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种团队决一死战(篮球先锋报6月6日评论)

 相约归渡头 2013-06-08

两种团队决一死战(篮球先锋报6月6日评论)

两种团队决一死战(篮球先锋报6月6日评论)
两种团队决一死战(篮球先锋报6月6日评论)

詹姆斯的字典里,已经没有“复仇”这个词,热火与马刺的总决赛,也与复仇毫无关联。同为优秀的团队,这只是一种版本与另一种版本的高端对话。

 

马刺和热火无仇可言,而对于詹姆斯,与其说有“仇”,不如说马刺于之有“恩”。六年前总决赛的最后一幕,正是邓肯对詹姆斯说:“感谢你让我们再夺一冠,但未来属于你。”那四场干脆利落的决战,第一次让詹姆斯对自己的团队产生了怀疑。

 

那时候詹姆斯对“团队”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他从不是个自私的球员,也想做个全能的领袖,团队之于他,是靠自己的能力带动的一群队友。但马刺队以完整的三人结构把詹姆斯对团队的认识打得粉碎。

 

在历年的季后赛征途上,詹姆斯有过大约三场不仅留下切肤之痛、而且令其难堪的比赛,第一场就是总决赛首战马刺。那天他16中4,仅得14分,助攻4次,波波维奇用精妙的整体防守卡住了他所有的突破线路,全场罚球4次。那时的骑士一碰马刺漏洞百出,外线的拉里·休斯前两战10中1,第三战迈克·布朗把板凳上的火力点吉布森插进首发阵容,结果吉布森10中1。不过,即使被直落四场打败,詹姆斯也只是觉得自己带领的团队不够好,初试啼声,败也正常,那时候他还只有22岁。

 

三年后的东部半决赛,詹姆斯在对绿军的“天王山之战”中,带着肘伤14中3仅得15分,其中投篮只得6分,骑士输了整整32分,那是第二场令其难堪的比赛。那轮被淘汰后,加内特像三年前邓肯一样对詹姆斯说:“你会有非常非常非常光明的未来,继续努力,我会一直在那里等你。”彼时的骑士团队已有奥尼尔、贾米森和小莫助阵,但难堪的出局彻底颠覆了詹姆斯对团队概念的理解,然后做了震惊世界的“决定”。

 

团队是什么呢?团队不是团结在你周围,而是水乳交融。2007年的马刺像魅影一样缠绕詹姆斯,他最终加入一个不分彼此的队伍,于是有了“三巨头”,这是与马刺的“GDP”截然不同的团队样本。在NBA这样高度市场化又受劳资协议制约的职业联赛,像马刺那样从选秀开始精挑细选、悉心培养、渐成气候、屡获功勋、悄悄转型、卷土重来,没有第二例,这是一个孤本,却又像灯塔,令更多小市场队伍效而仿之,虽然多是东施效颦。

 

热火“三巨头”也是孤本,依样画葫芦肯定会走样。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巨头”各自的身份过于显赫,导致他们从组合之日起,就注定留有“终身残疾”——内线和替补。而这只是外在的问题,他们一眼便知,都能接受,随之而来的失利,更考验他们的决心、意志与牺牲精神。组合当年,热火在总决赛2比1领先的情况下,第四战输给小牛,詹姆斯11中3只得8分,那是他季后赛的最低记录,也是职业生涯第三场最难堪的比赛。输给小牛是对这个新组合的最大考验,如果他们三人中任何一人对自己最初的决定有所怀疑,就不会有第二年的总冠军。

 

所以詹姆斯说:“我比2007年好过不止20倍、30倍、50倍。”这种量化的数字,其实是内心对团队认识的体现。曾有朋友对詹姆斯说:“你实现梦想之前,会经历无数恶梦。”一旦有了夺冠经历,恶梦再来便不是恶梦,所以才会在东部“抢七”之前,詹姆斯主动为韦德做调整,让韦德改防斯蒂芬森,开场让韦德控球主攻。

 

自此我们知道,所谓“团队”在马刺和热火两支球队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成方式,却有着共同的内在本质。“三巨头”是从天而降的组合,“GDP”是千年不死的老妖,“三巨头”互相做着牺牲去弥补天然残疾,马刺“GDP”也靠这种牺牲精神,由邓肯为核心转型为以帕克为核心。这两种团队都难以复制,却值得理念不同的队伍去一试。

 

两种团队版本在总决赛上决一死战,终有胜负,但不要因为一种版本的胜利,否定另一种版本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