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行佣供母”纹枕

 富一生 2013-06-23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行佣供母”纹枕 


 

    ■河北邯郸  刘志国

    邯郸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元代磁州窑“行佣供母”纹方形枕。枕长31.8厘米,宽15.1厘米,高11.7厘米。枕的底部有一竖式双栏框,上覆荷叶、下为荷花的“古相张家造”底戳印款。在该枕面的主题部分,画有一强盗右手持利剑打劫,而行佣背着母亲正在逃难,只好哭告以求其饶命的情节。枕的正前立面绘有茂盛的竹叶。古代文人或陶瓷画匠在画竹叶时,一是寓意人贵有节,要有民族气节;二是根据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观点,竹子生命力与繁殖力均极强,画竹叶,是寓意人丁兴旺之意。竹叶纹样在这里体现了磁州窑画匠追求吉祥或保持民族气节的愿望。

    到了元代,流行于北宋的磁州窑刻划花技法大幅衰退,白地黑花或白地褐花成为主要绘画手段。一方面可以说这是由于时代审美爱好改变引起;但从工艺技术演化进程看,元代采用了煤烧馒头窑烧瓷,窑炉体形增大,窑内温差也加大,窑内的产品过烧或者欠烧现象增多。这时,为保证大批量烧成,瓷胎已经变得疏松。元代瓷器胎质疏松,刻划花装饰技法在烧成疏松的制品中很难达到表现效果,故而不得不全然以白地黑花取代。再者元磁州窑产量大增,导致产品风格大多显得敦厚、粗犷。元磁州窑碗、盘甚至瓷枕类白地黑花装饰,也多由釉下彩绘大量变为釉上彩绘,白地黑彩出现向简略化方向发展趋势。这样出现了既有白地黑彩,也有多呈现赭彩或黑褐彩效果的陶瓷绘画。元代磁州窑高温釉上白地黑彩彩绘非常便于较复杂纹样的绘画,而不太受因坯体干燥时间限制所形成的不利影响,也便于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元代磁州窑绘画最突出成就表现在瓷枕绘画方面。其绘法简繁有致,有的简单几笔挥毫而就。有的绘画则枝繁叶茂,用笔纤细精到,展现出磁州窑绘画题材丰富、博采众长、雅俗共赏等风貌。元蒙一统华夏,并不重视汉文人学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备感苦闷不堪。因此许多文人隐居山林,专心致志写诗作画,成一时风气。苦闷往往产生特殊绘画作品,以排遣心内忧伤情感。由最初感到济世前途渺茫或力不从心,对不好景况产生反抗,逐渐转到寻求内在精神自由与人格完美的性情。因此元代山水画既有外在雄势,又有内在丰富审美,优秀作品得以每每产生。元虽短暂,磁州窑陶瓷绘画颇有成就。人物绘画题材有元杂剧、折子戏、传说故事等。尤其是磁州窑山水画开创抒情写意之最高峰。“行佣供母”纹方形枕上的绘画精湛,人物神态逼真,具有动感。

    “行佣供母”是古代二十四孝图之十的内容。说的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后汉明帝时,江革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之高职。元磁州窑瓷枕上创作的白地黑花行佣供母绘画,其目的乃是教育人们越是在战乱性命不保的情况下,越要坚守行孝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