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门十三品

 鸿墨轩3dec 2013-06-17

 

褒斜道

    汉中因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气候湿润,降水丰沛,故有“小江南”之称,历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但汉中交通极为不便,物资运输受到阻碍,于是汉中有了举世闻名的栈道,其中最著名的褒斜栈道贯穿秦岭山脉,道南口是“褒谷”,位于陕西汉中,北口称“斜谷”,在陕西眉县,故称为"褒斜道",全长250公里。

 

石门

石门是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这里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六年(66年),汉明帝下诏在褒谷最险处开凿穿山隧洞,古人用油脂含量极高的松柏作燃料煅烧山崖四到五个小时,再向灼热的崖面泼水或醋,使其骤然冷却,自然酥裂,然后再用铁制工具剥离。历时6年,一条长15米的穿山隧洞开成,古称“石门”。就这样,先民在1900多年前成功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石门隧道无斧凿痕迹,岩面修整平顺,内宽4.2米,可供两辆马车 (汉制一轨为1.5米)同时行驶。石门隧道与幼发拉底河河底隧道、那不勒斯婆西勃洞隧道相比,是最早具备车辆通行条件的人工隧道,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摩崖

古人纪事颂德,将文字雕刻在金属器物上,如青铜器铭文;将文字雕刻在石头上,有碑、碣和摩崖。选择自然山崖为依托,稍事修整后刻上文字的,称为摩崖。石刻之风,兴于秦而盛于汉,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门摩崖

褒斜道自东汉以来,因政治和军事的原因时开时闭。每一次开通,或记事或咏颂大多会采取摩崖石刻的方式。镌刻于临山石壁上的“摩崖”文字备受人们青睐。

 

一条横跨秦岭天险,贯通南北的褒斜栈道;一处在世界交通史上享有盛名的石门隧道;一项由汉初丞相萧何倡修的山河堰水利工程,皆汇集在褒谷。石门的开通和摩崖先例,激发了过往的仕官商贾、文人墨客,在饱览胜迹之余,记事咏物,抒怀为文,镌刻于石门内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绝,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门摩崖石刻。

 

石门摩崖石刻以记述褒斜栈道开凿、水利修建、以及题咏为主要内容,在时间上上迄东汉,下至明清,尤以东汉永平年间的《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北魏《石门铭》等最为著名,受到历代中外书家赞颂。

 

据统计,仅石门内壁就留石刻34件,连同石门南北山崖和河石上的石刻,总数达104件。石门这些石刻,是珍贵的石头书,特别是汉魏石刻,属国内珍稀之物。正因如此,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于1961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十三品

1969年至1971年,国家因修建水利设施,只得将水库淹没区内一部分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搬迁至汉中博物馆。这些石刻书法作品号称“石门十三品”,被誉为“国之瑰宝”。这些书法作品,因字刻在石板上,故称作“品”。

 

石门十三品中,有汉刻8种,曹魏和北魏石刻各1种,宋刻3种。记述或赞颂褒斜道修治通塞历史的汉魏摩崖有5种。

 

名称

时代

位置

内容

备注

一品《石门》碑

东汉

石门洞西壁

大字书,石门洞的标志碑

完整

二品《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简称《大开通》

东汉

石门洞南270米的山崖间

永平六年(公元63年),汉中太守鄐君受诏承修褒斜道的纪事,镌刻于公元66年,是我国早期的摩崖石刻,其书体为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典型代表

属云母片岩,风化严重,残损不全

三品《鄐君开通褒斜道释文》摩崖,简称《大开通释文》

东汉

石门洞南270米的山崖间

南宋晏袤解释《鄐君开通褒斜道》的文字,是宋代仿写汉隶的佳品

漫漶严重

四品《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表》摩崖,简称《李君表》

东汉

石门洞西壁

右扶风丞李君修复褒斜道纪事

较为完整

五品《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摩崖,俗称《石门颂》

东汉

石门洞西壁

汉中太守王升歌颂已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力驳众议修复褒斜道的颂词,同时记述了王升造作石积之事。号称汉代摩崖“三颂”之首(另两颂为《西狭颂》、《郙阁颂》),其汉隶被誉为“汉人极作”。

