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0-2010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6
2013-07-18 | 阅:  转:  |  分享 
  
2000-2010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6

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1.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4小题4分

考题:2.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一大题5小题4分

考题:、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

A.不变,减小

B.增大,不变

C.增大,减小

D.不变,不变。



3.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全国卷一大题2小题4分

考题:4.非选择题2001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内蒙安徽卷四大题21小题14分

考题:的刚性细杆连接,它们可以在筒内无摩擦地沿地沿水平方向左右滑动.A、B的截面积分别为、.A、B之间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两活塞外侧(A的左方和B的右方)都是大气,大气压强始终保持为.活塞B的中心连一不能伸长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当气缸内气体温度为,活塞A、B的平衡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细线中的张力为.

(1)现使气缸内气体温度由初始的540缓慢下降,温度降为多少时活塞开始向右移动?

(2)继续使气缸内气体温度下降,温度降为多少时活塞A刚刚右移到两圆筒联接处?

(3)活塞A移到两圆筒联接处之后,维持气体温度不变,另外对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将两活塞慢慢推向左方,直到细线拉力重新变为30N.求此时的外加推力是多大.





5.非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四大题24小题13分

考题:辐射的能量中包含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单位时间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越大;在辐射的总能量中,各种波长所占的百分比不同。

处于一定温度的物体在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同时,也要吸收由其他物体辐射的电磁能量,如果它处在平衡状态,则能量保持不变,若不考虑物体表面性质对辐射与吸收的影响,我们定义一种理想的物体,它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单位时间内从黑体表面单位央积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与黑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其中常量瓦/(米2·开4)。

在下面的问题中,把研究对象都简单地看作黑体。

有关数据及数学公式:太阳半径千米,太阳表面温度开,火星半径千米,球面积,,其中R为球半径。

(1)太阳热辐射能量的绝大多数集中在波长为2×10-9米~1×10-4米范围内,求相应的频率范围。

(2)每小量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多少?

(3)火星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可认为垂直射可认为垂直身到面积为(为火星半径)的圆盘上,已知太阳到火星的距离约为太阳半径的400倍,忽略其它天体及宇宙空间的辐射,试估算火星的平均温度。



6.非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三大题20小题7分

考题:42.物质是由人量分子组成的.阿伏伽德罗常量.分了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不定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物理江苏卷一大题4小题4分

考题:4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o,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A.B.C.D.



2.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2小题4分

考题: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2小题4分

考题:4.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广西河南卷一大题5小题4分

考题:5.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分子间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



1.不定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物理江苏卷一大题7小题4分

考题:7

A.

B.

C.

D.



2.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广西卷一大题26小题3分

考题:3.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理综山西卷第I卷大题20小题6分

考题:20

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

B.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

C.只经历等温过程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增加一倍,则其体积减少一半

D.如果没有能量损失,则热机能把从单独一个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成机械能



4.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北京卷第I卷大题15小题6分

考题:5.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新老课程)全国3卷第I卷大题18小题6分

考题:a固定不动,分子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运动,直到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a、b之间的势能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

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 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



6.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老课程)全国3卷第I卷大题18小题6分

考题:a固定不动,分子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a、b之间的势能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

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 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



7.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物理(新课程)江苏卷一大题3小题4分

考题: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8.选择题2001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内蒙安徽卷一大题3小题4分

考题:9.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3小题4分

考题:10.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一大题2小题4分

考题: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



1.不定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理综全国3卷二大题19小题6分

考题:19)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2.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理综全国卷第Ⅰ卷大题20小题6分

考题:3.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第I卷大题15小题6分

考题:4.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理综(新课程)全国卷第I卷大题20小题6分

考题:5.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江苏卷一大题2小题4分

考题:6.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8小题4分

考题:(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现绳突然断开,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活塞静止,气体达到平衡态,经过此

过程

A.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

B.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C.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

D.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换为气体的内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

性势能



7.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全国卷一大题5小题4分

考题: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向外拉的过程中

A.不变,减小

B.增大,不变

C.增大,减小

D.不变,不变



45.热力学第一定律



1.单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理综北京卷第I卷大题14小题6分

考题:14 ()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2.非选择题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三大题19小题8分

考题:(二)必须进行的实验步骤有:

1.用托盘天平称出活塞和框架的质量M.用气压计读出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强.按图安装器材,在框架两侧挂上钩码,使注射器的下半部分位于量杯之中.往量杯中加人适量的凉水,使注射器内的空气柱位于水面之下.过几分钟后,记下钩码的质量和活塞下表面的位置.同时.

