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夫山泉上了一堂失败危机公关示范课

 昵称7745844 2013-07-24

农夫山泉上了一堂失败危机公关示范课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5月08日 11:25   新浪汽车  江南小宋 字号:  

  (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江南小宋)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的“战争”可谓是打得轰轰烈烈,也引发了媒体和消费者的热议,有支持农夫山泉清白无辜的,有支持《京华时报》坚持媒体监督功能的,且先不论农夫山泉到底有没有问题,也不论《京华时报》的动机到底纯洁不纯洁,从农夫山泉处理这次危机公关的本身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失败危机公关的标准示范课,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

  针对危机处理,有管理专业人士提出了“5S”原则,即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而农夫山泉此次的危机处理恰恰是和这五个原则背道而驰。

  一、速度第一

  危机发生之后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迅速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京华时报》针对农夫山泉的第一篇报道是4月10日发布的。而实际上,在4月9日,《京华时报》已和农夫山泉进行了采访沟通,并按照农夫山泉的要求发去了采访提纲,而且采访提纲火药叶十足,业内人一看就会明白《京华时报》是奔着负面报道来的。但遗憾的是,农夫山泉的公关居然没有引起重视,错过了最好的处理时机。试想,如果农夫山泉此时就此事和《京华时报》的采访记者及报社领导进行深入沟通,及时控制住负面报道的源头?还会有后来的这些花数千万元也搞不定的负面信息吗?

  其次,4月10日《京华时报》发布报道《农夫山泉标准被指不如自来水》,措辞严厉,并引发网络媒体大量转载,一时间农夫山泉处于风暴的中心。按照常理,农夫山泉应该第一时间赴京和《京华时报》进行沟通,和《京华时报》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阻止《京华时报》的后续负面报道;如果《京华时报》拒不合作,按照中国的办事规则,就应该第一时间找其主管部门。

  但是,农夫山泉的处理态度却非常傲慢,滞后,一直到4月10日的17:30分,才由负责公关的员工给《京华时报》记者胡笑红发了个短信,说有个声明发给她。

  接着到了4月11日早上8点50分,才发了一个针对此次负面报道的声明,距离《京华时报》的报道发出达28小时,错过了危机处理的黄金24小时,错过了控制危机的最佳时机,事态进一步恶化。

  二、系统运行

  这个外界不好判断,但是从农夫山泉此次整体危机处理的表现来看,农夫山泉针对此次

  危机处理只能用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找不着北来形容,完全看不出有系统运行的效果。

  三、承担责任

  危机发生之后,无论是不是企业的产品真的有问题,企业首先应该做的都是承担责任,

  真诚检讨。实际上《京华时报》第一篇报道批评的是农夫山泉的水的执行标准有问题,但并没有说农夫山泉的水的质量有问题。如果农夫山泉此时承认此次执行的标准有问题,但水的质量没有问题(通过权威声音证实),事情也许就到此结束,消费者最多抱怨下管理部门不作为,就此了了。

  但农夫山泉的作法却出人意料,把矛头指向了其竞争对手怡宝。对于农夫山泉来说,可能其认为这种作法能够起到转移视线、围魏救赵,而且突出怡宝的国企身份,自己的民企身份,想博取公众的同情。

  但农夫山泉明显打错了算盘,此时将责任推给竞争对手,只能是给媒体提供更多的弹药,企业互相攻击本来就是个充满戏剧性的话题,媒体正愁没料可曝。

  实际上,消费者关心的是你的水的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不关心有没有幕后黑手,是狗咬狗还是狼咬狗消费者完全没有兴趣,只关心自己还能不能喝农夫山泉的水。但农夫山泉却把这最关键的一点直接给无视了。

  危机公关的首要目的是及时止损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为处理危机赢得时间和空间才是正道,一味坚持自己立场,或是打着所谓探求“真相”“公理”的旗号的行为,都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四、真诚沟通

  媒体是人办的,而中国人最讲的就是人情,俗语云伸手不打笑脸人。但农夫山泉在处理

  此次危机事件时,却是非常傲慢,指责媒体、行业协会、竞争对手,最后使自己成为了孤家寡人。

  即使《京华时报》第一篇报道是蓄意为之,如果农夫山泉抱着真诚沟通的原则,和《京

  华时报》进行沟通,而不是跟《京华时报》打骂战,指责《京华时报》无良,指责记者报道不严谨,用心不端;这样的后果只能是惹怒《京华时报》,刺激《京华时报》,使其不得不连续用70多版来报道农夫山泉事件,以证实自己的声誉。

  而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农夫山泉的表现则更是非常不冷静和理智,使其和《京华时报》起冲突的新闻占据了媒体报道的重要位置,而关于农夫山泉的水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却仍然没有解释清楚,消费者要不要继续喝农夫山泉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却引起了媒体报道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打官司”的热潮,再一次给农夫山泉加了一个负面分。

  五、权威证实

  不得不说,农夫山泉的公关实在是烂到家了。

  一般情况下,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关系基本都是“鱼水情”,因为协会基本靠企业养着。但是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一直缺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声音,连模棱两可但影响力巨大的“下架”新闻,源头竟然是一个协会给出的“建议”。

  如果农夫山泉在《京华时报》发出负面报道的第一天,就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其水质进行检测,公告其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告诉消费者农夫山泉的水可以放心喝。《京华时报》即使想曝光也碍于权威部门的面子,不敢乱放炮。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除了农夫山泉在CCTV及各大媒体花重金砸的广告,我们没看到任何权威部门出来替农夫山泉说话,农夫山泉自己提供的所谓美国标准检测报告,也缺乏可信度。

  所以说,农夫山泉此次的危机处理可以称为失败危机处理的教科书,危机公关处理中不应该做的农夫山泉都做了。不管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的官司如何了结,对农夫山泉来说,都是一场已经输得很惨的战役,品牌形象受损,市场销量下滑,为处理危机投入大量广告成本……甚至有可能像蒙牛一样从此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一个负面的形象。

  这也给我们汽车企业提了一个醒,上了一个失败的危机公关示范课,危机处理必须遵循“5S”原则,任何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媒体、不尊重消费者、不尊重行业、不尊重竞争对手的处理措施都只能是自己绊自己的脚,自己给自己挖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