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北京论坛侧记 中石化江苏油田洪泽基地 张俊杰
文章摘要:十月金秋北师大举办“世界比较教育论坛”,2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汇聚一堂。与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促进教育国际化,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和睦相处、自主发展、共同繁荣,是教育国际化发展必然趋势;比较教育研究要注重本土化,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关心儿童行为缺失、街头流浪、暴力、毒品等问题,实证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各种研究方法综合应用。会场内外如沐春风,学术发言、个别交流,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气氛。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比较教育;多元化多样化;自主发展;共同繁荣
接到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通知,10月14-16日举办“世界比较教育论坛”,这是新世纪北师大首次国际学术会议,有许多国际教育界著名学者出席。在韩国教育大学11th WCCES大会上,我曾向马克.贝磊和李炳辰教授表示,欢迎他们来中国观光。现在他们马上要来北京,我无论如何也应前往践行自己的诺言。准备参加此次盛会,除了带上新撰写的论文去交流之外,我想起老朋友唐山美协主席李良,他不仅长于油画和国画,而且首创磁画新技法;把他的作品赠送国际上的朋友,那就十分珍贵而意义深远了,此事也得到北师大组委会和李先生的赞同。 13日下午经唐山到北师大英东楼报到,博士生小李帮助我们办理住宿和就餐手续,巧遇几位与会学者同住新松公寓,兰蕙餐厅和英东学术会堂相距不近,一起吃饭时我们相约来去同行。这样就结识了南开大学的赵博士,厦门大学的黄博士,许多时候都得到他们的热心帮助。为了准备次日把画册赠送诸位专家,约9时许我请已将入睡的两位博士,分别用英语和日语撰写了说明。因为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Toru Umakoshi,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Philip Altbach缺席,于是我请留日的赵博士和留美的黄博士代为转交。 14日8时许到了英东学术大楼,我首先碰到了香港大学的郭博士,相别一年有余再见分外亲热,我请他将画册和论文转交马克.贝磊教授。在百年校庆宏伟的“木铎”前,全体与会学者集体合影之后,我邀请马克.贝磊教授同我们五人摄影留念。我向李炳辰教授表示欢迎和感谢,黄博士为我做翻译,我们三人挽手在休息厅合影。在大会休息期间,我将其余画册和论文,请组委会曲教授代为转送;不久曲教授告诉我,诸位专家都表示十分感谢。在给顾教授的画册中,附有论文《西部农村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出路》,希望他能够给与指导和帮助。在给台湾比较教育学会杨教授的画册中,请他帮助我同台北英业达集团公司温世仁先生建立联系;因为温先生经考察1年后提出西部开发教育要“留才在乡”,并拟定投资5000万美元实施“千乡万才”计划。这与我的农村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在办学理念和具体操作过程中愿与温先生竭诚合作。此后在大会主席台前,我们又分别同安娜、顾教授和李教授合影;我告诉顾教授,出席11th WCCES,得到了李教授的许多关照。 大会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与教育改革”,采取集中发言和分组发言相结合的方式,会议安排紧凑讨论热烈。与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促进教育国际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教育和文化具有民族的相对独立性,因而具有民族和地域特点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域的教育和文化,应当相互交流、借鉴与合作,出现一种既相辅相成又自主发展的教育和文化生态系统。这种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和自主发展的观念,用东方哲学概括为“和而不同”, 或称作教育的生态学。教育国际化的这一主张,与后殖民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完全不同,认为教育国际化不可能蜕变成所谓的“一体化”和单一模式,西方的“理性主义”实质上是“欧洲中心主义”。因而当代的比较教育不是在走向消亡,而必将伴随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比较教育的研究中,大家都应当关注儿童的行为缺失、街头流浪、暴力、毒品等等问题的解决,避免成人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把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各种研究方法要综合应用。比较教育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应当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比较教育研究成果的本土化。 我在学术交流中,以《比较教育的广阔前景》为题做了简短的发言,由北师大博士生李剑译成英语。我首先说明自己教改实验和研究方向,“为了借鉴古今中外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不经意地竟然走进了比较教育的殿堂,因而我的发言表达了教改实验研究学者和教育第一线教师,对比较教育寄予的厚望。”因为发言时间十分有限,我只能简要地说明自己的观点: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比较教育学者应该深入教育实践,与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协同开展研究,扩大比较教育研究的概念和领域,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面的比较分析,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开拓比较教育的研究空间,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实践中,逐步构建比较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会后一位留日的青年学者对我说,他听了发言受到感动。