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炎陵 清洁家园

 湘汌馆 2013-08-08
美丽炎陵  清洁家园
——炎陵县城乡环境整治纪实
蒲师清   王  康

    炎陵,原名酃县。井冈山革命老区核心地,也是“亚洲氧吧”的所在地。因境内有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始祖炎帝的陵寝地,于1994年改名炎陵县。
     “开展‘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就是要把整个炎陵当作一个大景区来审视,当作一个大展厅来设计,当作一座大花园来建设……”2011年8月,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上任伊始,提出了这样的治县理念。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炎陵,领略这座古老城市的美丽风光,在这座天然氧吧的小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真正内涵!
 
一个美丽的梦想,托起一个温馨的家园
    如果你要问起炎陵人: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的梦想就是建设“美丽炎陵,清洁家园”。
是的,自县委、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美丽炎陵、清洁家园”的口号之后,炎陵人就一直把它当做一个美丽的梦,由此掀起了炎陵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是个大杂烩,扔前请你分分类;易腐易烂废弃物,集中堆沤可做肥;金属塑料等垃圾,回收利用得实惠;……”这首由县环境整治办自编的农户垃圾分类处理歌谣,在炎陵已经家喻户晓。它让千百年来家庭垃圾无序扔放的人们懂得了垃圾如何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理的好处:垃圾也可以变钱。
    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是炎陵县的“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中的重点。
    在居住分散、范围广大的农村,乱扔垃圾,是由来已久的习惯。废纸、烂布、包装袋、废酒瓶随处可见,人们熟视无睹。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投入必要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卫生习惯。
    实施这一措施,就是要让农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且懂得如何辨别有用与无用垃圾的常识,自觉将垃圾分成两类:可回收的垃圾,丢放在一个桶中统一组织回收,不可回收的丢在另一个桶中,统一销毁。对此,炎陵环境整治办将垃圾分类知识做成宣传图片资料,编印了通俗易懂的《农户垃圾分类处理歌谣》等资料共5万多份,发放给农户;各乡镇根据农户垃圾分类减量的要求,统一购买分类垃圾桶发给农户;还组织乡镇和联村共建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为垃圾分类提供义务指导,提高分类准确率。
    垃圾分类处理中,炎陵人还重点加强了医疗废旧用品的处理,实行了县、乡、村三级卫生部门及个体诊所医疗废弃物的专项整治,层层签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协议。形成了收、送、销处置规范的网络体系。
    在沔渡镇卫生院,记者就深切体会到了整治之后的那种一尘不染、雅静舒适的感觉。
     ——乡村再生资源回收站与保洁员的出现,农村山寨清洁卫生从此常态化。为了确保乡村保洁工作日常化,各乡镇做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确保了“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的开展卓有成效。
    该县石洲乡率先采取市场运作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炎陵县首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并在各村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点。负责运送到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乡政府定期对经营方检查督促,解决困难和问题,以确保回收站工作日常化、正规化。
    记者看到,石洲乡再生资源回收站的三间房子里,分别堆放着不同品类的废品物质。据了解,回收站的经营人员按市场运作方式经营,乡政府每月给予50—100元的上门服务工作补助,较好地调动了回收人员的积极性。
    该县东风乡根据山区住户分散,日常保洁工作难度大的情况,第一个施行洁净区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将辖区分片分块进行承包,乡政府统一招聘乡村保洁员,签订了保洁协议,制定了《洁净区清扫保洁工作考评细则》。每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2—3次,月底根据抽检、明检情况发放承包人的经费。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监督作用,将村组干部的监督与承包人的工作纳入乡对村的考核之中。
    东风乡乡村保洁员的推行,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垃圾分类减量后从农户到回收点的回收问题,还解决了村寨之间、道路区间等公共场所的清扫问题,确保了24小时卫生保洁;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保持了乡村山常绿、水长青、天常蓝。
    清理垃圾的突破口打开了,清路障、清污泥,改水、改厕、改栏、改厨等方面工程也随同跟进,全民动员,彻底清理单位室内外、城区沿街商店内外、公路沿线、农户门前屋后的“六乱”现象。据了解,该县共清除乱贴乱画等“牛皮癣”共7000余处,清理乱堆乱放1000余处,取缔占道经营400余起,规范车辆停放800余辆,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270余块,清除卫生死角4000余处,改厕4000余个,清运垃圾7000余吨。106沿线及省道沿线集镇区拆除厂棚 300余个。通过整治,乡镇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不断强化;集镇街道保持了整洁有序;村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得以加强,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等卫生死角得以根本性整治。
    采访两天,记者先后由西到东,从县城到边远的乡镇,沿途村庄、路旁、河岸、塘渠、屋场等可视范围内看不见垃圾和卫生死角。村村寨寨,山青水秀、洁净舒适,充满诗情画意。农村环境回归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得以根本性改善,人们在享受洁净舒适生活的同时,文明与品质的生活观念已悄然地根植于普通百姓的脑海之中。
    ——实施人工湿地项目,开创乡村污水处理资源化的先河。人工湿地项目,是炎陵县家园建设中“清洁水源”的一件大事。
    在鹿原镇洣西村小河边,记者看到一个大约4000平米的花圃,花圃里大片的美人蕉盛开着鲜花。
    据陪同的同志介绍,这是鹿原镇投资400多万元兴建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在鹿原镇炎帝陵景区周边6个村,还建有连户型人工湿地17座,单户型人工湿地36座,用于处理农户生活用水。
    2012年以来,为了解决农村集镇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污染环境严重的问题,炎陵的鹿原、三河两镇都先后引进植物吸附排污净水技术,建起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它好似“无人污水处理厂”,不用投放化学药剂,也不用培养生物菌群,处理污水的“工人”就是湿地里的菖蒲、芦苇、美人蕉等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根茎庞大,繁殖能力强,各种污水穿过栽满植物的湿地后,成为达到污水处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清水,可用来浇花、养鱼及灌溉农田。洣西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启用以来,日处理污水达2000吨以上,较好地改善了集镇区的污水排放问题。
    ——精心规划建设,城乡环境更绿更亮丽,更美更生态。县委书记黄诗燕说,开展“‘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就是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两年来,炎陵加大了城乡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加强“三边”绿化和植树造林。投资300多万完善草坪河风光带;投资1800万元的绿化“朝圣林”;乡镇集镇区安装节能照明,主干道绿化植树。同时,农村民居风貌改造和农村建房施行“定规划地点、定建筑风貌、定排污处理”措施,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城乡区域环境实现了根本性改变,一个生态型的大景区、大花园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草坪河风光带到炎帝陵大道,沿途那徽派建筑的厂房,整齐划一,风格独特;山庄房屋,墙体洁白,亮丽耀眼;宽敞的公路两边,绿树成荫,平整的绿化带,开满了黄色小花。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心旷神怡间,记者总是禁不住停车驻足,将这一幅幅绚丽美景记录下来。
 