2.在量杯中加些热水,过几分钟后在框架两侧加挂适当质量的钩码,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钩码的质量.同时,.

3.把步骤2重复4次.

(三)可用作图法来验证查理定律是否成立,该图线的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___.



46.热力学第二定律



1.非选择题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三大题19小题8分

考题:(二)必须进行的实验步骤有:

1.用托盘天平称出活塞和框架的质量M.用气压计读出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强.按图安装器材,在框架两侧挂上钩码,使注射器的下半部分位于量杯之中.往量杯中加人适量的凉水,使注射器内的空气柱位于水面之下.过几分钟后,记下钩码的质量和活塞下表面的位置.同时.

2.在量杯中加些热水,过几分钟后在框架两侧加挂适当质量的钩码,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钩码的质量.同时,.

3.把步骤2重复4次.

(三)可用作图法来验证查理定律是否成立,该图线的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___.



47.永动机不可能



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4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1.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卷第I卷大题2小题3分

考题:表1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

表1: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中国 日本 印度 美国 消费量

(以美图为1) 2.3 0.47 1.3 1 年增长率(%) -1.3 -3.1 +1.4 2.2

2.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卷大题13小题3分

考题: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普通汽车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

①生物能②核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3.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卷大题13小题3分

考题:132001年上海市启用分时电表,家庭用电在谷时段(22:00~次日6:00)以每千瓦时0.306:00~22:00)仍以每千瓦时0.61如今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它们在待机状态下也会耗电。为了节约电能和用电安全,你将选择

①切断长期不使用的空调机的电源

②电视机在不使用时,不切断电源

③合理使用节能灯具

④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4.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文综全国卷一大题8小题4分

考题: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A.5.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Ⅱ卷大题33小题4分

考题:



6.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Ⅱ卷大题34小题4分

考题:贮于和NADPH中。通过暗反应阶段最终将能量贮藏在中。利用生物质能还可以极大地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解决能源消耗带来的效应问题。



7.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Ⅱ卷大题40小题1分

考题: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



8.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Ⅱ卷大题41小题2分

考题: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9.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Ⅱ卷大题42小题1分

考题: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



10.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I卷大题41小题0分

考题:11.非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I卷大题28小题0分

考题:

要实现上述目标,上海应向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发展,形成名商富贾近悦远来的繁盛格局。请以你的理解,用不超过20个字概括上海城市的主要功能。要具备这些功能,上海未来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把发展第产业作为重点。



12.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I卷大题28小题0分

考题:2821世纪极其具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

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请在下图的两个空格中

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

想的氦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

上要是能转化为能。



13.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江苏河南卷二大题36小题6分

考题:(6分)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人类对核资源的利用?



14.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大综(老课程)全国3卷二大题37小题5分

考题:

(5分)近些近来,我国的石油进口量逐渐增加,分析图6和图7并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为1993年的倍。

(2)简要说明近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3)我国工业制造企业能源消耗偏高是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的原因之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我国工业制造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偏高的对策。



15.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大综(新课程)全国3卷二大题37小题5分

考题:

图61993—2002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图71993、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5分)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进口量逐渐增加,分析图6和图7并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为1993年的倍。

(2)简要说明近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3)我国工业制造企业能源消耗偏高是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的原因之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我国工业制造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偏高的对策。



16.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大综广东河南卷第II卷大题32小题8分

考题:和。



17.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大综广东河南卷第II卷大题33小题4分

考题:18.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大综广东河南卷第II卷大题34小题6分

考题:19.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广西卷二大题31小题4分

考题:















(4分)大约在世纪年代以后,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是:。



20.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广西卷二大题32小题4分

考题:















(4分)据测算,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能耗?



21.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广西卷二大题36小题3分

考题:22.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江苏河南卷二大题31小题8分

考题:(8分)大约在世纪年代以后,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

天然气)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是:。















23.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江苏河南卷二大题32小题8分

考题:(8分)据测算,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如

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能耗?



