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行勤为先,富从勤中来

 老马识途128 2013-06-13
百行勤为先,富从勤中来

百行勤为先,富从勤中来

 

    古往今來,人們對勤奮都是推崇有加的。有的說,勤能補拙,勤可成師;有的說,百行勤為先,富從勤裏來,更為精煉的說法是,大道酬勤,勤則不匱。應該說,這些格言都是先人的經驗之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不難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夜以繼日,就是富不出油;有的,兩眼壹睜,忙到熄燈,辛苦終日,就是勞不出彩;有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兀兀窮年,就是功不出眾。

  凡此種種,都告訴我們壹個道理,勤雖重要,但並不僅僅意味著單靠勤勞、勤勉就能獲得成功。固然,勤是勞動,是出力,但也不能想當然地幹,不能壹味地蠻幹。要想勤有所得,就只能老老實實地按照規律辦事。說到這裏,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有些人雖然不可謂不勤,卻始終收獲寥寥。因而,要想事有所成,除了勤,還要讓勤有道,只有學會正確的思維和方法,尊重實際,尊重規律,才能把事情幹成、幹好。而這,正是勤亦有道的真諦。

  勤有道,在於正確認識和對待智勤與愚勤。智與愚,首先表現在有識與無識。有識之勤勞,不是拼體力、拼時間,而是拼思維、拼實力。實力如身之軀,思維如身之魂。無論是“軀”或“魂”,都要有“識”。有識之實力,不只在於“大塊頭”,更在於“大智慧”;有識之思維,不是“壹根筋”,而是具備全面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智與愚,還表現在思路的對與錯、方法的當與不當。智勤包含著柔順之勤這層意思。所謂柔順之勤,就是既溫且惠,執兩用中,這樣才能確保思路正確,方法得當。只要我們認真踐行其中的道理,自然能夠出成績、見實效。而愚勤,往往是空有好想法,沒有好辦法,要麽方法不對,手忙腳亂,累得頭昏腦漲,卻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麽徒托空言,“只聽樓梯響,不見下樓來”,自然談不上任何成效。可見,全面辯證地認識勤字當中蘊含的道理,是我們做好壹切事情的前提。

  勤有道,更在於充分尊重實踐。所謂尊重實踐,其實就是要求做事情壹定要合於實踐之“道”。壹則要求“合己”,也即符合個人的實際。曾有科學家指出,人在青年時期所打下的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年後思維達到的高度。所以,人要想不斷前進,就要努力讓勤勞與自己的德、識、才、學等要素有機融合,產生“化學反應”,發揮最大效用。二則要求“合需”,人要有所成就,就既要讓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又要讓個性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融入社會發展的航道,從而匯聚成為浩蕩洪流。反之,如果壹味我行我素,只會讓勤勞幻化為倏忽即逝的雲煙,無法紮根大地,遑論碩果累累。三則要求“合規”,即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勤勞有果,緣於方向正確,合乎規律。這就好比水向東流,雖然會經歷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甚至不乏山擋道、溝斷路,但最終都會“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個中原因無他,規律使然。而規律只可認識與遵循,不可無視和違背。否則,就會勤勞變苦勞,最終自討苦吃,自食其果。

  看來,勤字當中的確蘊含著許多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哲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