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3.2.4 二面角及其度量 3.2.5 距离
二. 教学目的 1、理解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体会夹角定义的唯一性、合理性;会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2、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会找一些简单图形中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掌握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理解图形F1与图形F2的距离的概念;掌握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与距离有关的问题.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或夹角)及其求法; (2)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3)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概念;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 ◆难点: (1)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2)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求解;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 知识分析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提出问题: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l,或l//α,或l(l⊥α)) (2)当直线与平面斜交时,“倾斜程度”该如何衡量?(此时,对线面角的提出有了强烈的要求) (3)线面角的大小怎样度量? 方案:转化为合适的线线角. 【探究】已知平面γ及它的一条斜线l,斜足为O,则过O在平面γ内的直线m与l所夹的角是否不变? 先观察:肯定变化 再论证:在l上取一点P,作PQ⊥γ于Q,过Q作QM⊥m于M,连接PM,易知PM⊥m.如图记l与m所成的角(即∠POM)为β,记l与它在平面γ上的射影OQ所成的角为θ,∠QOM=α在OM上取单位向量,则
这说明,由于θ为定角,所以β随α而变化:
当α=0°时,取得最大值,从而β取最小值θ; 当α=90°时,取得最小值,从而β取最大值90°; 【结论】 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斜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2、定义: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注:(1)数学思想——转化:线面角→面面角 (2)关键:找射影 【练习】 (1)在棱长都为1的正三棱锥S-ABC中,侧棱S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是________.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①BC1与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②BD1与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③CC1与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④BC1与平面A1BCD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⑤BD1与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3)已知空间内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两两夹角为60°,试求OA与平面BOC所成的角的大小.
3.2.4二面角及其度量 1、二面角的概念及记法 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叫做二面角. 说明:对二面角概念的理解,可类比与平面几何中角的定义.射线——半平面,顶点——棱. 2、二面角的平面角 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O,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l,OB⊥l,则∠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我们约定,二面角的范围[0°,180°]. 【探讨】尝试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如图所示,分别在二面角的面α、β内,并且沿α,β延伸的方向,作向量n1⊥l,n2⊥l,则我们可以用向量n1与n2的夹角来度量这个二面角. 如图,设m1⊥α,m2⊥β,则角<m1,m2>与该二面角相等或互补.
3、求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 (1)定义法 实例:过空间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两两夹角60°,试求二面角B-OA-C的大小. 分析:如图,在射线OA上取点P,使OP=1,过P作PM⊥OA,交OB于M,作PN⊥OA,交OC于N,连接MN.则显然∠MPN为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
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迅速求出OM=ON=MN=2,PM=PN=.利用余弦定理,就可以求出∠MPN的大小为. (2)三垂线定理 实例:如图,已知直角Rt△ABC,∠ACB=90°,PB⊥平面ABC,试求二面角B-P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得:平面PAB⊥平面ABC,为了找此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我们可先过C作CM⊥AB,这样CM⊥平面PAB,然后,过M作MN⊥PA于N,连接CN.根据三垂线定理,得:CN⊥PA,于是∠MNC就是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做?)
3.2.5距离 【求距离的注意事项】 (1)求空间各种距离时,要紧紧抓住线线、点面、线面、面面之间距离的转化,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点面距. (2)求距离和求角一样,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计算的步骤进行,不可忽视第二步的证明. (3)求距离时,要注意四点: ①合理选点:当线面平行时,选端点中点、交点.当用体积法求点面距时,选高线长容易确定的顶点. ②点点距离等于向量的模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探求向量坐标,继而求出模长、思路更加清晰,学生更易掌握. ③异面直线的距离注意考纲要求,不要扩张. ④注意立体几何与代数内容的结合点,如几何背景下的函数最值问题,几何问题代数化的向量方法等等.
【典型例题】 例1.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所示,E,F分别是棱AA1、AB的中点,求EF和平面ACC1A1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解法1:过F作FG⊥AC于点G,连结EG, ∵平面⊥平面ABCD且交线为AC ∴FG⊥平面, EG为EF在平面内的射影, ∴∠GEF即为EF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 又RtΔAGF中,∠GAF= ∴ ∴RtΔEGF中, ∴∠GEF= 解法2:∵E、F分别是、AB的中点 ∴ ∴所求即为与平面所成角 设AC和中点为,则 由平面平面ABCD得 ∴∠即为所求. 设正方体棱长为1, RtΔ中, ∴ 解法3: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E(2,0,1),F(2,1,0) 作FG⊥AC于G,由解法1知,∠GEF即为所求. ∵RtΔAGF中,∠GAF ∴ ∴G(,,0),(,,-1),(0,1,-1) ∴
∴ ∴EF与平面所成角为. 点评:此题考查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其中,利用定义找射影是基本方法,确定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一般步骤:先找直线上不同斜足的一点(通常是已知的相关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再将其与斜足连结,即得.
例2.(2004,江苏卷)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 (1)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2)设O点在平面D1AP上的射影是H,求证:D1H⊥AP; (3)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 解析:(1)∵AB⊥平面, ∴AP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APB.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为D.
