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看北京 3000年看西安 5000年看郑州 8000年看天水 大地湾文化 见证8000年文明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多源生发地之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展示的天水远古文明,时间跨度约3000年,内容异常丰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故而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区102公里,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地湾是甘肃省秦安县东部邵店村边的一个普通的小河湾。很早以前,这里的村民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或山坡上经常看到一些破旧陶片,偶尔也能捡到一两个比较完整的陶盆陶罐。 大地湾遗址,是甘肃省东部地区保存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1958年一经发现,就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这是一处历史遗址。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受到严重损毁的情况下,1978年不得不采取抢救性发掘,结果发现这是一处距今7800年至4800年的新石器时期历史遗址。如今,这个遗址大部分已经回填,仅剩几座房址。 1978年至1984年,这里竟然发现是一处总面积有着275万平方米新石器时代大型古人类文化遗址,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截止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83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如编号为F901的大房子遗址,距今6000多年,总面积达420平方米,由主室、东西侧室、后室、门前附属建筑四部分组成。其中主室131平方米,地面是料礓石泥和人造陶粒轻骨料制成的混凝土,硬度相当于100号水泥。F411号房子地面还绘有一幅非常生动的地画,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水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在大地湾一期灰坑中,采集到已碳化的禾本科的黍和十字花科的油菜籽是我国同类作物中时代最早的标本。说明陇原大地最早的垦荒者至少在7000多年以前就成功地将野生黍培养成裁培黍,纠正了国际农史界通行多年的中国黍源于国外的谬误,进而确立了中国黍源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说法,证明了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中国最早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的种植地,也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发祥地。 由于大地湾一期文化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千年以上,两者在文化原貌上又有延袭承传的密切关系,因而,她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对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绘画的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发掘出最早的房屋遗址是距今7000至8000年间的深穴窝棚式建筑,标志着人类的居住方式从穴居向半穴居迈进的新起点;晚期遗址中有我国目前为止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代表了仰韶建筑的最高成就,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宫殿建筑雏形,而且开创了后世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中,距今7800年的一期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跨越了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 天水史前遗址出土的陶器,不仅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而且陶器口沿上多绘有红色宽彩带,是我国最原始的彩绘图案。以这一独特风格为标志的大地湾一期遗址,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大地湾文化”。大地湾遗址的彩陶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彩陶之一,由此说明包括甘肃东部、南部的渭河、西汉水等是我国彩陶的故乡。大地湾晚期遗址中的大型地画,距今5000年,更是迄今我国最早且保存完整的绘画作品,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重要学术价值。 主持考古发掘报告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郎树德副研究考古之最,它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地湾出土的炭化稷标本,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 其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 其三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时间早了1000多年。 其四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最高的房屋建筑。 其五是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 其六是中国最早的绘画。 天水的中国之最 公元416年,秦州地震有地声,这是史籍所载最早有地声的地震。 天水三国文化:木门道访古 木门道,单从字眼上看,绝对要比以富贵为象征的牡丹乡而著名的多。顾名思意,木门道就是通过峡门运送木头的路。巧合的是,现在的陇南礼县和天水的秦州都有木门道这个一代名将张郃战死的地方。