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24-自然灾害与防治

 华夏蛐蛐 2013-06-23
201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24-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四川卷)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1回答1~2题。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

.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 陕、桂、湘 B. 滇、黔、蜀 C. 滇、黔、湘 D. 陕、蜀、桂
.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 滑坡
B. 沙尘暴
C. 森林火险
D. 土壤盐碱化 
  【答案】1.B   2.C
  【命题立意】第1题考查学生基本的读图能力,看清图例即可解答;第2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难度较低。
  【解题思路】第1题认清图例,根据重旱和特旱分布在西南地区即可知答案为B。第2题中,滑坡的形成要有降水,故A错;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故排除B;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故D错误。
  
二、综合题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10分)
【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危害,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原因:结合材料和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居民点位于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江南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可推出该居民点易遭受洪灾的原因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由于该居民点地处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所以要避免洪灾影响只能迁往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要不迁走只能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2013高考题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福建卷)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试题立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引导考生关注热点,热爱家乡,学以致用。
【解题思路】
⑴可从影响农业产量和农田设施方面分析。原因可结合图中相关信息,P地三面环山向北侧敞开,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在P大量堆积,造成严重冷冻灾害。
⑵措施可从预报、加强管理、培育良种方面答题。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3分)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3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2分)
【命题立意】以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自然条件(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命题意图以能力立意为主,命题者通过此题的立意旨在体现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农业生产,关注粮食问题。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农业生产的特性。
【解题思路】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是各地农业生产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纬度高,无霜期短,只有一年一熟。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导致春播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7-10天,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在当年霜冻之前可能不能成熟或成熟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2013高考题浙江自选模块卷)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⑴-⑶题。

2013年高考自选模块试题(浙江卷)


⑴ 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分)
⑵ 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等自然灾害。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4分)
⑶ 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4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的关联性,以及应对地质灾害主要措施。
【解题技巧】第⑴题,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地质、地形地势、植被覆盖率及气候等因素有关,从图12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断层发育广泛、地形复杂、起伏大,尤其是高风险区断层发育强、地质不稳定,地形地势陡而复杂成为该风险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第⑵题,断层发育、复杂地形、坡度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引发泥石流、滑坡之外,还容易引起山体崩塌和山洪的发生;因泥石流是沿着山谷由高处冲向低处,所以当遭遇泥石流时,最佳的逃生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第⑶题,图中甲城市位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防灾减灾中既要搞好减灾又要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应对灾害中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如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建立预报、预警系统,强化立法监督与管理;做好防范,减轻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灾害损失;建设护坡、排水等工程;严禁对当地地质地貌、生态造成破坏的工程建设等。
【答案】 ⑴断层、坡度  ⑵ 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⑶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山东卷)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答案】(l)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及其危害,以及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利用我国某区域图考查了泥石流发生条件的对比,以及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泥石流的危害。较易。
  【解题思路】第(l)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太行山脉,对比图中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山坡(谷)上,坡度较陡,同时又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第(2)题,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通过该山谷的除河流外,还有铁路线。丙处发生泥石流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