∵ . . ∵, . ∴直线AP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2)连结,由(1)(0,0,4),O(2,2,4). ∴(2,2,0),. ∴. ∵平面的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是, ∴. (3)连结,在平面中,过点P作PQ⊥BC1于点Q. ∵AB⊥平面,. ∴PQ⊥AB ∴PQ⊥平面. ∴PQ就是点P到平面的距离. 在RtΔ中,∠C1QP=90°, ∠PC1Q=45°,PC1=3,∴, 即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为.
例3. 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BC=90°,SA⊥面ABCD,SA=AB=BC=1,.求面SCD与面SAB所成角的二面角θ的正切值.
解析:以A为原点,AD,AB,AS分别为x,y,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题意有 S(0,0,1),C(1,1,0),D(,0,0), 设(x,y,z)是面SCD的一法向量, 则 . 解得n=(2,-1,1), 因为=(,0,0)是面SAB的一法向量, 所以,.
例4. 如图,底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C=,,D为上的点,且,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因为∠C=,所以AC⊥BC,又直三棱柱,于是以C为原点,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A(0,3,0),B1(3,0,3),D(0,0,2), 所以(0,-3,2),=(3,-3,3)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1,λ,μ), 则 即 所以 所以=(1,-2,-3). 而平面的法向量即为=(0,3,0), 所以 ∴所求二面角大小为
【模拟试题】 1. 正方体中,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2. 正四面体ABCD,E、F分别为AC、AD中点,则ΔBEF在面ADC上的射影是( )
3. 平行六面体中,六个面都是菱形,则在平面上的射影是Δ的( ) A. 重心 B. 外心 C. 内心 D. 垂心 4. 一直线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 ) A. B. C. D. 5. 一直线l,与平面α斜交成θ角,那么直线l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角和最大角分别是( ) A. 0, B. θ, C. 不能确定 D. 以上都不对 6. 已知在ΔABC中,AB=9,AC=15,∠BAC,平面ABC外一点P到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14,那么点P到面ABC的距离为( ) A. 49 B. C. D. 7 7. 线段AB夹在直二面角内,,,AB与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θ、,那么为( ) A. B. C. D. 8. 平面α内的∠MON=60°,PO是平面α的斜线段,PO=3,且PO与∠MON的两边都成45°的角,则点P到α的距离为( ) A. B. C. D. 9. 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将ΔADE和ΔBCE沿DE、CE向上折起,使A、B重合于点P,则二面角D—PE—C的大小为( ) A. 45° B. 60° C. 90° D. 大于90° 10. 在棱长为1的正方形中,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为( ) A. B. C. D. 11. 在三棱锥P—ABC中,若PA=PB=PC,则点P在面ABC内的射影是ΔABC的__________. 12. 长方体中,,AB=2a,则对角线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13. ΔABC的三个顶点A、B、C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2cm,3cm,4cm,且它们在α的同侧,则ΔABC的重心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 14. 已知RtΔABC的直角顶点C在平面α内,斜边AB//α,AB,AC、BC分别和平面α成45°和30°角,则AB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 15. 在正四边体A—BCD中,E、F分别为AD、BC中点. (1)求AF与CE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CE与面BCD所成的角.
16. 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求直线与侧面所成的角. 17.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M为中点,O为的中点. (1)求证:MO为与的公垂线段,并求OM长; (2)求证:与面所成的角. (3)求证:; (4)求证:平面//平面,并求这两个平面的距离. 18. 如图:多面体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FG所截而得,AB=4,BC=1,BE=3,CF=4,建立如图坐标系.
(1)求与点G的坐标; (2)求异面直线EF与AD所成的角; (3)求截面AEFG与底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
【试题答案】 1~10 C A D D A D D A B C 11. 外心 12. 13. 4 14. 2 15. 证明:(1)AB=AC=AD=a 设,, ,
, , ∴, ∴AF与CE夹角为. (2)AO为正四面体的高, ,(EH为过BCD作的垂线段) ∠ECH为EC与面BCD所成的角, , ∴CE与面BCD所成的角为 16. 取中点D, ∵Δ是正Δ,∴ ∵是直棱柱 ∴ 连结AD. ∴∠DAB1是所求的角,,, ∴∠DAB,∴∠ 17. (1)建立如图坐标,A1(a,0,0),A(a,0,a),B1(a,a,0),D(0,0,a),O(,,),M(a,0,),
,OM⊥AA1. ,OM⊥BD. . (2), ∴B1D与面AB1成角为 (3)B1D⊥A1C1,B1D⊥A1B, ∴B1D⊥面A1BC1. (4),, ∴面. ∵, ∴的法向量, (-a,-a,a), ∴面距离. 18. 解析:由题图可知A(1,0,0,),B(1,4,0),E(1,4,3),F(0,4,4), ∴(-1,0,1). 设G(0,0,z),因为平面ADG//平面BCFE,且截面AEFG截平面ADG和平面BCFE分别于AG、EF,所以AC//EF,同理可得AE//FG. ∴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 ∴ ∴(-1,0,1)=(-1,0,z),. ∴G(0,0,1). (2)=(-1,0,0),∵,, , ∴. ∴ 即AD与EF所成的角为45° (3)=(1,4,3)-(1,0,0)=(0,4,3), .. ,∴ S平行四边形AEFG=. 由射影面积,设平面AEFG与平面ABCD成θ°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