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症。常见于Ⅰ型糖尿病者或Ⅱ型糖尿病伴应激时。它是糖尿病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早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病死率大约5%,但老年人中高达43%。近年来,随着对DKA的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有一定的进展,病死率有明显下降。笔者就近年来DKA治疗的某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是治疗DKA特效和不可缺少的药物,而且只能选用速效的胰岛素。目的在于
尽快恢复机体的代谢,抑制脂肪分解、酮体生成、糖原分解,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自1945年ROOT等提倡胰岛素大剂量应用以来(即首剂常采用50~100U,静脉和皮下注射
各半),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出现不少的并发症,如脑水肿、低镁、代磷、低钾、
晚期低血糖等。近研究表明,DKA病人绝大多数属于"受体结合后抗性"型,此种抗性
用小剂量胰岛素已足以使受体结合达到饱和,产生大剂量胰岛素疗法相同效果,故主张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Feltspw认为胰岛素每0.1U/Kg/h静脉滴注,可使血糖每小时
下降10%,使血糖胰岛素浓度达到120μ/ml。这一血清胰岛素水平已可有效地抑制脂肪分
解、酮体生成、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促进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又据报道
,正常人葡萄糖刺激或进食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在50~100μ/ml,每小时注入5μ可达
100μ/ml,此浓度可限制体内脂肪分解,并可促进肌肉及脂肪组织等摄取葡萄糖,可促进
钾转入细胞内,起到治疗酮症酸中毒作用,又可防止血钾过低的并发症。因此目前国内
外提倡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4~6U/h。据Alberti及Kresisberg等总结近代不少医家临床经验,每小时静滴1~12u,已能控制大多重症,因此倡议每小时静滴或肌注5U为可靠有效剂量,或0.05~0.1U/Kg,如采用肌注时尚须先给初剂量20U。例如
每小时输入5U左右胰岛素,可用500ml生理盐水加入50U胰岛素,调节速度每分钟15滴左
右,这样的浓度及滴速大致相当于每小时输入5U胰岛素,这样的剂量大致可使病人血糖
每小时下降5.5mmol/L左右。亦有采用间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每小时注射一次,为0.1U/kg。但间歇注射很难发挥持续作用,因为普通胰岛素静脉注射的半衰期为4min,
肌肉注射为2h,且肌肉注射在DKA时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可使血
糖稳定下降,每小时降低4.2~6.16mmol/L,有感染时约下降2.8mmol/L。这种疗法不仅
可靠、有效、简便、安全,且很少发生低血钾、脑水肿和后期低血糖等严重副作用,病
死率明显减少。所以,传统的大剂量胰岛素应用不是必要的。胰岛素应用应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2.1补液DKA由于渗透性利尿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丢失、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使胰
岛素不能发挥生物效应,故在给胰岛素的同时输入足量的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
输液速度应视脱水程度和病情而定,最好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若无心血管病,在
头24h补液量为3~8L,在治疗开始4~6h内给予24h总液量的1/3~1/2,余量在18~20h内静
滴。如较重病例第1h应快速输液0.9%氯化钠1000ml,以迅速纠正脱水,恢复有效血
容量,第2h起速度减半,即1~2h予0.9%氯化钠500~1000ml,当血糖降到14mmol/L时,
改予5%葡萄糖液以每4~8h给1000ml慢速静滴,持续到病人能饮食为止。首选液体是
生理盐水,除非血钠>155mmol/L,方可考虑1/2张盐水,如伴有休克禁用低渗液。补液
注意点:(1)迅速补液时,须严密观察临床脱水症状,准确记录出入量。(2)糖尿病人有渗
透性利尿,虽有严重脱水,每小时尿量仍在100ml以上,如尿量减少,说明补液量不足,
但在大量补液情况下,尿量仍很少,需警惕心衰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3)脱水明显
需开放2条静脉,一条快速补液,一条持续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但高龄及心、肾功
能不全者,输液速度酌减。(4)当病人能进食,应鼓励病人饮水或进食,以减少静
脉补液和葡萄糖量。(5)若病人有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钠,只要肾功能良好,给予
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即可。 补碱 碱性药物适当应用虽有利酸中毒的缓解,但有诱发致命性低血钾的危险性。碱性药 物应用不当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1)促使钾加速进入细胞内与氢进行交换;(2)使血碳酸氢盐浓度增加,由于血中碳酸氢盐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二氧化碳很快进入脑脊液,从而可导致脑脊液中PH过度下降,加重病人的意识障碍;(3)由于碳酸氢盐治疗PH值升高 ,酸中毒对氧释放代偿作用丧失,加重组织缺氧;(4)反跳性碱中毒;(5)钠过度负荷。DKA的 酸中毒主要由于胰岛素极度缺乏,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积聚所致,一旦补充胰岛素和输 液后,即可得到缓解。因此目前很多作者反对DKA常规应用碱性药物,并认为一般轻 度中毒病人经输液和应用胰岛素后,血酮即下降,酸中毒自行纠正;故Alberti等认为除 非PH<7.1,否则不必采用NaHCO3液治疗。对重度DKA者,其动脉血PH<7.1或CO2- Cp<9~10mmol/L时考虑应用等渗碳酸氢钠溶液,可在0.45盐水1000ml中加入5%的碳酸氢 钠75~150ml,静脉滴注,1h后复查血液PH,直到PH达7.2或CO2Cp升至14mmol/L以上停止 补碱。有条件时宜对PH进行监测,同时增加补钾量,不宜使用高渗碱溶液或乳酸 钠溶液,以免加重脑水肿。 治疗并发症
4.1控制感染DKA时易并发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病人虽有严重感染,但体温仍可正常或
偏低。感染可加重DKA,故必须及早防治,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根据临床情况
,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有效、联合和静
脉给药,避免使用可加重脏器损害的药物,同时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如肺部感染时,
主要以克雷伯杆菌、肺炎双球菌为主,及时应用抗生素,首选第2、3代先锋霉素,还可
联用氨苄青霉素和氨基甙类抗生素。 |
|
来自: 神医图书馆318 > 《消渴厥=糖尿昏厥=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