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股分化难免 四主线挖掘真金

 35书屋 2013-08-01

成长股分化难免 四主线挖掘真金

www.eastmoney.com2013年08月01日 02:31

  王稹:“目前购并重组已被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成为化解产能过剩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利器,A股特别是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将有望掀起新的购并重组大潮,可以通过行业增长/行业集中度、协同效应、财务信息三个视角挖掘具备购并潜力的细分行业和个股 。”

  ——国泰君安证券中小盘研究首席研究员,2012年金牛奖中小盘研究第一名

  陈开伟:“分化可能是未来创业板的主基调,优质成长股的机会也将持续。”“风格切换应当说对于创业板获取相对收益是不利的,但如果系统性机会都已经显现了,创业板的绝对收益估计也可以顺利实现。”

  ——中信建投中小公司研究高级分析师,2012年金牛奖中小盘研究第四名

  上周三,创业板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冲上1200点,成长盛宴演绎到了极致;然而,次日创业板指数一根逾4%的长阴便惊醒了刷新历史高点的美梦;本周以来,创业板指数大幅波动,震荡下行。成长盛宴是否进入尾声?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

  国泰君安证券中小盘研究首席研究员王稹认为,再融资、IPO重启和新三板扩容将使成长板块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建议关注自下而上选择业绩确定性高,有较好增长,并且短期可能有事件催化剂的股票 ,并把握创业板并购重组大潮带来的机会。中信建投中小公司研究高级分析师陈开伟指出,蓝筹与成长的分化可能会有阶段性收敛,但在系统性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成长股的机会可能会反复表现出来;建议长期依然关注互联网 、传媒、环保等新兴产业股的机会,短期挖掘低估值成长股是不错的选择。

  创业板不确定性上升

  分化将是主基调

  中国证券报:创业板指数上周站上1200点后大幅下挫,本周震荡下行。创业板指数是否正在构筑头部?成长股行情是否已经进入尾声?

  陈开伟:对于创业板是否开始构筑头部,我们不能以指数是否创下新高、一两天的涨跌起伏来看,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逻辑。创业板的大涨一方面是因为周期蓝筹的低迷,资金进行了自主的选择;另一方面,其也与国际上所出现的创新潮有所联系。从业绩上来看,传媒、电子等领域确实也出现了明显的高增长,这也说明了创业板中仍有不少的优质标的。蓝筹与成长的分化可能会有阶段性收敛,但在系统性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成长股的机会可能会反复表现出来。IPO重启等因素也会对创业板带来影响,分化可能是未来创业板的主基调,优质成长股的机会也将持续。

  王稹:钱荒再来预期加强,再融资、IPO重启和新三板扩容等都将使成长板块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风险认识进一步上升。短期内创业板估值可能继续上升,但在操作上我们建议急流勇退。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创业板个股的今年中报业绩?能否支撑股价走强?创业板估值是否承压?

  王稹:从全部创业板公司的中报业绩预告情况看,净利润增速区间在[-6.08,17.45%],均值在7.16%,相较一季度改善非常明显,也好于去年中报同比水平。中报业绩分化较为明显,传媒、计算机等板块业绩保持了高增长态势,而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部分机械(行情 专区)制造类、材料(行情 专区)类企业则业绩下滑明显。由于中小盘股特别是创业板业绩预告披露较为充分(7月15日之前要求全部创业板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制度的差异既一方面保证了部分创业板公司业绩风险的提前释放,意味着其受真实中报业绩披露的冲击程度或低于主板公司,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业绩高增长股票提前被市场所预期,并在前期业绩预告时股价就已反应消化。虽然业绩或者业绩预期是支撑部分创业板公司股价走强的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我们认为,上半年投资者风险认识上升才是创业板整体走强的真正因素所在。

  陈开伟:从整体上来看,创业板的业绩跟去年相比有所复苏,但力度不够强。股价走牛与基本面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脱节的。高企的估值面临化解的压力。

  关注改革提速投资机会

  自下而上选择真成长

  中国证券报:近期管理层“两个下限”的表态以及密集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对创业板的运行释放出什么信号?

  王稹:近期管理层“两个下限”的表态以及密集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对于整体调控方向,我们认为仍将是“打左灯,向右转”,推进改革是“向右转”,释放稳增长等言论是“打左灯”,虽然打了左灯,但仍走右转的路。随着时间推进,市场并没有观察到相应的稳增长措施出台,相反,改革政策推进越来越快,包括6月底的钱荒事件、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政府性债务审计启动等等。风险认识上升(预期维稳)所带来的创业板走强在上半年已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我们认为下半年更值得关注和布局的将是改革提速所带来的政策性主题轮动机会。

  陈开伟:管理层“两个下限”的表态如果能够在系统上制造出周期蓝筹的机会的话,风格的切换应当说对于创业板获取相对收益是不利的。但如果系统性机会都已经显现了,创业板的绝对收益估计也可以顺利实现。

  中国证券报:互联网、传媒、环保等是创业板内的龙头板块,未来能否“强者恒强”?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对于创业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王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影响略小,像互联网、传媒、环保等板块公司,一方面有环保治理、信息消费、文化产业等政府外部层面的推动,行业保持高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并购、BT等商业模式手段,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抢占市场份额,这些板块中必然会有一批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创业板推出近四年来,部分细分行业龙头已经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业绩有支撑,成长确定性高,公司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但目前来看,“强者恒强”更多的体现在公司业绩层面,在股价层面还要考虑投资者的风险认识和股票估值情况。

  对于创业板,我们仍然建议关注自下而上选择业绩确定性高,有较好增长,并且短期可能有事件催化剂的股票。另外,我们也观察到,目前购并重组已被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成为化解产能过剩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利器,A股特别是创业板将有望掀起新的购并重组大潮,可以通过行业增长/行业集中度、协同效应、财务信息三个视角挖掘具备购并潜力的细分行业和个股。

  陈开伟:对于创业板的投资应当与时间策略结合起来。如果从更长的时间角度考虑的话,新兴产业诸如互联网、传媒、环保仍有很大的空间,毕竟这个领域的大市值公司还是比较少,未来一定会出现成规模的大市值公司,但要注意选择。如果从较短的时间周期来看,深入挖掘低估值成长股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这个策略看似难度较大,但只要深入思考和挖掘还是会有不少机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