24.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I卷大题27小题0分

考题:2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等。



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



1.不定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理综全国2卷二大题16小题6分

考题:16 ()

A.等夺压缩,温度降低 B.等温吸热,体积不变

C.放出热量,内能增加 D.绝热压缩,内能不变



2.不定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理综全国1卷二大题21小题6分

考题:21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A.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b的温度升高了

C.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



3.不定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4小题4分

考题:4

A.气体的密度增大

B.气体的压强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增多



4.不定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物理江苏卷一大题9小题4分

考题:9p、V、T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初始状态表示为(p0、V0、T0).若分别经历如下两种变化过程:

①从(p0、V0、T0)变为(p1、V1、T1)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1=T0);

②从(p0、V0、T0)变为(p2、V2、T2)的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在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如果V1=V2>V0,则

A.p1>p2T1>T2B.p1>p2T1
C.p1T2



5.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理综吉林江苏浙江卷第I卷大题18小题6分

考题:6.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第I卷大题18小题6分

考题:1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图中所示过程变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密度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江浙卷第I卷大题17小题6分

考题:8.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全国4卷第I卷大题16小题6分

考题:>Q2



9.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理综全国2卷第I卷大题16小题6分

考题:10.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Ⅱ卷大题46小题5分

考题: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进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理想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说

B.查理得出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C.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伽利略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现在人们已能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许多性能优良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由氯乙烯制取聚氯乙烯的反应属于反应。

适合于合成聚氯乙烯的原料是

A.CH4,Cl2B.CH3CH3,HClC.CH≡CH,HClD.CH2=CH2,HCl

人类在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提高生命质量。为了解人类自身的所有基因及其功能,有关国家联合实施了一项计划。该项研究于2001年初已完成了测序工作。



11.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三大题15小题5分

考题:155分)某同学用同一个注射器做了两次验证波意耳定律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根据实验数据却在P-V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双曲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A.两次实验中空气质量不同

B.两次实验中温度不同

C.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压的

数据不同

D.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体的数据不同。



51.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1.单项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一大题14小题6分

考题:2.选择题2001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内蒙安徽卷一大题5小题4分

考题: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B.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C.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变小

D.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不变



3.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一大题2小题4分

考题:4.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一大题2小题5分

考题:5.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6小题4分

考题:6.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江苏卷一大题5小题4分

考题:7.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江苏河南卷一大题26小题6分

考题:8.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一大题5小题4分

考题:5.如图,一气缸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元摩擦,气体处于平衡状态。现保持温度不变把气缸稍微倾斜一点,在达到平衡后,与原来相比,则

A.气体的压强变大B.气体的压强变小C.气体的体积变大D.气体的体积变小

9.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物理(新课程)江苏卷一大题6小题4分

考题:10.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理综上海卷第I卷大题16小题3分

考题: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披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

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11.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广西卷一大题25小题3分

考题:p)大小的关系,符合(原子量:H1N14O16)

A.p(H2)>p(O2)>p(N2) B.p(O2)>p(N2)>p(H2)

C.p(H2)>p(N2)>p(O2) D.p(N2)>p(O2)>p(H2)



12.选择题2003春季高考理综全国卷第I卷大题18小题6分

考题:m的直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将它竖直地缓慢插入深水池中,直到管内水面距管上端0.50m为止。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重力加速度为10m/s2,1.0×105Pa,则这时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

A.9m B.9.5m C.10mD.10.5m



13.选择题2004春季高考理综北京卷第I卷大题20小题6分

考题:14.非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四大题19小题10分

考题:1910分)如图所示,1、2、3为p—V图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

三个状态,该理想气体由状态1经过程1—3—2到达状态

2。试利用气体实验定律证明:



15.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四大题20小题12分

考题:6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50cm.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管口未离开槽中水银),使管内外水银而高度差变成60cm.(大气压强相当于75cmHg)求:

(1)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

(2)水银槽内水银面下降的高度;



16.非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全国卷四大题17小题11分

考题:,求活塞B右称动的距离,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



17.非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四大题22小题12分

考题:开,长为厘米时,BC管内左边水银柱长2厘米,AB管内水银柱长也是2厘米,则右边水银柱总长是多少?

(2)当空气柱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左边的水银恰好全部进入竖直管AB内?

(3)当空气柱温度为490开时,两竖直管内水银柱上表面高度各为多少?



