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票证券市场的科学属性

 竹林细雨行 2013-06-29
    

               股票证市场的科学属性

        股票证市场存在于诸多国家,参与博弈的人来自不同的领域,其理念与行为各不相同,但有一个问题是众多人共同关注的,那就是力图揭示股票价格的变化规律,进而从这些规律中找出在股票买卖交易中可遵循的法则这种努力还在进行中。

      从直观层面看,若能预测明日或一段时间股市的走势,则运作将取得主动权。因此,应在“预测性交易”思维定势中徘徊的人群的需求,预测市场走势行为成了一道经久不衰的风景线。预测市场者可列举出种种理由解读市场。例如,“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即是说法之一,用“历史现象提示未来”及借助“消息”预测市场也是常见的现象。其实,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说法缺乏合理性。中国自成立证券市场以来,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与国民经济持续上升的反差,就说明了这一点。借助“消息”预测市场也许会产生一定的预测效果,因为消息的发布也许能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干扰效果,但往往仅能构成短期干扰。借助“用历史现象提示未来”进行市场预测,成功的概率值得质疑。历史有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易受干扰的市场环境中,复现历史往往是小概率事件。当然,从“涨久必跌,跌久必涨”这一大规律来说,市场是在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历史,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因素的不确定性,仍使预测难以进行。

沃伦·巴菲特:“我不喜欢对股市进行预测,我再次强调,我对股市的短期行情一无所知我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对于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

   显然,市场的普通参与者无须花费精力对市场进行猜想。但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研究市场的基本属性,以及研究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上,那将是十分有意义的。市场的基本属性可以概括为两点:

 老摩根的猜想: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

 证券市场中正反馈现象是推动市场状态运动的基本内因。

   “资本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这一猜想已被证券市场的历史证明。艾略特1938年发表一篇有关市场的专论,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指出:因社会情绪变化将引起市场状态变化,而市场状态变化又将引起社会情绪的变化,互为因果。这种互为因果的运动将造成波浪运动走势

证券市场中正反馈现象也被人们所认识,但人们可能往往忽视对正反馈现象所造成的效应做精细地分析。正反馈现象是指“原因与结果互为因果”的现象,在证券市场中,股价的变化影响人气,反过来人气又影响股价股价趋势向上的时候,大多数人看好后市,主动买盘增加,股价上涨;相反,趋势向下的时候,大多数人不看好后市,主动卖盘增加,股价下跌人气与股价形成相互为因果的关系。在证券市场中,正反馈现象将引导出股价运行的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股价运行的惯性特性,一种倾向是股价运行趋势转变的易发性惯性特性表示:一旦股价运行趋势形成,则可能持续一段时间。股价运行趋势转变的易发性表示:股价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突然变盘。蝴蝶效应将会诱发飓风。

这种惯性特性与运行趋势转变的易发性对于参与者的运作具有重要价值,惯性特性提供了近期发生大概率事件的方向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惯性现象,人们才敢于运作股票。如果设想,股价的变化不存在惯性,完全处于随机变化状态,那么,人们只能远离股市。股价运行趋势转变的易发性是一把双刃剑,当参与者对这种突然变盘现象认识不足时,突然变盘对参与者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但当对这种现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并有应对措施时,这种易发的突然变盘有可能被转化为波段运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波动孕育机会。

当认识到“股价运行的惯性特性与运行趋势转变的易发性”,是由于市场根深蒂固的正反馈现象产生的必然效应后,人们就应该把这种现象视为像“月圆月缺”一样的必然现象而习以为常,无须关注,而是关注面对由正反馈现象引起的两种运行倾向,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即,在两种运行倾向及其转换过程中寻求合理的运作理念,合理的运作力度。如果市场参与者的视角完成了上述转变,那么,他对市场的认识应该更贴近市场的内涵,或者说有可能触摸到了市场的科学属性。

       从科学抽象的角度看,市场的本质就是“诸多按时间坐标展开的波动数据量的集合”,科学的抽象将更能解释对象的本质,市场除了波动着的数据外,一无所有。不管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其效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股价的涨跌运动。市场参与者面临并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是:以按时间坐标展开的波动数据量和波头状态为导引,实时实施股票与现金间的双向转换,实现持股成本向市场价格下方运动的目的。显然,这是一道具有活力的数学习题。尽管市场状态的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数据波头状态具有惯性特性的同时,又具有转势突发性的特征,但无论原因如何,导致的结果仍然是股价的涨跌,即数据在一维坐标上的波动而已。求解这一道数学题的难点在于已知条件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存在这一难点,才促成了浩浩荡荡人群的忙碌。

        参与者“运作理念,运作力度”合理是窥测这一问题答案的基础,参与者合理“运作理念,运作力度”的形成,需要“学勤于思”。除天才人物外,对市场的认识,平常人谁也无法绕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漫长历程,通过实践认识市场,通过理性思考加深对市场的理解,这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必修课程,象学习其他的自然科学一样,绝无捷径可言。逐步加深对市场的理解并逐渐提升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操作策略,将逐步铸成参与者淡定的心态,而淡定的心态将有助于对市场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参与者在研究市场的同时,要经常从自己身后的脚印中寻求有益的启示,必须认识自己并研究适合自己的运作策略,“实践出真知”是说在实践中有可能出真知,真要在实践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真知”,绝对的需要是“一个和尚有水喝”,需要独立于羊群效应之外的独立思考。一个人没有十年以上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经验,没有对这些经验精心思索的习惯,很难成为一个具有战略视角的理性参与者。每一天日出日落,古代人们总以为太阳和月亮围着大地转,当哥白尼由表及里逆向思考后,才窥视到世界的真相。尼古拉·哥白尼波兰人(14731543),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股市也是一样,股市的寒暑也许能让人感受到冷热,但欲理性认识股市,“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求索再求索”是唯一途径,十年铸一剑,也许能够成功,也许还在征途中迷

