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芦山工作站志愿者
北京咨询师俱乐部婚姻家庭咨询师 曾考拉
编者的话
“4·20”芦山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灾后心理援助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在芦山地震灾区建立了中科院心理援助芦山工作站、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隆兴中心校工作站、龙门乡中心校工作站和芦山县先锋社区工作站,通过在学校培养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创伤团体小组治疗、开辟儿童天地,在社区组织儿童绘画治疗、社区电影治疗、社区“心灵茶社”支持互动等诸多社会工作,致力于恢复和提升地震灾区学生、教师和受灾群众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作者曾考拉是北京第一批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一行三人中的一位。两个月的灾后心理援助和辅导,所见所闻、感同身受,让她回到北京后心绪依然久久不平静……本版编辑特邀请她记录下那段难忘的生活,并此祝福灾区中自强不息的每家、每户、每人……
司机老王
芦山地震第七天,我们一行三人从北京起飞前往四川成都。在当日首班航班上,全体乘客与全国人民一道为灾区逝者默哀三分钟,我的心登时有了进军灾区的紧迫感。我们按计划到达成都,此时灾区已实施严格的车辆管制,需乘当地公共交通转车雅安至芦山。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司机老王自从灾情发生,就一直在成都至雅安的路线上来回奔跑,有时晚上睡车上,有时回家换了衣服就走,他坚持到双流机场接送我们去雅安,一路奔波。仅有的提供餐食的地方,是成都至雅安中途的服务区,服务区没有热饭菜,一碗凉粉打发了中餐,便马不停蹄抵达雅安旅游汽车站,老王说了句:“我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便匆匆地离开了。
回乡者
等了很长时间,终于上了去芦山的小型中巴。汽车不允许超载,但随身所带的装备、器材、箱子和背包还是把我团团围在了座位上。邻窗坐的一位青年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沉思状,让人不忍打扰。我一直在调整自己与行李的位置,抱着包包,一只脚放在箱子上,一只脚挤在箱子与座位间。他扭过头来,问了句:“你是志愿者吧?!”我说:“是”。他二话没说,把我的箱子放在他座位前,脚缩在箱子上侧倒着,拿来我的包包放在脚上,像守着自己的行李一样。我表示出不妥,他也不说话,只紧紧地抱着我的包包不放。
我问:“本地人吧?”他回:“是的,在江苏打工。震后一直想回来,路没通。”我问:“家在哪里?”他答:“龙门。”我又问:“还好吧?”他说:“父母还好,房子不行了。要谢谢你们!”我说:“家人安全是最好的,你回家看望他们,家人会很高兴。”
一路上,也没再多说话。我们各怀心事,他盼望快点回家见到家人;我期待我在芦山的工作可以尽到绵薄之力。
到芦山,他卸下我的行李迅速放到路边,我说“谢谢”时,他已经钻回到了车上。
志愿者小方
抵达芦山来接我们进工作站的小方,一直在北川站坚持做志愿者工作。第一眼看上去像弱弱的文艺男青年的他,把心扎在灾后心理援助志愿者工作中,一干就是三年。灾情第二天他受命与其他几位老师来到了芦山,与地方各级部门协调开始前期艰苦的建站等保障工作,启动灾后心理援助。在后来开学第一课的照片中,我看到他展开双臂、带领孩子们游戏的瞬间,像展翅翱翔的雄鹰。接我们进站的第二天,他离开芦山回到了北川工作站。
老伯伯
进村进组走访,是我们最基层也最基础的工作。
先锋村上后头组在姜维路尽头的后山,
虽有当地志愿者随行,语言不是问题,但村民的情况与村居的分布我们不能完全掌握。进村后,一直有位老伯伯叼着一根烟袋跟在我们身后,与我们不很近,但也不远离。我们站在分岔路口打量时,他就微微笑着喊话:“上面有两户人家。”村里养狗是常事,我们走近一间民居前的帐篷,忠诚的狗狗就开始大叫,老伯伯即刻跑上前训狗:“走开!走开!”并用烟袋把狗支开。有一间帐篷里没人,但可以清楚看见帐篷外小婴儿的衣服、尿布挂在竹椅上,人应该没走远。老伯伯招呼我们:“等一下,我去喊他们。”不出五分钟,老伯伯带着一对怀抱孩子的年轻夫妻出现在乡间小路上。直到我们全部完成走访,老伯伯还站在村头目送我们下山……
骆奶奶
芦山地震的特点是房屋外观很好,但里面损坏严重。村民们都住进了帐篷。我们走访到村的时候,村民们会主动上前,跟我们聊他们的故事,助我们了解本村的受灾情况、提供线索。龙门乡的骆奶奶没有在我们中间坐下,她来到我身边扯我衣袖,坚持让我去看看她家的房屋。
骆奶奶家的房屋在另一栋倒塌房屋的后面。她家原是个两层楼的房子,现在能看到的只剩一堵墙了。看着倒塌的房子骆奶奶很伤心:“我70多岁了,从没经历过大灾难,这次是最大的。”我问奶奶:“您现在有什么难处?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奶奶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知道房子要再建起来不是一时的事。我们听政府的安排,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解放军对我们的帮助。姑娘,我想给你们下跪,真的谢谢你们!”说着立即往下蹲,我用全力托住骆奶奶双臂,拉住了她。我深深拥抱着奶奶,贴着她耳边告诉她:“全国人民关心灾区,就是为了看到灾区人民生活早日恢复正常。有些困难我们自己克服,有些困难政府和全国人民帮助我们克服,大家的生活一定要好起来。其实大家也感谢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积极生产自救。我们一起加油!”