18.非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四大题17小题11分

考题:,温度℃,求氧气的密度,氧的摩尔质量,结果取两位数字。



19.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广西河南卷三大题18小题13分

考题:18.(13分)现有m=0.90kg的硝酸甘油[C3H5(NO3)3]被密封于体积V0=4.0×10-3m3的容器中,在某一时刻被引爆,瞬间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物全是氮、氧……等气体.假设:反应中每消耗1kg的硝酸甘油释放能量U=6.00×106J/kg;反应产生的全部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K所需能量Q=1.00×103J/K;这些混合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C(常量),其中常量C=240J/K.已知在反应前硝酸甘油的温度T0=300K.若设想在化学反应发生后容器尚未破裂,且反应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升高气体的温度,求器壁所受的压强.20.非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理综山西卷第II卷大题29小题14分

考题:2914分)某压缩式喷雾器储液桶的容量是5.7×10-3m3.往桶内倒入4.2×10-3m3的药液后开始打气,打气过程中药液不会向外喷出.如果每次能打进2.5×10-4m3的空气,要使喷雾器内空气的压强达到4标准大气压应打气几次?这个压强能否使喷雾器内的药液全部喷完?(设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





21.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三大题17小题8分

考题:(1)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h=hn-1-hn 2.1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相邻两次测量水柱的高度差,并填入表内的空格。由此可得结论:

①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②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变化而(填:均匀,不均匀)变化;试从理论上分析并证明结论②的正确性(提示: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一个大气压):



(2)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有:①;

②。



22.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四大题19小题10分

考题:23.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四大题21小题12分

考题:2112分)如图所示,一定量气体放在体积为V0的容器中,室温为T0=300K有一光滑导热活塞C(不占体积)将容器分成A、B两室,B室的体积是A室的两倍,A室容器上连接有一U形管(U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两边水银柱高度差为76cm,右室容器中连接有一阀门K,可与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等于76cm汞柱)求:

(1)将阀门K打开后,A室的体积变成多少?

(2)打开阀门K后将容器内的气体从300K分别加热到400K和540K,U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各为多少?



24.非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三大题17小题7分

考题:177分)有同学在做“研究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时,用连接计算机的压强传感器直接测得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值。

缓慢推动活塞,使注射器内空气柱从初始体积20.0ml变为12.0ml。实验共测了5次,每次体积值直接从注射器的刻度

上读出并输入计算机,同时由压强传感器

测得对应体积的压强值。实验完成后,

计算机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如下表中所示的实验

结果。

序号 V

(ml) P

(×105Pa) PV

(×105Pa·ml) 1 20.0 1.0010 20.020 2 18.0 1.0952 19.714 3 16.0 1.2313 19.701 4 14.0 1.4030 19.642 5 12.0 1.6351 19.621 (1)仔细观察不难发现,pV(×105Pa·ml)一栏中的数值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

(2)根据你在(1)中的选择,说明为了减小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



25.非选择题2002春季高考理综全国卷第II卷大题30小题28分

考题:×105N/m2,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0.500m,缸内横截面积S=1.00×102m2,今在等温条件下将活塞缓慢上提到距缸底为2l处,此时提力为F=500N,弹簧的原长l0应为多少?若提力为F=700N,弹簧的原长l0又应为多少?

不计摩擦及活塞和弹簧的质量,并假定在整个过程中,气缸不漏气,弹簧都遵从胡克定律。



26.非选择题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三大题19小题8分

考题:(二)必须进行的实验步骤有:

1.用托盘天平称出活塞和框架的质量M.用气压计读出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强.按图安装器材,在框架两侧挂上钩码,使注射器的下半部分位于量杯之中.往量杯中加人适量的凉水,使注射器内的空气柱位于水面之下.过几分钟后,记下钩码的质量和活塞下表面的位置.同时.

2.在量杯中加些热水,过几分钟后在框架两侧加挂适当质量的钩码,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钩码的质量.同时,.

3.把步骤2重复4次.

(三)可用作图法来验证查理定律是否成立,该图线的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________.



27.非选择题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四大题22小题12分

考题:.两活塞以穿过B的底部的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气缸都不漏气.初始时A、B中气体的体积皆为V0,温度皆为T0=300K.A中气体压强,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现对A加热,使其中气体的压强升到,同时保持B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求此时A中气体温度.



