钱) 枳实(五钱) 甘草(四钱) 木香(二钱)

  上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每三十丸,温水下,食远。

  圣饼子

  黄丹(二钱) 定粉(三钱) 密陀僧(二钱) 舶上硫黄(三钱)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入白面四钱,滴水和为指尖大,捻作饼子,阴干。食前,浆水磨化服之,大便黑色为妙。

  苏感丸

  以苏合香丸与感应丸二药和匀,如粟米大。每五丸,淡姜汤空心下。

  《宣明》玄青膏

  黄连 黄柏 大黄 甘遂 芫花(醋拌炒) 大戟(各半两) 丑头末(二两) 轻粉(二钱) 青黛(一两)

  上为末,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每服加十丸,日三,以快利为度。

  《保命集》四物汤

  本方内加槐花、黄连、御米壳等分。

  姜附汤 理中汤 并见中寒类。

  五苓散 见中暑类。

  浆水散

  半夏(一两,汤洗) 附子(半两,炮) 干姜(一作干生姜) 桂 甘草(炙,各五钱) 良姜(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浆水二盏,煎至半盏,和滓热服。

  升阳益胃汤

  羌活 独活 防风(各半两) 柴胡 白术 茯苓(渴勿用) 泽泻(各三钱) 黄 (二两) 人参半夏 甘草(炙,各一两) 黄连(一钱) 陈皮(四钱) 白芍(五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入姜枣,温服。

  曲芎丸

  川芎 神曲 白术 附子(炮,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下。此药亦治飧泄。

  《机要》白术芍药汤

  白术 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水煎。

  钱氏白术散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木香 甘草 藿香(各一两) 干姜

  上为粗末。水煎。

  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 并见中暑类。

  六和汤 见霍乱类或加香薷浓朴。

  藿香正气散 见中风类。

  黄连阿胶丸

  阿胶(炒,二两) 黄连(三两) 茯苓(二两)

  上水熬阿胶膏,溲和二末为丸。米饮下。

  固肠丸 见妇人类。

  除湿汤 见泄泻类。

  十全大补汤 见诸虚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