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休闲关乎国民幸福

 智慧旅游519 2013-06-0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成熟,整个社会的旅游化是一个趋势,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旅游资源感兴趣,旅游资源变得很广泛。

徐红罡说,大理、丽江、阳朔等地的旅游发展都非常典型,在这些地方调研时发现,绝大部分在这些地方开咖啡馆、茶吧的是来自深圳、广州、北京的人,是寻找自己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他们使旅游目的地发生了改变,这是以前很难想象的。三亚也是这样,有很多退休的老年人,是所谓的“候鸟”族,他们正在改变三亚的城市生态。还有“迷你游”,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会跟随着他们喜欢的明星到不同城市去,他们的旅行就是“机场+酒店+演唱会馆”。还有一类如“骑行西藏”,从成都骑车到拉萨,这也是一些年轻人所热衷的。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比如深圳的大芬村是一个城中村,住着许多画家,旁边是大学城,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

武弘麟则讲了浙江安吉的例子。他说旅游行业经常区分后台和前台,似乎只要前台好,后台差一点没关系,但是安吉真正做到了后台与前台一致。安吉的经济并不是最发达的,但是当地的农民已经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村子里比北大的校园还要干净,而且垃圾是分类处理的,一个小山村居然将污水处理完了以后再排出去。农民种地回来第一件事先把腿脚洗干净,搬一个花岗岩台子放在家门口,上面放两盆小花。他们觉得这样生活更开心。

他说,历朝历代,人的本能认知一点不比今天差,古人旅行的愉悦,我们今天通过留下来的诗词歌赋依然可以体验到。所谓休闲,更重要的就是人的文化价值取向。人对美的欣赏古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去找你喜欢去的地方、喜欢休闲的方式。

落实《纲要》有5个抓手

《纲要》是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一个标志性文件,可以称之为国民幸福工程、健康工程、消费工程、教育工程,也是国民就业工程,是一个跟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长期战略。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如何落实《纲要》。

石培华认为,贯彻落实好《纲要》有5个抓手。

第一是要抓理念引导。具体而言是建议每年开展休闲调查,发布国民旅游休闲报告的白皮书,然后把这当成一种常态性的工作,对外是一种国家形象的塑造,对内是一种观念的引导。此外结合《旅游法》的贯彻,建议推动成立中国国民旅游休闲促进会,引导更多的企业用准公益事业的方式来推动宣传休闲理念。

第二是要抓制度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就施行了,现在要通过《纲要》让大家进一步关注这个《条例》,这确实是一个长期落实的过程。短期可以进行灵活安排,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灵活安排休假,学校也可以灵活安排。我国的假期不见得比其他国家或地区短,但是我们缺少带薪休假和分散化的时间安排,我们是黄金周经济,有些过度集中。

第三是要抓服务优化。《纲要》里考虑到了适合老百姓的休闲,要提供更多样化、更大众化、更便利的旅游产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公园、绿道、公共休闲空间要越来越多,要对一些特殊人群免费开放。现在我们对门票价格过度关注了,其实,在旅游过程中,交通是第一大成本,其次是住宿,第三才是门票。要系统性地降低这些环节的价格。要抓公共服务,抓两个“安”,一个是安全出行,一个是安心消费,安全就是抓安全保障和安全救援,安心消费就是抓诚信体系建设。

第四是要抓丰富供给。首先是要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理念是落后的,是不适应的。以城市和乡村为载体的公共空间的建设,现在比旅游区建设还重要。《纲要》要想真正得到实施,不是靠传统景点,而是靠城市、乡村公共空间的休闲化改造和服务设施的完善,让人们能够就地休闲,能够社区化、便利化休闲,休闲与生活融为一体,变成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休闲梦要变成生活梦,城市不能还是按照千城一面、机械的、刚性的那种模式建设下去。《纲要》的亮点之一,就是要将国民旅游休闲渗透到交通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当中去,将休闲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加以完善。