中学生志愿者
小何是一名中学生,我们走访到小何家时临近中午,她还在帐篷里睡觉。家人告诉我们,她在地震时被困二楼,受到惊吓,现在不想去上学,也不出门与外界接触。向站里汇报情况后,我们着手关注这名学生。第二次进村时,她参与我们在村里的走访,帮助我们做向导和翻译;后来,她进工作站帮助我们做简单的装订工作;再后来,按当地教委政策,她在就近的板房学校借读;再再后来,她回到自己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最初走访小何家时,与我同组的两名本地志愿者分别来自四川绵阳和西昌,他们是5·12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五年前,他们是高中生。
留守儿童
9岁的小万和弟弟小强在隆兴中心校小学读书,父母在成都打工,他们姐弟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地震发生时,爷爷奶奶下地去了,姐姐小万拖着还没睡醒的弟弟从晃动的屋里跑了出来,连鞋也没来得及穿。我问小万:“你如何判断是地震了?”她非常沉稳地回答:“五年前我经历过地震,我知道地震是怎样的。”邻居告诉我们,小万学习成绩很好。震后第二天,父母火急火燎从成都返乡,连夜从雅安走路赶回芦山,看到安全的孩子像如获至宝一样,心情复杂地大哭。第三天,妈妈给小强洗脚,小强喊痛,妈妈抬起小强的脚底一看,一根小钉扎在了小强的脚板肉里,他这几天在田埂间到处奔跑,竟没感觉到痛!说起自己的孩子,妈妈哽咽了:“打工再苦再累,我以后也一定把孩子带在身边。”
老乡
芦山县隆兴中心校有我们的心理援助工作站,每天工作完成之后,我们需要搭乘公共汽车返回到芦山县城。一日我们出了学校,正预备过马路,一辆急速的摩托车向我们冲过来……司机打了个急转弯,摩托车重重地摔在我们面前。司机老乡本能地爬起来,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双膝曲着,四肢向身体内紧缩,表情痛苦。我看到老乡的左手大拇指一块皮破了,血慢慢地渗出来;左脚膝盖处的裤子蹭了一个洞。我们问:“要不要去医院?”“去前面的临时医院检查一下吧。”“要不要通知您的家人?”他只说:“你们是回芦山吧?”同时招手叫停了一辆从龙门开往芦山的公共汽车,告诉司机:“她们是志愿者,回芦山,你载上她们。”汽车启动时,我在后窗看到老乡多次尝试扶起摩托车,但没能扶起来……
人民子弟兵
一日,隆兴中心校对面来了位白发老人乞丐,他放下肩挑的两个麻袋,坐在地上吃起了方便面。这时有两个身着迷彩服的人民子弟兵打此路过,手中持有文件袋,还有未曾吃的早餐粽子各一枚。看到街边的乞丐,他们俩上前,蹲下,与乞丐寒暄。我看见他们把手中的粽子一叶叶剥开,放入老人碗里,看着老人一口口吃起来,他们才匆匆离开。
王教授
中科院王教授的“暴力沟通理论”流传甚广。但你可别以为他是个狠角色。在工作站,王教授除了做好本职,还为自己另加了一份工作:每天为志愿者们做饭。前期阶段菜市场还没恢复,八宝粥、方便面、火腿等被王教授做出了意外的美味。后来当地集市和生活逐渐恢复,有了开张的铺子,早晨出门前和下班回来后,总能吃到王教授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食物。一日我早起,看到炉上熬着粥,客厅没开灯,王教授在桌前打开的电脑前敲字…… 插图 王金辉 H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