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疟疾中医中药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6-29

疟疾是感受瘴毒疟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南方地区,山村发病率较城市为高。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主要特征。西医的疟疾可按本病辨证治疗。另外,肝胆道感染、败血症、流行性感冒等出现寒战壮热,休作有时证候,也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疟疾的诊断要点
  • 病发夏季秋季为多,也有少数病例见于其他季节,尤其多见于南方山村居民。同一居住环境周围,有发生多起相同病例者。
  • 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汗出,热退身凉,休作有时,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或三日一发。
  • 感受瘴毒疟邪常因兼感风寒暑等不同时邪,以及夹杂情志、劳倦、痰食和体质差异等因素,而形成不同的疟疾证候。
  • 疟疾的辨证分析
    瘴毒疟邪侵袭人体,多伏于半表半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邪气与正气相争,虚实更作,阴阳相转,而发生寒战,高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的一系列表现。若其人素体阳盛或夏伤暑热,复感疟邪,则发病热多寒少而成温疟;若素体阳虚,寒湿内盛,复感疟邪,则寒多热少而病为寒疟;或人山岚瘴地,感受瘴毒疫邪,迅速入里,内迫心窍神明,发为瘴疟;若久疟不愈,正气亏虚,而疟邪未除,反复发作,而成劳疟。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根据临床表现的证候不同,可分别配合和解表里、清热疏表、辛温达邪、解毒除瘴、益气养血等治法,遣方用药治疗。
    疟疾的辨证论治
    正疟型
    【证见】 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慓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体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 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

    1.主方柴胡截疟饮(吴谦等《医宗金鉴》)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2克,党参15克,法半夏9克,常山9克,乌梅9克,槟榔9克,桃仁9克,生姜6克,大枣5枚,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口渴甚者,可加葛根15克,天花粉15克,芦根15克。若热甚于里,烦渴、苔黄、脉弦数者,去参、姜、枣之辛温补中,加石膏25克,马鞭草15克,青蒿12克。

    2.中成药青蒿素片,每次口服0.3~0.4克,每日3次,连服3~5日。

    3.单方验方截疟汤(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

    处方:乌梅9克,甜茶10克,槟榔6克,僵蚕10克,甘草3克。煎汤于疟发前4小时服,服后吐出痰涎,如不吐可用手指或鹅翎探吐,对截疟有良效。

    温疟型
    【证见】 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疼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方药】

    1.主方 白虎加桂枝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石膏30克,知母18克,桂枝10克,葛根18克,粳米15克,青蒿12克,柴胡10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但热不寒、汗多、胸闷,而无骨节酸痛者,去桂枝,加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8克。胸闷泛呕、痰多者,加法半夏10克,瓜蒌皮9克,枳实6克,竹茹12克。

    2.中成药疟疾五品丸,每次服3克,在发作前3小时,温开水送下。

    3.单方验方 马鞭草汤(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

    处方:鲜马鞭草100-200克(干品减半),水煎,在疟发前4小时、2小时分2次服下,疟止后再连服2日。

    寒疟型
    【证见】 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腻,脉弦迟。

    【治法】 辛温达邪,和解表里。

    【方药】

    1.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8克,黄芩9克,瓜蒌根18克,牡蛎20克,草果9克,厚朴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汗出不畅者,去牡蛎,加青蒿15克;但寒不热者,痰涎壅盛者,去黄芩,加熟附子9克,陈皮9克,法半夏8克。

    2.中成药七宝丹,每次温开水送服3~9克,每日服1~2次。

    3.单方验方蜀漆饮(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

    处方:蜀漆5—10克,马鞭草30一60克,水煎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1小时各温服1次。

    热瘴疟型
    【证见】 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酸痛,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治法】 解毒除瘴,清热生津。

    【方药】

    1.主方清瘴汤(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青蒿15克,常山10克,枳实9克,竹茹12克,法半夏9克,陈皮8克,茯苓20克,知母18克,黄连9克,益元散9克(冲)。水煎服,每日2剂。

    若壮热不寒、汗多者,加石膏30克(先煎)。大便秘结而腹胀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玄明粉6克(冲)。

    2.中成药

    (1)清心牛黄丸,每次温开水送服l丸,每日2次。

    (2)玉枢丹,用鲜葛根汤送服1克,每日1.2次。

    3.单方验方青蒿汁饮(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

    处方:鲜青蒿500克,捣烂榨汁,分3次服,神昏者插胃管鼻饲食。

    冷瘴疟型
    【证见】 寒甚热微,或恶寒战栗,无热,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

    【治法】 解毒除瘴,芳香化浊。

    【方药】

    1.主方加味不换金正气散(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

    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厚朴9克,苍术8克,陈皮8克,法半夏9克,石菖蒲10克,槟榔10克,草果10克,荷叶12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者,加熟附子12克,红参15克。

    2.中成药苏合香丸,每次l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神昏者鼻饲给药。 3.单方验方厚朴草果汤加减(钟嘉熙《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手册》)

    处方:草果12克,杏仁12克,马鞭草18克,厚朴9克,陈皮9克,茯苓25克,法半夏9克,常山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劳疟型
    【证见】 寒热时作,遇劳则复发疟疾,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胁下结块。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

    1.主方何人饮加减(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 处方:何首乌18克,党参25克,当归10克,陈皮8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2剂。

    若寒热发作时,加青蒿15克,常山10克。神疲面白、多汗者,加黄芪20克,糯稻根30克。口渴、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加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八珍丸,每次1~2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2)鳖甲煎丸,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适用于劳疟胁下结块者。

    3.单方验方祛劳汤合何人饮加减(钟嘉熙《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手册》)

    处方:常山10克,青蒿10克,柴胡10克,知母15克,鳖甲18克,枳壳10克,何首乌15克,当归12克,党参15克,陈皮6克,马鞭草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疟疾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取大椎、陶道、间使等穴,于发作前1~2小时针刺,用强刺激法。

    2.外敷药治疗
    (1)山大蒜与番薯叶适量,共捣烂,敷贴于桡骨动脉外,治疗正疟发作。

    (2)桃叶10克,于疟未发前捣烂,敷贴于寸口,约一炷香之久,男左女右,用以治疗瘴疟。

    3.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