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泳杉老师:改过的方法——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禄禄书馆 2013-06-13
周泳杉老师:改过的方法——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再来什么叫修慝?修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改过。因为慝是邪恶的意思。就是把邪恶改过来,那就是改过,改过迁善。孔老夫子也是用很简单的话,就把改过的方法跟我们讲。他告诉我们“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什么叫做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这个其指的是谁?指的是自己,翻成现在的白话是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各位朋友,不见别人过那不就变得很愚蠢吗?连别人犯错你都看不到,意思是不是这样?不是!意思是不要把别人的过错放在心上。一个做老板的人、一个当老师的人,看到员工犯错,看到学生犯错,我们的心境是什么?攻其恶,不攻人之恶。这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不是说只对某个行业有效,对某个行业无效。那我们看到学生犯错,学生犯错就是我教他的机会出现了,那个教育机会点就出现了,应该生气还是应该觉得很欣慰?不应该生气,应该要把握时机来辅导学生。一样的道理,看到员工犯错不是气得半死,不是!不是去批评他、指责他,有没有用?没用。应该怎么样?

    《孝经》里面讲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救,去救他!我们有没有去救的心境?今天我们把别人的过错放在心上,我们有没有可能有救的心境?没有!就只有指责的心境,哪里会觉得我去补救他的过失,我怎么去挽救他的过失?这个心境确实是很重要的心境。我们看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就是时时想到怎么救他。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有一次“季氏旅于泰山”,大家去看看“八佾篇,季氏旅于泰山”,他不是去泰山旅游,是去祭祀泰山的,为什么?因为他有野心想要篡位。结果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讲,他的学生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对他讲“女弗能救与”,你能不能救救他?孔老夫子有没有去批评,没有。他第一个心境你能不能够救救他?他如果是真干的话他会怎么样?他会丧家亡身。孔老夫子对这样子的一个恶人,心里面一点痕迹都没有,只是想着怎么样去帮助他。你能不能救他?女弗能救与?你要不要救救他?我们跟孔老夫子学习,学习什么?就是学习这些心境,我怎么去帮助他。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事实上别人有没有过错?没有。一个人学了中国文化之后只有一个人是学生,自己,所有人统统变老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一个是自己,就是这三个人。善人、恶人统统是我的老师,因为一个是做正确的示范,一个是在告诉我们错误的路不能走,都是老师。这种心境,真的我们应该细细去体会。很多人都讲有什么小人,怎么处大众还要戴尾戒防小人。我就讲在一本书里面都写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像是邵康节先生讲的。他说玉是被谁攻出来的?被石头磨出来的,有没有听说他山之玉可以攻玉?没有。因为玉跟玉之间都是一样的软,你能拿玉来攻玉吗?不行!一定拿石头来攻玉。所以邵康节先生就讲,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启发?君子是被磨出来的。被谁磨出来的?被小人磨出来的,所以小人是君子的恩人。我们今天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偏差,才会产生小人,哪里有小人!那是君子的老师,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这绝对不是阿Q精神,就是我们今天要德行增长,那确实是应该要有这样子的磨难才对,这叫修慝。
 

注:
八佾 bā yì 1/亦作“八溢”、“八羽”。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 2/《论语》中篇名
 
bā yì    1.亦作"八溢"。亦作"八羽"。  2.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八佾”为八列之舞,是宫廷舞中用人最多,等级最高的舞蹈形式,只能为周天子所用。古代礼教社会,等级森严,等级不到而僭用者,是以下犯上,视同篡位。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指的是是古人舞蹈奏乐的行列,八个人为一行,这就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人。按<周礼>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因鲁国国君是周公后代,周公曾有功于周王室,为报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赐给鲁国用天子这礼乐祭祀的特殊待遇。《论语》原文是说孔子对鲁国正卿季孙氏僭用天子八佾舞很愤怒,称:“如果连这样的事可以容忍,那天下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了呢?”。 【论语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慝[tè]
1.奸邪,邪恶:隐~(人家不知道的罪恶)。2.阴气。3.灾害:“以伏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