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行业的泡沫式繁荣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8-14

叶檀:影视行业的泡沫式繁荣

  Search now

  V微

  访谈

    触摸梦想

  陈之淼 整理

  博主

  简介

  复旦大学明清史博士,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被誉为财经“女侠”,在她的笔下,数据会说话,其博客文章在各大门户网站登出,最新著作《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欲拨开当下经济之路的迷局。

  问:2012年,天涯社区有一条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点击率超过了三十万。楼主列出了自己春节的账单,并称“没有万元难过节”,引来了众多网友的跟帖。在近两千条的回复中,许多年轻人纷纷晒出了自己的春节账单,吐槽“过不起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有些东西涨价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比如说上海的房子,比如说情人节的玫瑰花,但是有些东西的涨价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似乎在突然之间,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走上了涨价的通道,比如猪肉的价格在短短两年里就翻了一番。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我们对降价的东西其实并不敏感。比如电子产品一直在降价,十年前,买一台彩电要几万块,而现在呢,可能只需要几千块;十年前,一辆桑塔纳汽车是二十多万,而现在只需要几万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方面,比如两年前一部三千块钱的手机,现在可能跌到了几百块钱,但是如果我们要买一部手机,可能还是会去买两三千块钱的手机,而不是这个只需几百块就能买到的手机。 

  这说明市场真正的面目是有涨有跌,以涨为主,跌的比重稍微低一点。另外,不同的人可能对涨跌的感受也不一样。比如说,工薪阶层的大部分消费集中在吃和住,所以他们感觉到物价上涨得特别严重。但是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吃住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开销。所以,生活用品的涨价对低收入阶层的人冲击最大。

  问:大家在微博上经常会探讨一个问题:如今的一元钱,究竟能买什么?

  答:在我国的通货膨胀是资源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各种稀缺型资源的价格飙升,比如土地、石油等,导致了整个市场物价水平的上涨。在通货膨胀时期,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呢?最好手段当然是储存实物资产和大宗商品,而不是购买股票。

  问:之前有一条中美物价对比的帖子被网民广为转载,其中提到,在中国吃一次肯德基需要三十元,下馆子至少需要一百元,买一条李维斯的裤子需要四百元,买辆车最少需要三万元。而在美国,吃一次肯德基需要四美元,下馆子需要四十美元,一条李维斯的裤子只需要二十美元,买辆宝马汽车最多需要三万美元。有关中美物价的比较吸引了不少网友的讨论。美国为什么没有发生通胀呢?

  答:实际上美国大量采购中国工厂制造的廉价商品,而中国制造工厂的人力成本没有上涨。中国工人的工资如果上涨,人力成本就会上涨,西方国家就要为中国的人力成本上涨埋单。就像西方国家的资源涨价时,中国就发生了通胀,为西方国家的资源涨价来埋单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博弈的问题。 

  问:现在影视剧投资非常热门,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投资影视剧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投资的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巨大的“吸金”黑洞,造成了影视行业的泡沫式繁荣。但是一个行业有泡沫,对于这个行业来讲是一件好事。大家在自我挤泡沫的时候,其实是产业自我更新换代,或者说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调整,行业才能走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