属石英岩,保存完整

六品《杨淮、杨弼表记》摩崖,简称《杨淮表纪》

东汉

石门洞西壁

记述杨孟文的孙辈杨淮、杨弼生前的事迹和建树

较为完整

七品《玉盆》摩崖

东汉

石门洞南约1公里褒河河谷

相传为张良在褒谷口所书大字所刻

漫漶严重

八品《石虎》摩崖

东汉

石门洞东岸石虎峰下

西汉隐士郑子真看到山峰极象石虎,抒怀之作

完整

九品《衮雪》摩崖

东汉

石门洞南、玉盆之北的褒河河谷

相传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至褒谷口触景生情所提,落“魏王”款

完整

十品《李苞通阁道题名》摩崖,简称《李苞通阁道》

三国曹魏

石门北口洞上方的峭壁

景元四年李苞修通阁道的题名,是研究三国蜀魏之战的实物资料

较为完整

十一品《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释文》摩崖,简称《潘宗伯、韩仲元》

南宋

石门北口洞上方的峭壁

南宋晏袤解释潘宗伯、韩仲元阁道题名、李苞通阁道记的内容,是宋代仿写汉隶的好作品

完整

十二品《石门铭》、《石门铭小记》摩崖,合称《石门铭》

北魏

石门洞东壁

记述羊祉表就自逥车以南开创褒斜道旧路与众人共成其事的历史

较为完整

十三品《山河堰落成记》摩崖,又名《重修山河堰碑》

南宋

石门南数十米河西侧山崖间

记述绍熙四年(1194)修复山河堰水利灌溉工程的历史,该地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块

缺“绍熙”二字,较为完整

 

石门十三品的地位

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给人以书法艺术美之享受,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其中汉魏时期作品早在唐宋时就负盛名,誉满全国,更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现在,石门十三品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石门十三品,俗称“汉魏十三品”,是研究褒斜栈道通塞和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又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汉中石门石刻正是处在汉字由篆而隶的重要过度时期,它代表了汉字书法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些石刻反映了我国文字由篆到隶、由隶书到楷书的发展过程,是文字发展的历史真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书法演变的历史轨迹。自秦末战争中,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就今汉中市,而今天的南郑则在汉中市以南5公里)”(《史记》),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出定三秦,谫灭项羽,遂以“汉”为名,建立汉朝。其后,遂有“汉人”、“汉民族”称谓,中国书体亦被称之为“汉字”,中国文化被称为“汉文化”。

 

同时,它们是研究汉魏书法的实物标本,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发挥了启迪和推动作用。汉中石门迄今仍遗存有为数可观的汉魏石刻书法摩崖,1000多年来,一直为历代学者所推崇。

 

清代大学者杨守敬、康有为均称赞石门书法艺术。光绪五年(1880年)石门石刻经杨守敬介绍到日本,受到东瀛书界的激赏,许多日本书法家购买石门摩崖拓片进行研究,被列为学习书法“必修之古典”。直到现在,日本书法界仍对汉中石门摩崖石刻给予高度评价,日本书道界权威种谷扇舟先生1988年访汉中时,亲笔写下了“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的题字。康有为十分推崇石门摩崖,他把古代著名石刻分为六等:一曰神品、二曰妙品、三曰高品、四曰精品、五曰逸品、六曰能品,在神品中仅列三石,《石门铭》就居其一。上世纪四十年代,《石门颂》的影印件曾多次再版问世。孙中山先生和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也极其推崇石门书法。于右任先生曾有“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的诗句。黄镇同志曾题词,赞誉为“国之瑰宝”。清代书法名家罗秀书评价说:“其飘逸也,如凤舞晴空而其羽毛鲜丽。”

 

  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洪适的《隶释》,赵明诚的《金石录》等著作中对汉中石门石刻都有著录,尤其清代以来,研究和著录汉中石门摩崖石刻者日多。有清以来,凡较为重要的书法研究和辑录隶书碑帖,几乎都收有汉中《石门颂》等作品。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毕沅《两汉金石记》、《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以及《潜研堂金石文跋尾》,还有历代《一统志》、省、府、州、县志中都有著录。民国时期,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大型工具书《辞海》,其封面就是集汉中《石门颂》中的“辞”、“海”二字而成。

 

石门十三品观感

   进入汉中博物馆的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宋的《山河堰落成记》,第一感觉真是壮观,起伏的石壁上,斗大的隶书气势逼人。(展室不让照相,以下照片基本都是我在不开闪光灯的情况下偷偷拍的,还有一些特别清晰的拓片是网上下载来的)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山河堰落成记》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山河堰落成记》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山河堰落成记》

 

