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斩断“地沟油”流向餐桌的途径

 渔翁很快乐 2013-06-17
作者江德斌撰文认为:“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证实“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代价太大。

近日,中国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中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

此前,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估计,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这个观点骤一发布,就引来舆论和民众的热议,强烈要求政府部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违法行为,堵截流向餐桌的路径。可是,却有多位官员站出来,否认有“地沟油”流向餐桌,何东平也迫于压力而改口,声称自己只是从地沟油提炼企业取样,并未对餐桌的食用油采样,没有“地沟油”流回餐桌的有效证据。

中国公安部这次所破获的“地沟油”制售食用特大案件,用事实有效证实了“地沟油”流向餐桌,何东平教授的观点被“平反”,民间关于“地沟油”所流传的“谣言”也被坐实。只是,这个本来就是常识性的观点,却因官员的绝口否认而被拖延时日,社会因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一奇怪的现象,其实并不复杂,按照官员的思维逻辑,承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事实,就等于承认监管部门打击不力,会影响到当地政府的形象,以及领导的政绩,那么,为了不受其影响,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否认。

从案件披露的情况来看,“地沟油”已打造成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各个环节都是在违法经营牟利,并且该利益链条已存在多年,生产销售量也非常大,且覆盖到数省范围。这种非法牟利的手段并不复杂,甚至是打着合法经营的幌子,私下做着违法的勾当,但却能持续数年之久不被查获,可见此前监管部门是何等地失职。而根据专家的调查研究,类似的“地沟油”产业链条在全国都存在,只是规模大小不等罢了,打掉一个团伙对全局影响并不大。

而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地沟油”回收利用管理机制,给予回收机构相应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严惩违法回收利用“地沟油”的行为,方能彻底斩断“地沟油”流向餐桌的途径。当然依照国情所需,在中国还有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先得让官员们认识到“地沟油”的危害性,并将治理“地沟油”与其政绩挂钩,才能让官员们重视起来,才能使打击“地沟油”的长效措施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