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八十一叟毛偉凡 2013-06-13

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感悟篇

聖人者,勝於常人的極聰明人也。老子稱以道治國的人為聖人,而聖人治理天下的法則是「以百姓心為心」。充份表露老子無為之政所蘊涵的民本思想。

宗教家把覺行都圓滿的人,極聰明的人稱為「佛」。當人有了澈底的覺悟,他就是佛,當你能夠覺行圓滿,不被俗世幻象迷惑,你便是佛。

儒家,道家稱這種人為「聖人」,釋家稱他為「佛」。名稱不同,所指無異。因此,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人人都可以成佛。

王弼注曰:「皆使和而無欲,如嬰兒也。夫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者,能者與之,資者取之,能大則大,資貴則貴,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則可冕疏充目而不懼於欺,黈纊塞耳而無戚於慢,又何為勞一身之聰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競以其明應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競以其不信應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應,不敢異則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爭,智不出於人而立乎訟地,則窮矣。力不出於人而立乎爭地,則危矣。未有能使人無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則己以一敵人,而人以千萬敵己也。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罰,塞其徑路,攻其幽宅,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鳥亂於上,魚亂於下,是以聖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無所主也,為天下渾心焉,意無所適莫也。無所察焉,百姓何避,無所求焉,百姓何應,無避無應,則莫不用其情矣。人無為舍其所能而為其所不能,舍其所長而為其短,如此,則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