虽然我开始学习书法的时间只有半年多时间,但隶书却是我临摹最多的,临《乙瑛碑》加《张迁碑》有近四个月,《礼器碑》和《石门颂》也略略尝试过。临多了,自己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感觉的,仔细去看《山河堰落成记》就会发现,相比起汉隶的质朴,宋人的隶书确实显得过于成熟刻板了。

 

即使如此,在宋人的隶书中,我们仍能看到古人对隶书追求:“蚕无二设,燕不双飞”,没有任何两个笔画的笔意是一样的,再看看同时在汉中博物馆中展览的今人书法作品,笔画就基本雷同!(今人作品就不放了,不太厚道,反正现在满处今人作品,仔细去看,都是如此)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石门颂》 

之前,为了完成汉隶六碑风格的作业(见《汉隶六碑赏析》),对《石门颂》稍有了解,我对《石门颂》最开篇的几个字印象更深一些,当初的感觉就是,这字像是小孩子的字一样拙朴!见到真品后,发现碑与拓片的差别还是不小。碑上每笔都能看出笔势、笔锋,是立体的,而拓片上就完全成了空心的平面图案。所以只看拓片,绝对难以领略原石刻的美!我现在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很多人在碑林中能够一坐坐一整天,那些线条的美要细细去品,真是回味无穷!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石门颂拓片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照片实在很难拍清楚原石刻

 

    《衮雪》

相传当年曹操伐蜀,在汉中久攻不下(就是被杨修形容为“鸡肋”而惹下杀身之祸的那次),一次路过褒河,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曹操为形容褒河之水,在山岩上写下“衮雪”两个大字,随从不解,问“衮”字为何没有水字边?曹操手指褒河大笑道:“江中之水甚多,何须画蛇添足?”这到有点符合曹操的个性。且不论曹操的名声,只细看这两个字的笔意,确如同翻滚的波浪的一般!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衮雪》石刻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衮雪》拓片

 

    《玉盆》

玉盆位于石门南褒河河滩中,靠近东岸,它是一硕大巨石,其形似盆,因河水长期冲刷,色泽洁白,质地似玉而得名。盆内河水清澈见底,夏季尚可戏水洗浴;遇河水暴涨,则被洪流所没。《玉盆》原刻在褒河巨石上,据说旧有“留侯书”三字,因此历传是张良所书,张良当年的封地及墓地留坝到确实离此不远。“玉盆”二字已经不很清晰了,不过还可欣赏其结字风格,“玉”字重心在右,“盆”字重心在左,而“盆”字一捺恰恰使得两字整体达到一个平衡,不管到底是谁所书,但其风姿之俊秀还是让我非常喜欢!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玉盆》拓片

 

《石虎》

《石虎》为西汉隐士郑子真所书,相传他游历到此,见褒谷石门对岸有一山峰,其形如虎,弓腰欲扑,作啸风之态,郑子真见此情景,乃大书“石虎”二字以抒怀。“石虎”二字的风格虽也归入隶书,但我觉得更偏篆书一些,其风格也更为质朴。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石虎》石刻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石虎》拓片

 

《石门》是石门洞修成后,题名之作,中规中矩,保存甚为完好!看到这两个字,很像是电脑里繁体隶书的标准版“石門”~~~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石门铭》

《石门铭》属于魏碑,但有一些字保留了隶书遗意,也有一些则流露出行书笔意,从结构上来看,《石门铭》结字较为宽博,气势开张;疏密关系处理上,时见强烈对比,仔细去看其结字,尽管字势欲动,但却具有很强的平衡感。魏碑是楷书的不成熟形态,没有后世唐楷的森严法度,却有不落窠臼之美。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石门铭》拓片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石门铭》拓片细部,我很喜欢右边中间那个“令”字

 

十三品中还有一些实在是看不清楚了,就不再一一描述,上几张图片吧!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鄐君开设褒斜道》

石门十三品 - 莫把丝弦拨 - 可以清心也
《鄐君碑释文》

 

 

说实在话,站在这些摩崖石刻前的感觉和看照片是完全不同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些感觉,只觉得心里涌出阵阵感动!有一些感动是为了时间,眼前看到的这些石刻是那么久远以前的人们一笔一笔写下来,再一点一点凿刻上去,时光流逝千载,还能这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有些感动是为那些文字的美,对比今天满街刻板的汉字,觉得今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似乎是太逊色了!看着那些质朴的、天真的、有些简直是无拘无束的线条,我甚至觉得古人在精神层面比我们活得自由,心灵和意识的束缚要少很多!

 

我在汉中三天,去了两次汉中博物馆看这些石刻,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再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