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安静的地方

 苏迷 2013-08-04
  初识慢书房,源于一次偶然造访。常州作家艾英的签名赠书活动上,一群作家、编辑和读者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交流会,关于文学、爱书者以及书店的生存之道。席间,一杯柠檬茶慢慢让心灵充盈,踏上丰润之旅。
  繁华静处遇知音。慢书房坐落在观前的蔡汇河头4号,闹中取静。走进去,一股清凉的感觉顿时溢满周身:原木桌椅,四壁书架上,整齐码放着新书,洁净而朴素;地板角落处,一个落地吊灯散发出橘黄的光,温暖、惬意;老书虫们坐在圈椅里,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一本捧读在手,闲适而安逸。
  慢书房的老板姓罗,一个沉稳而睿智的中年男人。据说,他是苏大的老师,和另外一对搞广告宣传的小夫妇一起开了这家书店。那天,在茶桌旁落座,罗老板一边给我倒茶,一边介绍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说实话,卖书不赚钱,但我们靠饮料盈利,以此撑住书店,也带动书的销售。开业半年,生意还不错。”罗老板边说,边递上一张特制的书签,黑底白字,精美而含蓄,纯粹而热烈。上面写着:在观前街最安静的地方/有间慢书房,在等你……
  让生活慢下来,给心灵一个自由呼吸和行走的空间。忽然,我想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把它送给罗老板。
  今年,被许多人称为“书店告别年”。特别是那些有着个人理想色彩的小型独立书店,因不堪运营压力,纷纷关闭或搬离。各大媒体发报道感叹:书店在大城市中漂泊,正是阅读在当下时代的一个缩影,它日渐成为一个脱离现实的梦想。据报道,多年前以色列大使探访北京三味书屋时,说:“以色列很小,但是街道上到处都是书店; 中国那么大,到处都是饭店,书店太少了。”这句话曾激发了很多爱书人的创业梦,可随后几年间,独立书店如雨后春笋爆出又夭折,在最新编的《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上,被记录的全国有些许名气的独立书店,只有86家。
  独立书店,该如何安放自己与爱书人之间共同的理想?于是,总有一些有志于此的爱书人,正通过各种努力,利用难得的优势让理念与内容更具创意,坚守着独立书店的经营。
  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苏州被评为全国最有文化的十座城市之一。苏州,这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人文底蕴深厚,其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我总觉得自己很幸运,生活在苏州。漫步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我总能在不期然中,偶遇一家家充满个人理想色彩的书房、书屋、书店和书铺。还有为数庞大的读者群,买书人、卖书人,这么多爱书人,他们构成了城市中一道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大大小小的书店,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让城市浸润在书香里;无数的爱书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我想起好友海丹和她创办的“寒舍读书会”。一个来自东北的姑娘,淳朴、能干,又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几经周折,她决定在苏州这座遥远的城市停留下来,开办一个独立书店。为此,她潜心努力,不惜倾其所有,并且仍在为这个理想苦苦打拼。
  北京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曾说,独立书店“其一是独处一地,无所依附,有所独创,匠心所在;其二是真诚理念,虔诚信仰,人文关照。”走进慢书房,在一个自由开放、轻松惬意的场所读书,顺便泡一杯茶,让脚步慢下来,让风慢下来,倾听时光和心灵的低语……

  顾小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