会间休息时自由交谈,我向安娜教授表示赞同她“去殖民化”的观点,她也表示有机会欢迎到澳大利亚访问。这时候马克.贝磊走过来,用中文对我说,他仔细看了我写的论文,又回忆起去年在韩国相见时的美好情景,表示对我教育研究的关心和肯定。与此同时,我向铃木几位学者赠送了纪念章,上面有中石化集团的图案,欢迎他们“三月烟花下扬州”,一览廋西湖的潋滟风光。北师大的研究生也曾问我,对学术交流发言有何看法?我回答说:诸位学者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关于教育去殖民化的观点,关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关于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观点,特别是首都师大王教授关于“和而不同”的发言,都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整个论坛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各种观点纷呈而主流思想十分明朗。 会议期间我特别留意寻找台湾来的学者,先后见到了5位教师和两位学生,我们相互赠送了小纪念品并分别合影留念。聊起我在韩国期间,参观华侨学校见到台湾教科书,有学者说那一定找出了不少问题。我说台湾小学教材,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很有特色;但任何事情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只是要取其所长,自己的问题还得自己去解决。我同他们谈到西部农村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盛赞温世仁先生西部开发的“千乡万才”计划,请他们在方便的时候帮助沟通思想。在就餐的时候我同留学英国的严嘉明小姐说:我认为孔夫子“和而不同”的说法颇有道理,“和”是各个民族及其文化应当和睦相处,“不同”是各个民族及其文化又要自主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势,这种多元化、多样化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思想,正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想到坐在旁边我以为他是日本学者的青年发言了,他说: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文化革命”斗争中一呼百应,能说明这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吗?我立即答复他说:中国农民最能吃苦最有忍耐力,农民起义是“官逼民反”,他们往往是为了维护最起码的生存权利才揭竿而起的,这是完全正当的争取生存权利的自卫行为。而“文革”中的斗争则是长期个人崇拜的恶果,是野心家和阴谋家对群众的愚弄和欺骗。我还给他讲了很久以前边疆的民族纠纷,在恐怖的血腥屠杀的现场,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夜间冒险救人的真实故事。这位青年学者开始信服了,他说自己是安庆人,出国留学在日本工作。我们的认识逐步接近,“和而不同”虽然是孔夫子最早提出,但任何民族和国家都需要“和而不同”,孟子说“和为贵”,老百姓说“和气生财”,“和”总是要大于“不和”,这个民族和文化才有凝聚力,社会才能延续下去;“不同”就是多元化、多样性,“不同”才有特色,也才能互补与合作,才需要社会的交流,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谈论中忘记了吃饭,这位勇于质疑的青年学者也随和起来,说了句“胜读十年书”而去。回过头来同严嘉明说话,她说没想到他是中国人,突然插话也吓了她一跳。 第三天组委会安排与会学者参观了一所国有民办的学校,在京城许多基础教育学校中可谓一流,受到历届领导的关心和赞赏获得了许多荣誉。他们凭借自己的优势在教育市场中如鱼得水,实现了高质量高收费高薪酬的良性循环,为国家节约了全部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但在中外学者参观提问中,大家似乎感觉到,这是一所精英教育的学校典范,诚恐广大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是难于望其项背的。于是我又想到顾明远教授在发言中就已经指出,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困难,是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需求扩大的矛盾。这也许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巨大障碍,是国际教育界专家学者实验和研究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于是我又想起“西部开发在老少山边穷地区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学优先实现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不知道何时才能成为国内外教育论坛大家都来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当日19时举办了告别晚宴,顾教授亲临致词并祝酒。我们同坐一席的有博茨瓦纳女博士,名叫南瑟的加拿大女记者,还有台湾的学者和北师大研究生,我同天津的张研究员坐在一起,在摄影的频频闪光中,大家举杯祝福尽兴惜别。 回顾北京论坛的会场内外,正如曲教授首次见面时所言:此次会议不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讲台,更加重要的是,还为各国各地区的学者提供了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国际教育研究的合作与理解。浮想联翩,诗兴油生,于是写下《北京论坛抒怀》,通过e-mail寄给海内外新老朋友们: “十月金秋寒暖宜,百年华诞会京师。 扶桑北美还祖国,安娜贝磊着新衣; 欣伴朋友留倩影,乐陪学子论今昔; 和而不同看未来,五湖四海情依依。” 2002年10月26日夜于洪泽湖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