第五是要抓示范引领。有两个建议:一个从省域的层面,可以总结广东、山东、浙江、重庆、北京等省、市好的做法和经验,搞几个试点省;旅游业的特点是国家引导和规范,省上统筹产业,城市构建目的地,县域经济来打造项目和实现终端服务,这四个层次的管理手段和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省域经济是统筹产业最核心的一个单元。第二要抓示范基地,完全可以搞一批新的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示范镇、示范街区和示范性基地,甚至可以搞一批示范院校的培训基地和教育基地等。

休闲推进新型城市化

巴南区地处长江之滨,是重庆市9个主城区之一,重庆都市旅游休闲大区。2011年,为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巴南区首次提出了发展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产业,并与温泉养生、乡村旅游一起,作为拉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现在,巴南区围绕“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国际知名“三养”胜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

李建春说,巴南区没有天坑地缝、也没有金佛山,所以巴南区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做休闲这篇文章。李建春称此为“大休旅”——大概念下的休闲旅游。

李建春认为,消费业正在进行产业融合,休闲旅游和农业、工业的融合,包括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创造了很大的商机。为此,我们认为,未来谁能够执掌消费之牛耳,谁就能够把控经济增长的主动权,也就是谁来抓消费,谁就抓住了经济的主动权。

李建春说,要按照“生态+现代”的理念来构建大休旅体系。现代化的城市存在一个悖论:没有生态但很现代,广大的乡村生态很好却没有现代化的功能设施。巴南区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做到生态的环境+现代的功能。巴南区已完成了全域的规划布局,二环路以外布局的休闲设施都是小体量,像一颗颗珍珠一样镶嵌在山水之中,然后用公共体系联系起来。二环路以外会长期保留乡村形态,主要做都市农业,特别是把都市农业的观光农业和体验式农业加进去。二环路以内主要发展城市聚集区。

他说,巴南区的另一体会是大休旅一定要和产业、和城镇化深度融合。单纯就旅游发展旅游是发展不起来的。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要注重城市的聚居区和小城镇的结合,小城镇的结合在于打造成特色小镇。此外,城镇的产业要从第二产业主导向旅游休闲引领。而且,城市聚集区的商业要从过去的购物商业向休闲商业发展,中央活动区是靠文化、休闲、商务一起来推动发展的。

席建超认为,《纲要》的出台,推动了旅游产业从挣明钱到算暗账的产业模式创新。他说,以前大家都挣明钱,从来没有算过暗账,《纲要》的出台推动了旅游产业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现在大家都强调建景区,但是这种产业方式是原始落伍的,而把旅游和休闲结合起来以后,带来了变革。

他说,旅游休闲的发展,涉及新型城市化和旅游休闲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发展的核心从数量的扩张到质量性的推进,城市在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改善环境、增加休闲设施、还是完善公共服务,基本上都是围绕城市展开的。这一方面强调了城市作为休闲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凸显了旅游业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旅游休闲的发展,促使旅游业的发展从行业管理向各级政府合力推动的转变。

促进大众追求品质生活

旅游休闲的产业链联系着千家万户,和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是一个集群的存在,进而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徐红罡说,我们处在一个转型的社会,大家都希望有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要有生活质量。科技的进步加上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以后将很难区分一个人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游客。

她说,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非常重视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的意义。对于旅游市场来说,以后人们缺少的不是金钱,而主要是时间。现在许多年轻人认为,有充裕的时间,才代表了生活品质的提高。

她说,如今,城市是第一客源地,也是最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这对城市的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和政策、特别是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些挑战,十分有助于推动城市的转型和政府的转型。

罗兹柏说,《纲要》中旅游休闲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通过旅游来休闲,旅游是休闲最大的空间追求,旅游是最多样的活动追求,旅游是最丰富的内涵的追求。此外,《纲要》也具体引导了休闲性旅游的发展,强调了旅游的休闲性,其实这种旅游的休闲性最终是促进了最大众的旅游休闲,以前说到开发旅游主要是为游客服务,实际上也是引导了更经常、更丰富、更有活力的休闲旅游。休闲旅游区别于传统的流动性的观光旅游,或者是马不停蹄的疲劳战的旅游,休闲的基础是松弛,强调体验性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体验是人类生命最核心的价值,人生就是旅程。所以,这种休闲的健康引导、文化引导以及交流的引导,实际上促进了大众对旅游品质的不断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