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阁给澳门取了个西洋名

 驴游记 2021-05-06

       1999年澳门回归,当年仅九岁的容韵琳小朋友带着她清澈的眼神,以那独特的童音唱出“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时,相信很多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1925年,25岁的美国留学生闻一多写下这首《七子之歌》后提前回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他也未曾想到74年后,随着澳门的回归,他的诗词又一次引起国人的共鸣。

       澳门,葡萄牙名MACAU,英文名MACAO,总之西洋名的音都是“妈阁”,这是为什么?时间回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左右,风尘仆仆的葡萄牙水手远涉重洋来到这里,在澳门最古老的寺庙妈祖阁前手舞足蹈地问当地人:“这里叫什么?”被问者抓耳挠腮也不知道他们说什么,暗自想:“地鬼佬系唔系问我呢间庙叫咩?”于是满怀信心地回答:“妈阁”,鬼佬们大彻大悟,“噢,这里是MACAU”,从此澳门这个小渔村被叫成了“MACAU”。

 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世界有妈阁庙近4000座,信众2亿多人,澳门妈祖阁也算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座。

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东南方,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

澳门地方小,妈祖阁也很袖珍,正门和牌坊以及“神山第一”殿三者相间距离大概都不到两米。

妈祖阁的建筑物建于不同时期,而现在庙内有实物可考,历史最长的就是正门口的这座“神山第一”殿了。

一株叫做百年夫妻树的鸡蛋花树,鸡蛋花是南方常见树种,我很喜欢那些淡雅的小花。

 一块石碑记载着妈祖阁500年的历史。

 与“神山第一”殿同处一个平台的正觉禅寺显得大气和讲究一些。

 屋顶为琉璃瓦坡顶,两边侧墙顶部为金字形“镬耳”山墙,有闽南特色,中间部份开有一半径为1.1 米的圆形窗洞,琉璃瓦顶上之飞檐及瓷制宝珠装饰,显示出此殿的重要性。

 正觉禅林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也是供奉天后。

 寺内的帆船有“一帆风顺”的意思,似乎也在告诉大家无论澳门还是葡萄牙都是以海为生的地方。

 寺内香火旺盛,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九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妈祖阁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 

 弘仁殿只有3平方米左右,此建筑以山上岩石作后墙,再以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殿内也供奉天后。 

 弘仁殿旁有条上山的小路,路边一如中国所有的寺庙,有些摩崖石刻。

 位于妈祖阁最高处的是观音殿,反正都是女神仙,共处一庙应该问题不大。

妈祖阁前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一如大部分前地一样,以来自葡萄牙的彩色碎石铺地。

波浪形的条纹象征着大海的波浪。

妈祖阁前就是澳门海事博物馆,有时间也值得一看。

       凡是靠海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供奉妈祖的地方,妈祖林默娘以她的善良赢得了无数信众,其实不管妈祖是不是一个传说,这都代表中国人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平安是福”。当我再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澳门》,那首85年前的诗词依然十分具有感染力,“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