28.非选择题2004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三大题17小题6分

考题:1730cm、管内载面积为S=5.0×10-6m2的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球形小容器,管内有一段长约1cm的水银柱.现在需要用比较准确的方法测定球形小容器的容积V.可用的器材有:刻度尺(量程500mm)、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玻璃容器(高约30cm,直径约10cm)、足够多的沸水和冷水.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说明如何根据所测得的物理量得出实验结果.



29.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第II卷大题29小题37分

考题:Ⅱ.(20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



30.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理综天津卷第II卷大题24小题12分

考题:31.非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四大题17小题11分

考题:17.(11分)一横截面积为S的气缸水平放置,固定不动。气缸壁是导热的。两个活塞A

和B将气缸分融为1、2两气室,达到平衡时1、2两气室体积之比为3:2,如图所示,在室温不变的条件下,缓慢推动活塞A,使之向右移动一段距离d。求活塞B向右移动的距离。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32.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物理广东河南卷四大题21小题13分

考题:=mA-△m,瓶中气体CO2的压强上升到p1.已知: ,啤酒的体积不因溶入CO2而变化,且不考虑容器体积的啤酒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又知对同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与m成正比.试计算p1等于多少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学).



33.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物理广东河南卷四大题22小题13分

考题:(=1.00×103kg/m/3,大气压(0=1.00×105Pa.求活塞质量,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g=10m/s2.)





34.非选择题2002夏季高考理综全国卷第Ⅱ卷大题29小题37分

考题:(1)下面是实验步骤,试填写所缺的②和⑤。

①用米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全部刻度的长度L。

②。

③把适量的润滑油抹在注射器的活塞上,将活塞插入外筒中,上下拉动活塞,使活塞与针筒的间隙内均匀地涂上润滑油。

④将活塞插到适当的位置。

⑤。

⑥在钩码框架两侧挂上钩码,记下挂上的钩码的质量m1。在达到平衡后,记下注射器中空气柱的体积V1。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注射器以保证空气柱温度不变。

⑦增加钩码的个数,使钩码的质量增大为m2,达到平衡后,记下空气柱的体积V2。

(2)求出计算大气压强p0的公式。(用已给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Ⅱ.(20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



35.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物理全国卷四大题21小题13分

考题:21在一密封的啤酒瓶中,下方为溶有CO2的啤酒,上方为纯CO2气体,在20℃时,溶液于啤酒中的CO2的质量为mA=1.050×10-3Kg,上方气体状态CO2质量为mB=0.137×10-3Kg,压强为P0=1个大气压,当温度升高到40℃时,啤酒中溶解的CO2的质量减少,变为,瓶中气体CO2的压强上升到P1,已知。啤酒的体积不因溶入CO2而变化,且不考虑容器体积和啤酒体积随温度变化,又知对同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P/T与m成正比,试计算P1等于多少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6.非选择题2003夏季高考物理上海卷二大题13小题4分

考题:1327℃时表内气体压强为1×105Pa;在内外压强差超过6×104Pa时,手表表面玻璃可能爆裂。已知当时手表处的气温为-13℃,则手表表面玻璃爆裂时表内气体压强的大小为Pa;已知外界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高度每上升12m,大气压强降低133Pa,设海平面大气压为1×105Pa,则登山运动员此时的海拔高度约为m。



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1.D2.C3.B



4.答案:为细线中的张力,则活塞A、B及细杆这个整体的平衡条件为

解得 ①

对于初始状态,,

代入①式,就得到气缸中气体的初始压强



由①式看出,只要气体压强,细线就会拉直且有拉力,于是活塞不会移动.使气缸内气体温度降低是等容降温过程,当温度下降使压强降到时,细线拉力变为零,再降温时活塞开始向右移,设此时温度为,压强.有



得 . ③

(2)再降温,细线松了,要平衡必有气体压强.是等压降温过程,活塞右移、体积相应减小,当A到达两圆筒联接处时,温度为,



得 ⑤

(3)维持不变,向左推活塞,是等温过程,最后压强为.有



推力向左,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解得 ⑧

评分标准:本题14分.

第(1)问6分,其中①、②、③式各2分.第(2)问4分,其中④、⑤式各2分.第(3)问4分,其中⑥式2分,⑦式1分,⑧式1分.





