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坠子《康熙三下白云寺》

 东方依云 2013-08-03
河南坠子《康熙三下白云寺》

 
 

唱的是顺治出家隐姓埋名

尊母命寻父亲玄烨出了宫

这一天,他微服私访来到大街上


偶遇见一名僧人名子叫行兴


这和尚乃是山东鄄城人


俗名姓郭叫个玉明

那和尚聪慧过人有才识

大比年赶考进过京城

临行时父老面前夸下海口

中不了状元不回山东

怎奈是老天不遂人心愿

状元无名他心灰意冷

一气之下来到了白云寺

剃度出家取了个法号名行兴

 

道白:话说这白云寺位于河南商丘民权东南二十公里,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原名观音堂。唐开元年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时值夏秋交替,云雾缭绕,白云片片,漂浮梵阁,故更名白云寺。后经良价和尚改为白云禅寺。

 

犯戒规逐出寺庙筹善款

行兴他,提笔卖字进了京城

这一天,康熙微服大街上走

偶见一和尚字卖字大街中
仔细一看字体潇洒不同凡响


写的是父皇顺治文章内容


康熙走上前把和尚问


才知道是白云寺和尚化缘进了京城


至如今父亲出家不知在何处


心急切就把和尚带进了宫


一番盘问康熙心中暗盘算

下决心寻父要南行

这一天,康熙首下白云寺


迎出来的方丈名叫佛定


寻父心切一番细盘问


并亲手为僧人打斋供众

 

道白:皆因为康熙八岁登基顺治出家,其父的音容笑貌记得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康熙问佛定方丈:“僧人可曾全部到齐?”佛定回答道: “还有一烧火老僧”。康熙急切地说:“我前来供众,岂能漏人!前去见他”。

 

康熙起驾来到了僧厨


房内坐着两鬓班白一老僧


看着他目光炯炯有神气


康熙心里暗如潮涌


“阿弥陀佛”!


请问长者的尊姓大名

 道白:老僧回答:“贫僧八X。”康熙激动的心立即沉了下来。这瞬间的表情只有佛定和老僧有所察觉。可是老僧不顾这些,反问了一句:“京城麦苗可好?

一句话问的康熙不知所云


满腹惆怅离开了寺庙匆匆回了宫


回到京城把详情对母后告禀


提到八X母后大吃一惊


殊不知这母后也是聪明过人

她把八X拼成一个字让康熙看清


八X合成一个父


玄烨当即满面羞红


麦苗乃是为娘我的乳名你怎知晓?


你快快离京再南行

康熙听罢不敢怠慢


二次私访离了宫廷


一路上历尽艰险昼夜兼程


进了寺二话没说就找老僧


那料想老僧已出门云游走不知去向


康熙他临行时再三嘱托老佛定


一旦老僧有了音信

请立即快马加鞭奏于朝廷

日月如梭转眼过

顺治出家仍无有行踪

这一日康熙思父心急切

决定三下白云寺再南行

 

道白:康熙这次去白云寺改变了前两次微服私访的做法,明文诏告天下“皇帝出行巡视,住跸白云寺,犒劳老方丈,赏赐众僧。

 

为了答谢白云寺热情款待

皇上带去了先父銮驾还有八柜藏经

铜云牌、翡翠、御扇还有如意钩

礼部尚写的金匾上滚龙


上有康熙御印的:“庄严清净”


又亲笔御书了“ 當堂常赏”


下半部分的“田土巾贝”,是赏赐内容


传圣旨送金赠银修复白云寺


震动了四面八方的黎民百姓


从此后白云寺名声大振


迎来了建寺以来空前鼎盛


这本是康熙三下白云寺一小段


千年古刹留美名

 
 
 
 
 
 
 

白云寺简介

 

白云寺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白云寺村。它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和开封相国寺被誉为中原四大名寺。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白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改名白云寺。该寺屡毁屡建,现存寺院为清代建筑,占地百余亩。从寺门向北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为养心殿,后左侧有禅堂,禅堂两侧有厢房。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天王殿内安放六尊玉石佛像,为傅作义将军姑母傅凤英长老由缅甸所进献。大雄宝殿东侧有棵胸围近两米的黑槐树,因树根植于铁锅内,与铁锅交织在一起,造型奇特,形如虬龙,颇为壮观,故称“铁锅槐”,被誉为白云寺一大奇观。相传,一只凤凰叼黑槐籽坠落锅内,奇迹般地生出一棵幼苗。佛定大师惊喜道:“凤凰送子,铁锅育秀,乃宝刹之吉兆也!”于是精心护理,代代培育,成为一大奇观。大雄宝殿后有青石雕刻的九级六棱高4米的多宝塔。塔身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一佛图、《提婆呵》经文及日、月、鹤、莲花等石刻。

     白云寺东北50米处有楼阁式佛公灵塔,高4米,三级六棱,下部为六棱须弥座,又名金刚座。塔阳面阴刻“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世佛公大和尚”16字,塔身雕刻有门窗、花木、草虫、鸟兽等。此塔小巧玲珑,颇具特色。相传康熙皇帝为寻父曾三次光顾白云寺。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因皇后将其爱妃董氏致死,愤而出家。康熙到了白云寺,召集千余僧人相见,并斋众僧,继而问住持佛定:“僧人到齐否?”佛定道:“还有一烧锅老僧未至。”康熙责备道:“朕斋众僧,岂能漏之?速传他来。”顷刻,老僧至。康熙见他气宇轩昂,超凡脱俗,不由激动,急问老僧名姓。老僧道:“贫僧八ㄨ。”康熙大失所望,扫兴返京。康熙返京后将此事告知母后,母后让他将“八ㄨ”合写一字,康熙恍然大悟,方知烧锅老僧乃是其父,后悔不已。康熙急忙再次光顾白云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向住持僧佛定道出隐衷,并拜佛定为师,又亲笔御书:“当堂常赏”四字。佛定不解其意,再三求教,康熙笑而不答。

      一天,康熙在京师微服出行,见一幅字画很眼熟,唤过卖字人询问,方知卖字人乃是自己钦点的第四名进士郭玉明。郭在赴京会试前曾夸下海口,不中状元不返乡。结果中了二甲第四名进士,自感羞愧,无颜见山东父老,于是到白云寺出家。出家后又受不了寺院的清规戒律,便逃到京城,以卖字为生。康熙认他为师弟,又亲自交给佛定大师,并给白云寺鸾驾一副,藏经八柜。从此,白云寺更是名扬天下。

 
《顺治皇帝出家偈》

转自网络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