礼县盐官镇附近的罗堡村与牡丹乡木道相连一线,所属地理位置和史书上记载的木门古道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木门古道地域范围较广,天水和礼县各占一半。存在争议的也就只剩下魏明帝倚其为国之柱石的大将张郃确切的身亡地点了。 去年,我在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大地漫游了半月有余,和兰州晨报社《西部地理》栏目的一帮文人分别去了秦安的陇城、张家川的龙山、麦积区的甘泉、武山的滩歌等地考察采访。早就知道木门道有三国古战场遗迹,听说天水境内的牡丹乡的木门村新修建了武候祠,却一直不得拜谒的机缘。今年春天,从天水驱车约六十余公里,过牡丹乡新阳村就上了罗牡公路(礼县罗堡到秦州牡丹乡),下个大缓坡就到了声名在外的木门道。 木门道位于秦州区西南牡丹乡木门村,东西两面雄山对峙,壁立千仞,空谷一线,状若天然门户。木门村的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梁。峡谷中稠泥河自北向南涣涣流入西汉水,峡谷窄处仅有一小道可通。大有一将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这样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绝对适合古代的战争条件。 木门道地名的来历,在当地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这里古时森林茂密,木材资源丰富,时有飞禽猛兽出没,当地人将其砍伐的木材贩运进城必经此路,故名木门道。另一说为东汉建宁二年,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颖规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结为木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可见《后汉书·段颖传》。 木门村名周边地势险要,怪石嶙峋,至今都能让人感受到古战场的气势之所在。木门道自古是街亭、上絡(天水古称)南入祁山的重要通道。一千七百多年前,蜀相诸葛亮在这里运筹帷幄、挥洒自如地指挥蜀军作战,在马谡痛失街亭之后于撤退途中从容而激越地大败魏兵,射杀魏国名将张郃于木门道。一场败军逃亡之路击溃胜追之师的精彩战事。因此,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随着当地旅游文化的开发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声名大噪了起来。 在木门村边,远远就能看见花木丛中的武侯祠若隐若现。从山下拾级而上,仰头便是半拱红门,左右两侧是砖雕长联。进得青砖仿古山门,整个建筑庄严肃穆,周围山体绿树成阴,鸟鸣啁啁,庭院遍植花草树木,显得幽雅而静谧。新落成不久的武侯祠一院三进,第一进为照壁过厅;第二进为武侯祠,正殿塑诸葛亮像,东西厢房塑文臣武将像;第三进为先主殿,塑刘备像。先主殿有联:“破黄巾,救青州,丹心力扶汉鼎;逆乌浪,伐碧眼,白帝空余蜀魂。”对刘备一生作了形象概括。 伏羲庙古槐:留住一棵古树 留住一卷历史 伏羲庙门口,有一颗唐代古柏,经历上千年的风霜洗礼,目前这棵古柏因树根浮空,树枝腐朽,急需复壮。为此,市博物馆请来了我国著名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来伏羲庙给古槐把脉。记者:我们看到的这个唐代槐树由于年代非常久远,而且在早先经历过一场火灾,所以树干内部已经空了,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将树根进行加固,专家运用了钢筋混泥土的方式,来加固树根。 著名古树名木保护专家丛生说:这个里面整个是空的了,我们用隔离的措施把根和土壤保护起来了,这个管子是为了透气,不影响树木的生长,氧气在这里透出来。 记者:由于这棵古树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树的主干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解体的危险,所以专家们通过除皮、防腐等各种手段,对树干进行保护。 著名古树名木保护专家丛生说:咱们这个古树有1000多年,在树木的生物学年龄来讲,是处于青少年时期,但为什么衰亡了,主要是缺少人类的科学保护。 丛生说,在他从事古树保护的40余年中,天水的古树资源能和城市历史相媲美,可因为早年各个时代的战乱和乱砍乱伐,加之保护古树名木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古树的整体生长情况不是太很好。此次他们对伏羲庙古槐的复壮工作要历时一多月。 著名古树名木保护专家丛生说:古树保护有连续性,有点像老人,我们要给老人好的生存环境,不是吃一顿好饭就不管了,它要有个连续的过程,房屋塌了可以重建,树木如果死了,那需要数十代的人培养栽培,才能出来一颗唐槐,所以非常宝贵。 清水——秦人城邑、天下首县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的东南、天水市西北,历史上是通关中过陇山的必经要道。清水也是轩辕黄帝的故里,秦文化的发祥地。 关于秦人故地特别是秦非子牧马之地,麦积区、张川县、清水县、甚至礼县都有许多传说,但以“秦”命名并保留到目前的乡镇只有清水县秦亭镇。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天水一带)为根据地,致力于农牧业的强盛和发展。秦亭就是秦时分封的“亭”级行政区。真正秦亭故址在秦子铺村东北马套里秦亭河西岸,考古遗址分布在山脚河谷4500平方米左右的地域。附近的山称为乐亭山、秦乐山、河谷称为秦谷、河水称秦亭河等。 秦人身世与秦祖踪迹(一) 历史经常会和人们开玩笑,建立起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大秦帝国,竟然只存在了39年之久,真正是一个短促的王朝。它像一面镜子,不断提醒着此后2000多年间的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要轻视人民的力量,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之辈,也可以推翻强大的秦王朝。秦王朝虽然是一个短促的王朝,但秦人的先祖们却为之奋斗拼搏了五、六百年并为之付出了多少代人的艰辛努力。秦的先祖们--商奄之民,被周天子从东海之滨发配到大西北的朱圉,在戎人夹缝中求生存;到了秦非子手里,才被周封为附庸,“邑子秦”。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在冀(甘谷),邽(清水)“初县之”。冀为秦人最初的落脚之地,邽为秦先人发迹之处。这两个地方,以后都成了秦人最为巩固的根据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