5.答案:

(赫)

(赫)

辐射的频率范围为3×1013赫-1.5×1013赫

(2)每小量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



代入数所得W=1.38×1010焦

(3)设火星表面温度为T,太阳到火星距离为,火星单位时间内吸收来自太阳的辐

射能量为







火星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电磁波能量为



火星处在平衡状态



由式解得火星平均温度(开)

评分标准:全题13分

(1)3分,正确得了,,式,各得1分。

(2)5分,正确得出式,得5分,仅写出式,得3分。

(3)5分,正确得出式,得4分,仅写出式或式,得1分;仅写出式,得1

分,正确得出式,得1分。





6.答案:,玻璃管浸在冰水内时空气柱的长度,冰水的温度(2分,每个空格1分)

(3)(2分)

评分标准:全题30分,具体见于各题答案后,其中第18(1)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全部不选得0分。19(1)若填,的,在本小题的得分中,多填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如填,不扣分。20(1)中,若画入弹簧秤,其余正确,扣1分,玻璃管不密封的不能得分。20(2)中用具体数值表示的,同样给分。



42.物质是由人量分子组成的.阿伏伽德罗常量.分了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BC2.B3.AD4.C

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



1.C2.D3.C4.D5.B6.B7.BC8.B9.D10.B

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



1.D2.C3.D4.C5.D6.D7.C

45.热力学第一定律



1.D



2.答案:46.热力学第二定律





1.答案:47.永动机不可能



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4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1.D2.B3.C4.A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28.H2OH2O2化学电





13.答案:

14.答案:4.4

(2)煤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3)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15.答案:—5之间即可)

(2)煤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3)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

19.答案:

20.答案:

21.答案:

22.答案:

23.答案:

24.答案:27.石油(或电力、天然气)核能(或太阳能、氢能)



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



1.AC2.BCD3.BD4.A5.B6.A7.A8.A9.D



10.答案:

11.答案:15A、B



51.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1.A2.AD3.B4.AC5.CD6.BC7.D8.AD9.CD10.D11.C12.C13.D



14.答案:193的温度为T1—3为等压过程①

3—2为等容过程②

消去T即得③





15.答案:①





(2)设水银槽内水银面下降,水银体积不变











16.答案:气室1、2的体积分别为和;在活塞A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活塞B向右移动的距离为;最后气缸内压强为,因温度不变,分别对气室1和2的气体运用玻意耳定律,得

气室1=(-)

气室2=(-)

由、两式解得



由题意,,得



评分标准:本题11分,式4分,式3分,得出式2分,算出式再给2分。





17.答案:(厘米)

右边水平管内水银柱长度为

14--2=4(厘米)

右边水银柱总长是

4+2=6(厘米)

(2)左边的水银全部进入竖直管内时,两竖直管内水银面高度均为

(厘米)

此时,右边水平管内水银柱长度为2厘米,所以空气柱长为

=14-2=12(厘米)



(开)

(3)设温度为开时,空气柱长为

等压过程

(厘米)

其中有2厘米进入左边竖直管内

∴右管内水银面高度为(厘米)

左管内水银上表面高度为(厘米)

评分标准:全题12分。

(1)3分,正确得出结果,得3分,仅得出式,得1分。

(2)5分,正确得出式,得2分,仅得出式,得1分,正确得出式,得3分,仅得出式,得2分。

(3)4分,正确得出式,得2分,仅写出式,得1分,得出式、式,各1分。





18.答案:,体积为V,则有



氧气密度



由、式联立得



以题给数据据代入得



评分标准:本题11分,、两式各1分。式6分(没有、两式而直接写出式的给8分),结果式3分。





19.答案:18.化学反应完成后,硝酸甘油释放的总能量为W=mU,设反应后气体的温度为T,根据题意,有W=Q(T-T0),器壁所受的压强为p=CT/V0,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p=3.4×108PA.

20.答案:29P0,药桶中空气的体积为V.打气N次以后,喷雾器中的空气压强达到4标准大气压,打入的气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为0.25N.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0V+P0×0.25N=4P0V ……①

其中V=5.7×10-3-4.2×10-3=1.5×10-3m3.

代入数值,解得

N=18 ……②

当空气完全充满药桶以后,如果空气压强仍然大于大气压,则药液可以全部喷出.由玻—马定律,

4P0V=5.7P×10-3 ……③

解得,

P=1.053P0 ……④

所以,药液可以全部喷出.