      理念和运作力度的掌握是实现正确运作的两个方面,理念解决运作方向问题,运作力度解决节奏问题,两者缺一不可。理念就是“在大海中游泳,尊重大海,顺大海波涛趋势搏击”,任何人在大海面前都是一片树叶而已。合理的运作力度就是按市场状态给出的启发,适度调整仓位,在这里“适度”是必要的。从“顺大海波涛趋势搏击”这一理念出发,市场参与者唯一具有主动权的操作是:他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买入股票。但“卖出股票的时机及卖出的仓位比例”,其控制权不在市场参与者手中,实际上,控制权属于市场,只是大众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错失了合理的卖出时机。

  合理的运作理念可具体解读为:为使所持股票的成本朝低于市场股票价格的方向运动成为大概率事件,当股价上涨时宜“适当买入股票,适当卖出股票”,当股价下跌时宜“适当卖出股票,或适当买入股票,或换股操作”。这是一个“股价上涨时优先考虑加仓,股价下跌时优先考虑减仓”的理念,具有“追涨杀跌”的嫌疑,但欲求解这一习题,这应该是首选的理念,不敢买涨,何以获利,不敢杀跌,何以止损。事实上,选股的主要依据是“股价走势涵盖一切”,由市场的正反馈现象引导出的股价运行的惯性特性,说明选择已走出上升趋势的股票具有继续走高的概率。人们通常为避免“追涨杀跌”的错误,往往找各种理由去选股,对股价运行趋势作主观臆断的评估:该股为“潜力股,题材股”,股价有上升空间;该股票历史价位曾高达多少元的价位,现已洗盘多久了,估计能涨到多少价位;该股票是同类股票中最便宜的,估计应能涨到多少价位;该股票估计有重组题材,一旦重组成功,股价将涨到多少价位;该股票在跌停位置可以买入,估计肯定有一个股价反抽,待反抽时斩获波段差价;该股票在低位横盘已经多少多少时间了,估计应该向上涨一涨了;等等。结果这些股票的股价可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徘徊于股价的小幅变化范围内,使持股者的资金陪同这些呆滞股,无效率的消耗时间。事实上追涨的方法不应泛泛的被判断为错误方法,反而应该认为,在适当的时机买入强势股是建仓的基本方法,或者说是主要方法。强势股只有在股价运行中才有可能被发现。谁也不能在一群处于休息状态的狮子中发现谁是“草原飓风”。伊索,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在伊索寓言中也有一个故事,阐述了只有在行进中才能发现“草原飓风”的道理,当一位过路人询问一位当地人:“到达前面村庄需要多少时间”时,当地人并未立即回答过路人的问题,而是令那人走了一段路,考察了这人走路的快慢后,才回答了他的问题。买入强势股后,谁也不能保证买入的股票股价不下跌,谁也不能保证不进行止损操作,因此,追涨运作方法的核心是,尽量买到股价上涨趋势概率较大的股票,若一旦买入股票后,出现转势,则应立即执行止损操作,随时做好“杀跌”的准备,力图做到:获利的机会多于被动杀跌亏损的机会。人们有时也会提出一种观点,即“用长线投资的观点买入股票”,事实上,市场本身是按短线波动方式运行的,这种运行方式足可以打垮任何一个“长线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合理的运作力度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是一个根据市场“数据波头”状态及时操作“调整仓位”的问题。本文前面曾提到,为使所持股票的成本朝低于市场股票价格的方向运动成为大概率事件,当股价上涨时宜“适当买入股票,适当卖出股票”,当股价下跌时宜“适当卖出股票,或适当买入股票,或换股操作”。这句话中的“适当”两个字的含义就是“合理的运作力度”问题。掌握合理的运作力度,体现了参与者是否具有置身于羊群意识之外的逆向思维习惯,体现了参与者能否持平和的心态用战略视角观察与解读市场,是否具有“谋定而后动的”计划和决断能力。鉴于市场的正反馈现象引导出的另一种倾向是股价运行趋势转变的易发性,使市场具有根深蒂固的不确定性。因此,寻求适合所有参与者的最佳操作策略是困难的,事实上,无论设计得多好的投资策略,如果它与你的偏爱和个性不匹配,那么对于参与者的你来说,它都是没有价值的。求索并导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操作策略,路就在自己脚下,身后脚印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就是教科书,只要“学勤于思”,就可能从迷惘中走出来。

         本文仅就股票证券市场的科学属性问题探讨点滴看法,其主题在于:与其说人们忙于猜测股市,倒不如摒弃那些导致股市波动的眼花缭乱的外部因素,把注意力转移到研究股价的数学属性上来将更具实效。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 世界上诸多证券市场的历史证明,那里是只有少数人成功的地方,甚至不少“鹤立群鸡”的“股神,投资神童”,也未逃脱投资失败的厄运。如果不是业余涉足,如果没有可供使用的闲置资金,如果没有接受市场长期煎熬的精神准备,如果没有“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甘做孤独思考者”的思想准备,慎入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