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为何难以改变?——焦点专题

 沉思的读书者 2013-08-19
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假如医生告诉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果不改变饮食、吸烟等生活习惯,他们将必死无疑——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难道其余七分之六的人就不想活下来吗?不,他们也想活,他们不缺乏紧迫感,不缺乏改变自己的驱动力,但是他们无法改变自己。

如果人们连生命受到威胁时,都无法做出自己极度渴望的改变,那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员工为了公司的要求而改变呢?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管理者,我们都想要了解阻止人们不愿改变的深层原因。

哈佛大学成人学习与专业发展教授罗伯特?凯根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主任丽莎?拉斯考?拉海,在过去几十年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变革免疫”理论,解释个人、组织不愿意变革的心理原因。

凯根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我们的思维和身体一样,有一套看不见的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伤害。然而,当我们需要某种有利于我们的改变时,免疫系统同样会阻止变革发生。凯根教授作了个十分有趣的比喻,心脏病人求生的欲望十分真诚,甚至当他去点燃香烟的时候也是如此。变革未能发生,是因为我们两者都想要。一只脚踩着油门,一只脚踩着刹车。这就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矛盾性。

绘制出一套免疫X光片将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变革免疫系统。这张X光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写下承诺,即你的进步目标。第二,写出与目标抵触的行为,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第三,挖掘隐藏在第二步行为中的竞争性承诺,即是什么导致了你的行为,你究竟担心、害怕、恐惧什么。第四,重大假设,针对第三步隐藏的竞争性承诺,你做出了什么样的假设。也许通过修改假设,我们就能从当前免疫系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许多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免疫X光片时会感到不舒服,事实上,越是坦诚地面对自己,越能尽快找到导致变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值得高兴的是,《商业评论》杂志将于2012年9月特邀罗伯特?凯根和丽莎?拉斯考?拉海两位学者来到中国——“破解变革免疫”。这是两位学者首次访华,他们对中国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认为中国文化把事物既看成物体也看作时间,认为世界既是实体构成也是由过程构成。西方人把白天和黑夜看作两个分离的实体加上一个过渡阶段,而中国人把白天和黑夜都看成一个过程中的部分。他们建议读者学会想中国人一样做整体性思考。


2012年9月《商业评论》大师论坛罗伯特?凯根和丽莎?拉斯考?拉海“破解变革免疫”报名详情点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