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新进展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2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症。常见于Ⅰ型糖尿病者或Ⅱ型糖尿病伴应激时。它是糖尿病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早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病死率大约5%,但老年人中高达43%。近年来,随着对DKA的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有一定的进展,病死率有明显下降。笔者就近年来DKA治疗的某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是治疗DKA特效和不可缺少的药物,而且只能选用速效的胰岛素。目的在于 尽快恢复机体的代谢,抑制脂肪分解、酮体生成、糖原分解,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自1945年ROOT等提倡胰岛素大剂量应用以来(即首剂常采用50~100U,静脉和皮下注射 各半),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出现不少的并发症,如脑水肿、低镁、代磷、低钾、 晚期低血糖等。近研究表明,DKA病人绝大多数属于"受体结合后抗性"型,此种抗性 用小剂量胰岛素已足以使受体结合达到饱和,产生大剂量胰岛素疗法相同效果,故主张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Feltspw认为胰岛素每0.1U/Kg/h静脉滴注,可使血糖每小时 下降10%,使血糖胰岛素浓度达到120μ/ml。这一血清胰岛素水平已可有效地抑制脂肪分 解、酮体生成、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促进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又据报道 ,正常人葡萄糖刺激或进食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在50~100μ/ml,每小时注入5μ可达 100μ/ml,此浓度可限制体内脂肪分解,并可促进肌肉及脂肪组织等摄取葡萄糖,可促进 钾转入细胞内,起到治疗酮症酸中毒作用,又可防止血钾过低的并发症。因此目前国内 外提倡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4~6U/h。据Alberti及Kresisberg等总结近代不少医家临床经验,每小时静滴1~12u,已能控制大多重症,因此倡议每小时静滴或肌注5U为可靠有效剂量,或0.05~0.1U/Kg,如采用肌注时尚须先给初剂量20U。例如 每小时输入5U左右胰岛素,可用500ml生理盐水加入50U胰岛素,调节速度每分钟15滴左 右,这样的浓度及滴速大致相当于每小时输入5U胰岛素,这样的剂量大致可使病人血糖 每小时下降5.5mmol/L左右。亦有采用间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每小时注射一次,为0.1U/kg。但间歇注射很难发挥持续作用,因为普通胰岛素静脉注射的半衰期为4min, 肌肉注射为2h,且肌肉注射在DKA时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可使血 糖稳定下降,每小时降低4.2~6.16mmol/L,有感染时约下降2.8mmol/L。这种疗法不仅 可靠、有效、简便、安全,且很少发生低血钾、脑水肿和后期低血糖等严重副作用,病 死率明显减少。所以,传统的大剂量胰岛素应用不是必要的。胰岛素应用应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
  1.1早期应足量应用胰岛素Foster等认为开始用量至少为10U/h,若给予胰岛素剂量不足,酸中毒纠正时间将会延长,故在治疗开始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反应,若治疗3~4 h酮体浓度不减,pH值继续下降,可能属受体前受体抗性,即应果断加大胰岛素剂量。 有作者主张,对病情严重(血糖>32mmol/L),血压偏低者,可加用首次冲击量,成人静 脉或肌肉注射8~12U,但轻症病例可不使用。
  1.2长期用胰岛素的病人,可能产生与胰岛素结合抗体,使胰岛素作用延缓并减弱。治疗中每2h测血糖一次,如治疗2h后,血糖不下降或下降幅度很小(以每小时幅度为1.8~ 5.6mmol/L为好),则应将胰岛素加大1倍,用药4h后血糖仍不下降,胰岛素剂量再加大 1倍。若6~12h血糖仍不下降,则视病情改用中到大剂量胰岛素治疗。
  1.3恢复期胰岛素应减量,并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当血糖降至14mmol/L以下, 应输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避免低血糖。特别是血糖下降,酮体仍升高,病人 又不能进食、恶心时可给5%葡萄糖加胰岛素。用量:如血糖14mmol/L以下,可给2∶1液 即2g葡萄糖加1U胰岛素,也就5%葡萄糖500ml加12U胰岛素。如血糖降至11.2mmol/L时, 应输注3∶1液,也就是5%葡萄糖500ml加胰岛素8U。如血糖降至8.4mmol/L,可输注4∶ 1液,即5%葡萄糖500ml加胰岛素6U,这样可避免低血糖,又可继续控制高血糖。
  1.4胰岛素应用至酮体消失,而不是血糖下降,因为酸中毒纠正时间一般比血糖下降所 需时间要长,故DKA纠正数日内,仍应每6h给胰岛素一次,即使无并发症的病人也不能 立即恢复昏迷前的胰岛素用量。
  1.5注意血糖下降过速,避免低血糖,故凡用胰岛素期间,血糖应保持正常偏高或尿糖 +--(±),为安全度。
  1.6配伍注意强碱可破坏胰岛素,故勿将胰岛素放在含碳酸氢根液中。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2.1补液DKA由于渗透性利尿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丢失、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使胰 岛素不能发挥生物效应,故在给胰岛素的同时输入足量的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 输液速度应视脱水程度和病情而定,最好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若无心血管病,在 头24h补液量为3~8L,在治疗开始4~6h内给予24h总液量的1/3~1/2,余量在18~20h内静 滴。如较重病例第1h应快速输液0.9%氯化钠1000ml,以迅速纠正脱水,恢复有效血 容量,第2h起速度减半,即1~2h予0.9%氯化钠500~1000ml,当血糖降到14mmol/L时, 改予5%葡萄糖液以每4~8h给1000ml慢速静滴,持续到病人能饮食为止。首选液体是 生理盐水,除非血钠>155mmol/L,方可考虑1/2张盐水,如伴有休克禁用低渗液。补液 注意点:(1)迅速补液时,须严密观察临床脱水症状,准确记录出入量。(2)糖尿病人有渗 透性利尿,虽有严重脱水,每小时尿量仍在100ml以上,如尿量减少,说明补液量不足, 但在大量补液情况下,尿量仍很少,需警惕心衰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3)脱水明显 需开放2条静脉,一条快速补液,一条持续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但高龄及心、肾功 能不全者,输液速度酌减。(4)当病人能进食,应鼓励病人饮水或进食,以减少静 脉补液和葡萄糖量。(5)若病人有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钠,只要肾功能良好,给予 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即可。
  2.2补钾:在治疗开始时患者血钾可减低、正常、甚至偏高,这是由于细胞内钾转移到血浆、肝内糖元分解出钾与血液浓缩造成。因此治疗前血钾水平不能真实反映体内血钾的浓度。经积极补液,应用胰岛素,循环重建后一方面血钾继续由尿中排出;另一方面血 钾又重新回到细胞内,故治疗中血钾将进一步减低。因此,本病的补钾量:如治疗 前血钾低于正常,开始治疗即应补钾,在2~4h每小时补氯化钾1~1.5g;如治疗前血钾 正常,每小时尿量>40ml,可在输液及应用胰岛素同时,开始补钾;如治疗前血钾高于 正常,则在应用胰岛素4h后,根据尿量适当补钾,一般浓度为3‰,24h补钾总量不宜超 过10g,使血钾保持在4~5mmol/L为好。停止输液后改为口服,每次1g,每天3次,连用 5~7天,或口服钾盐1周左右。
  2.3补磷DKA时磷在细胞内结合受阻,易溢出细胞外随尿排出。成人无机磷平均丧失0. 5~1.5mmol/Kg,总量最高达320mmol。治疗前血磷浓度同血钾,可呈现假性正常或偏高 ,治疗后由于磷酸盐又回到细胞内,且尿中排出增加,血磷骤降。严重低磷抑制心肌收 缩,甚至导致意识障碍、溶血、肌溶解。一般认为补磷是有益的,有助酸中毒得到迅速 纠正,神志恢复较快,病死率降低。若在治疗前血磷就偏低,可予K2HPO42g,KH2PO4 0.5g,加入500~1000ml生理盐水中滴注,若病人有肾功能不全则不予补磷。
  2.4补镁有资料证实,DKA病人经补充胰岛素和液体后常发生低血镁,低镁程度与胰岛 素用量略成正比。低镁原因:(1)高血糖抑制肾小管Mg++重吸收;(2)尿中丢失;(3)胰岛 素促进Mg++进入细胞内,当DKA病人经充分补钾,血钾仍不上升或血钾正常而心电图 异常时,应考虑低血镁可能。如心室节律紊乱,并非由低钾引起时应补镁,以10~20 mmol的镁静注作急救治疗。具体用法,50%的硫酸镁2.5~5.0ml,稀释于100ml液体中, 予30~60min内注入,并用心电图监测,必要时再予另一剂量。

