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地研究:河/合/和,洛/各/格/固/崮/堌

 永生道人的附館 2013-08-22

古史地研究:河/合/和,洛/各/格/固/崮/堌

(2013-07-04 09:35:17)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地理考古
古史地研究:河/合/和,洛/各/格/固/崮/堌
河/合/和,洛/各/格/阁/固/古/沽等,这些地名用字,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到大海之间的地区广泛大量存在。
河的本意可能是水流的合聚,引伸为合/和,就是人的合聚,用于村落地名。
洛的本意可能是水流的分散,引伸为各/格/固等,就是人的分立,也用于村落地名。
洛又似与涿/若/淖等相关,黄帝妻嫘祖生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娶淖子曰阿女生帝高阳。若(渃)水极可能就是涿水,在今涿州,涿州及附近今还有些含“卓”的地名,淖去水成卓,现在这一带除了受政府保护的白洋淀外其余的自然湖泊水面确实少了极多。而在独立的水面仍较多的坝上草原内蒙古草原地区,淖仍大量存在,应该是蒙语中继承了上古一些汉语的原因。相传为帝颛顼之都和葬地的高阳县,今有不少“果”字地名,本人以为也是从淖/卓演变而来。黄帝涿鹿大战,涿鹿有些古史又写作浊鹿,又与独相关,浊的本意为水中有浑浊的分离物,独也有分立的意思。又有孤,意同独,这一带也都有这样的地名,独山/孤山/孤庄/独流。
河流从上游流到中游,出现大分叉现象的极为少见。而这一带的拒马河就是这样一条大分叉的河,其在涿州/涞水/房山交界一带的铁锁崖龙潭分为南拒马河和北拒马河,二河分流后又在百里外的下游容城附近会合称大清河,本人以为其必为涿水或洛水或淖水或若水无疑,也就是洛的本意来源。
河北东部大量存在的沽,意为独立的水面。
山东大量存在崮/堌,显然也是从洛/各/格/固/古/沽这样扩散引伸而来,在山地为崮,意为独立的山包。在土地为堌,意为独立的土包。也用于村落地名。
另:姑的意思可能演化的复杂些,黄骅市有大麻沽/二麻沽的地名,意思当为长了麻这种可做布衣的植物的水面。姑从洛/各/古/沽而来应该没问题。问题是这个“女”从何而来?若水也有记作婼水的,中古西域新疆还有婼羌,现简为若羌。上古确实多有女字旁的部落或地名,跟上古母系社会应有关,所以这个姑也可理解,但不能理解是中古以后的人们望文生义就真的搞了个神仙麻姑出来,还说是秦始皇的女儿,成了仙话,讲来精彩,却不再合理了,只能解释为精于用麻做衣的女性吧。养蚕制丝的黄帝妻嫘祖,也是在这一带,易县有蚕姑坨等,蚕姑就是嫘祖,蚕姑与麻姑,一是真实的上古人物,一是中古后比照蚕姑创造的仙话人物,算是相映生辉吧,就象西王母与东王公一样。
很重要的另一点:国,也当是从固而来,意为各个分立的部落政权,黄帝继涿鹿阪泉大战得志后,在徐水“釜山合符,立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史记-五帝本纪》,成为各部落小国共主,初创华夏大中国,是在这一带。国用作地名,这一带也有不少,其中涿州有“国家务”的村名,可谓独特。这一带还大量存在佐/侯的地名,当即与“左右大监”有关。
另:还有这一带大量存在的务/坞,也似从洛/各/固而来。
另:五帝族团中的数支向西越过太行山到了山西,洛/各在这黄土高原上又演化出圪,山陕等地大量存在圪坨/圪洞/圪塔/圪堵/圪梁/圪节/圪旦等等,也有作疙的,疙瘩,连人身体上分立长出的小包点的意思都有了。这圪/坨等又在中古以后向太行山以东回流。
另:戈,在河北东部/山东也大量存在,显然是各/格等的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