21.答案:

22.答案:=②

(h1S-V)T2=(h2S-V)T1

∴V=③

==0.02(米3)





23.答案:211)开始时,PA0=2大气压,VA0=V0/3

打开阀门,A室气体等温变化,pA=l大气压,体积VA

pA0VA0=pAVA①



(2)从T0=300K升到T,体积为V0,压强为PA,等压过程



T1=400K<450K,pA1=pA=p0,水银柱的高度差为0

从T=450K升高到T2=540K等容过程,



=1.2大气压⑤

T2=540K时,水银高度差为15.2cm

评分标准:全题12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8分.其中

(1)得出①、②各得2分。

(2)得出③式,得3分;结果正确,得三分。

得出④、⑤式,各得1分;结果正确,得2分。





24.答案:171)D(2)在注射器活塞上涂上润滑油增加密封性





25.答案:′,则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pl=p′·2l①

在原来状态下,活塞受力如图1所示,由力学平衡可得

pS=p0S+k(l-l0)②

在后来状态下,活塞受力如图2所示,由力学平衡可得

p′S+F=p0S+k(2l-l0)③

由①、②、③联立解得



由式得



当F=500N时,由④式得p=0.4p0再代入⑤式得l0=1.50m,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当F=700N时,由④式得p=0.8p0再代入⑤式得l0=0.833m,可见在过程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活塞提高到距缸底距离超过l0=0.833m后,弹簧被拉伸。

评分标准:本题共28分。

正确求出l0的两个结果。

参考解答二:

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当得出x为负值.则表示开始时弹簧被拉长),原长为l0。

依题意得方程:

p0SpS+kx①

p0S=p’S-k(l0-2x)F②

p’S·2(l0-x)pS(l0-x)

l0=l+x④

由、、、式联立,解得



当F=500N时,代入式,得x1.00m,l01.50m。

当F=700N时,代入式,得x0.333m,l00.833m。

用其他解法,正确列出公式,并正确求得l0值,同样给分。

26.答案:

27.答案: ①



已知 ③

B中气体初、末态温度相等,设末态体积为,则有



设A中气体末态的体积为,因为两活塞移动的距离相等,故有



由气态方程



解得 ⑦

评分标准:本题12分

①、②式各2分,④式1分,⑤式3分,⑥式1分,⑦式3分。





28.答案:x的值

(2)方法一:气体作等压变化即,作图,截距的绝对值即为V

方法二:测两组数据可解得S





29.答案:①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

p1=p0+g②

p2=p0+g③

由玻意耳定律得

p1V1=p2V2④

联立解得大气压强

p0=()⑤

Ⅱ.(20分)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氢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氢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30.答案:

31.答案:

32.答案:’A=mA-△m ①

因质量守恒,气态CO2的质量为

m’s=ms+△m ②

由题设,



由于对同种气体,体积不变时,与m成正比,可得



由以上各式解得



算得

P1=1.6标准大气压 ⑥

评分标准:本题13分。②式3分,④式4分,⑤式4分,⑥式2分。





33.答案:的过程中,活塞始终与管内液体接触。(再提升活塞时,活塞和水面之间将出现真空,另行讨论。)设活塞上升距离为h1,管外液面下降距离为h2,

h0=h1+h2 ①

因液体体积不变,有



得 ③

题给H=9m>h1,由此可知确实有活塞下面是真空的一段过程。

活塞移动距离从零到h1的过程中,对于水和活塞这个整体,其机械能的增量应等于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功。因为始终无动能,所以机械能的增量也就等于重力势能增量,即



其他力有管内、外的大气压力和拉力F。因为液体不可压缩,所以管内、外大气压力做的总功P0((R2-r2)h2-P0(r2h1=0,故外力做功就只是拉力F做的功,由功能关系知

W1=△E ⑤

即 ⑥

活塞移动距离从h1到H的过程中,液面不变,F是恒力F=(r2P0,做功

W2=F(H-h1)=(r2P0(H-h1)=4.71×103J ⑦

所求拉力F做的总功为W1+W2=1.65×104J ⑧

评分标准:本题13分。③式4分,⑥式3分,⑦式5分,⑧式1分。





34.答案:①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

p1=p0+g②

p2=p0+g③

由玻意耳定律得

p1V1=p2V2④

联立解得大气压强

p0=()⑤

11.(20分)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氢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氢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35.答案:

36.答案:138.7×104,6613(数值在6550到6650范围内均可)



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229-















理想气体





(a)(b)(c)(d)



























图7



















图1图2





图1图2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