补碱

  碱性药物适当应用虽有利酸中毒的缓解,但有诱发致命性低血钾的危险性。碱性药 物应用不当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1)促使钾加速进入细胞内与氢进行交换;(2)使血碳酸氢盐浓度增加,由于血中碳酸氢盐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二氧化碳很快进入脑脊液,从而可导致脑脊液中PH过度下降,加重病人的意识障碍;(3)由于碳酸氢盐治疗PH值升高 ,酸中毒对氧释放代偿作用丧失,加重组织缺氧;(4)反跳性碱中毒;(5)钠过度负荷。DKA的 酸中毒主要由于胰岛素极度缺乏,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积聚所致,一旦补充胰岛素和输 液后,即可得到缓解。因此目前很多作者反对DKA常规应用碱性药物,并认为一般轻 度中毒病人经输液和应用胰岛素后,血酮即下降,酸中毒自行纠正;故Alberti等认为除 非PH<7.1,否则不必采用NaHCO3液治疗。对重度DKA者,其动脉血PH<7.1或CO2- Cp<9~10mmol/L时考虑应用等渗碳酸氢钠溶液,可在0.45盐水1000ml中加入5%的碳酸氢 钠75~150ml,静脉滴注,1h后复查血液PH,直到PH达7.2或CO2Cp升至14mmol/L以上停止 补碱。有条件时宜对PH进行监测,同时增加补钾量,不宜使用高渗碱溶液或乳酸 钠溶液,以免加重脑水肿。

治疗并发症

   4.1控制感染DKA时易并发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病人虽有严重感染,但体温仍可正常或 偏低。感染可加重DKA,故必须及早防治,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根据临床情况 ,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有效、联合和静 脉给药,避免使用可加重脏器损害的药物,同时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如肺部感染时, 主要以克雷伯杆菌、肺炎双球菌为主,及时应用抗生素,首选第2、3代先锋霉素,还可 联用氨苄青霉素和氨基甙类抗生素。
   4.2治疗脑水肿脑水肿与缺氧、输注碳酸氢钠过多过快、血磷下降过速、山梨醇旁路代 谢亢进、反应性脑脊液PH值下降等因素有关。脑水肿多发生在治疗后几个小时,临床上血糖已降低,酸中毒已改善病人如昏迷再度加重,并出现颅压增高现象则表明并发脑水肿,既应及时使用脱水剂及地塞米松等。脑水肿预后不良,其后遗症也甚多,因此 关键在预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