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丁谓

 岳岳岳岳 2013-06-12

再说丁谓

 

在《也说对联》中提到的丁谓(上文误写为喟,错),虽然人品不佳,会拍皇帝的马屁,但却是个能干的官吏。有一件事可以佐证,这事来自与他同朝为官(但不同时)的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的一段记载。文不长,全录如下:

 

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拆弃瓦砾灰壤实入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这段文言并不难懂,但为了不花费馆友们更多的研读时间,我不妨把译文附上:

 

(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宫中失火。那时丁晋公(即丁谓)主持重修宫殿。忧虑取土太远,他就下令挖掘大马路取土。没有多久(这条通往宫门的马路)就被挖成了一条深沟,(于是)就扒开河堤放汴水到深沟里,引导各路竹筏木排以及运杂材的船只,都从这深沟里直接进入宫门。工程完成后,又将(修宫殿时)产生的瓦砾灰土填在深沟里,(于是这条深沟)又成为街道马路了。一项措施,完成了取土、运料、处理废物三项任务,节省的费用要以亿万来计算。

 

这段短文告诉我们,一千年前,中国的一位大官运用运筹学原理,多快好省地做了一件工程,以至具有科学头脑的沈括很叹服,极力推崇。

丁谓(962——1033)与寇准是同朝为官,他为迎合皇帝,与被人称为“瘿相”,为人奸邪险伪的王钦若一起,大搞封禅,大建寺观。天禧三年(1019年)被宋真宗委为参知政事(付宰相)。次年他排挤寇准出相,升任中书名下平章事,封晋国公。他是个政声很差的人,当时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圭五人被称为“五鬼”。仁宗即位后,他勾结太监雷见恭,排拆异己,独搅朝政。后劣迹败露贬崖州(海南岛)、雷州等地。

前几年看到一个电视剧,说包公在开封大斗丁谓,搞得丁谓洋相百出,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包拯(999——10611027年才举进士,这时离丁谓死去只有六年,他已被贬到边远的南方。而且包拯因父母皆老,中进士后辞不受官。直到父母都亡故后,才出任地方小官。他虽然后来也确实“打座在开封府”,但那时丁谓早就是坟里的朽骨了。

记录修宫殿这件事的沈括,1031年生。曾拜翰林学士。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从短文中看得出他是极力推崇丁谓的。他记录这事的时间,同事情发生的时间不过三四十年,应是可信的。

补写此文一是想让大家知道历史上值得一说的这件事,同时也让我们全面一点了解一个历史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