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泽泻汤 【原文】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组成与用法】 茯苓半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 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功效】温胃化饮,散水降逆。 妊娠恶阻 初诊:2005年8月11日。林某,24岁,妊娠近3个月,恶心呕吐1个多月,呕吐涎水、食物或胆汁,偶有冷汗出,口苦口干,饮入不舒,纳减,手足不温,腰酸,大便2~3天一解。尿常规检查:尿酮体++。舌淡红,苔腻滑润,脉细软。西医诊断:妊娠剧吐。 治法:温胃清肝,化饮降逆。 方剂:茯苓泽泻汤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茯苓10g 二诊:2005年9月3日。服药期间恶阻好转,现纳欠3天,口淡,涎多,偶有呕吐涎沫或胆汁,咳嗽一周,有痰。尿常规检查:尿酮体+。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上方改生姜减4片,加杏仁10g、陈皮10g,3剂。 三诊:2005年9月6日。每餐能进食一小碗,恶阻继续减轻,口淡,咳嗽减轻。尿常规检查:尿酮体阴性。舌稍红,苔薄白,脉细滑。 方剂:茯苓泽泻汤合半夏散及汤。 茯苓10g 四诊:2005年9月24日。恶阻消失,纳可,外感3天,体温37.3℃,舌脉如上。 治法:调气解表。 方剂:香苏散(《和剂局方》)加减。 藿香6g 【方剂比较】 茯苓甘草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泽泻汤的比较:
茯苓甘草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相比较,仅有姜枣之别,前方有生姜温胃宣散水气,后者有大枣以健脾。故前者治疗胃阳不足水饮内停的“不渴”和水饮内停胸阳被遏的“心下悸”,后者治疗心阳虚水饮内停的“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甘草汤与茯苓泽泻汤比较,后方多了泽泻和白术,化饮散水之力更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与茯苓泽泻汤比较,两方除了有姜枣之别外,后方还是多了泽泻和白术,化饮散水之力也更强,故可以治疗“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按语】 茯苓泽泻汤是治疗“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的方剂,其反胃系饮邪内停所致,虽吐而停饮未除,故仍渴而欲饮,水入胃阳又被遏故复吐。用茯苓泽泻汤温阳以化饮,饮去则吐可止。徐灵胎曰:“此治蓄饮之吐。”方中茯苓之淡行其上,泽泻之咸行其下,白术、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气。 此案为妊娠恶阻,呕吐1月余未愈。《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本去则胎虞。症由饮停日久化热所致,故除用茯苓泽泻汤蠲饮之外,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平调寒热,以降冲逆。3诊时饮邪渐减,热象已消,故去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易茯苓泽泻汤合半夏散及汤,恶阻治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生姜虽为辅药,但亦不可或缺,且其用量也每每随证而有所增损出入,以合症情,此即所谓丝丝入扣也。四诊用香苏散,既可解表,又可调气和胃,加蝉蜕者,以其味甘、咸,性凉,可以疏风,还能够治疗恶阻。《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中医研究院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0年出版)中用蝉蜕3g烧灰调开水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