一群勇于创新的追梦人,编织出梦幻般的美丽家园
    炎陵县长刘正平说:“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的重要意义;以战术的手段加快‘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步伐;用战斗的激情务求‘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见成效”。
    炎陵县能够有如此大的变化,缘于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群敢于拼搏的实干家,还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领导挂帅,亲力亲为负总责。据该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初,炎陵县委、政府就结合全国“四创”,将“炎陵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与“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大行动结合起来,专门成立了指挥部。县委书记黄诗燕与县长刘正平分别担任政委、总指挥长,人大主任戴诗平、县委组织部长李军分别担任督查长,人大、政协、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副指挥长,县直30多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实行集中人员,集中办公。坚持行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分片包干,合力推进。从政委黄诗燕、指挥长刘正平到各副指挥长,都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工作、现场指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盘晓文把大行动作为分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各级组织变压力为动力,把差距当挑战,形成了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
    ——部门配合,全面协作抓共建。城管局、交警大队等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六乱”治理、物业小区管理、河道清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由组织部、整治办、农办联合牵头开展联村共建活动,组织部、宣传部等100个联村单位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对联系村进行帮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责任明确,治庸问责动真格。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县农村环境整治办制定了《炎陵县乡(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评分表》、《炎陵县县城单位月明检评分表》等考核方式与一系列的考核标准,直接落实到各乡镇村组、县城各单位。督察长戴诗平、李军多次深入现场督查点评,结合市整治办的考核方法,严格考评。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查缺补漏,对问题较多的单位,通过县电视台“环境整治专栏”曝光。乡镇环境整治月考评得分在90分以上的前三名与90分以下的后三名,予以重奖重罚,并直接奖罚到每个责任人。
    奖罚分明,措施得力,加快了目标的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已全面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达9个。2011年,获评“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美丽炎陵、清洁家园”已成为街谈巷议的关心话题、深入人心的治县居家理念。
 
梦,在不断延伸
    在炎陵,曾有这样一个招商故事:有家硬质铝合金公司到了很多地方考察建厂,这些地方的投资优惠条件都不错,但总觉得不满意,感到缺少了什么。当前往炎陵考察后,马上拍板定向。他终于明白了他需要的元素——生态环境。
    这就是美化环境带来的甜头。
    随着生态环境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也不断提速。炎陵农业总产值由2007年7.53亿元增加到2012年9.72亿元,年均递增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5950元增加到9816元,年均增长26.97%。
    ——特色经济展露头角。到2012年止,全县新扩水果面积1.06万亩,水果产量达13902万吨。其中,黄桃被授予“中国优质黄桃之乡”;新增葡萄基地面积100亩。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1.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30吨,其中,大院高山乌龙茶、神农铁观音多次获全国“中茶杯”评比一等奖;新扩笋竹林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酃县白鹅”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福来喜鹅业被确定为全省158个上市后备企业之一。
    ——现代农业生机盎然。目前,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54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休闲农庄   362家。2012年,休闲旅游农业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营业收入突破6000万元。
    ——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9个,注册资本2317.85万元,拥有成员2639人,带动农户10037户。累计流转农村土地总面积4.01万亩,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的耕地达9500余亩。
    实践,就是很好的证明,良好的环境,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又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自然、社会环境。
    在炎陵的两天时间里,记者欣喜地看到,大面积的大棚西瓜基地,犹如白色的世界,蔚为壮观;近百亩葡萄园,坚实的棚架上,支撑出一大片平整的绿色,别具风景;鹿原镇的蔬菜基地上的红茄、豆角,郁郁葱葱,竞相生长,无处不显示着她的勃勃生机。
    从炎陵蓬勃发展的态势,从炎陵人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炎陵家园建设的美丽之梦,在不断延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