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自然(1)注释

 江山携手 2013-08-22

●自然

俯拾即是,
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
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
如瞻岁新。
真予不夺,
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
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

悠悠天钧。

 

●注释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真予不夺,强得易贫。……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①“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就是“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钟嵘《诗品序》),就是“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宋杨时云:“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生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著力所能成也。”所谓的“非著力”就是这里“不取诸邻”的一个方面。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并不是什么“此语有神助”,只不过是透出自然之韵而已。因为谢诗最尚雕饰,偶遇自然而工,有人就不免要大惊小怪起来了。自然之趣,正如一种寻常之物遍地皆是,信手而得,并不需要取借于邻里。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路自然(1)注释②“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果诗人有了对自然之趣的深刻认识,就如同春天的消息在不经意中越冬而来一样,绝不是千呼万唤才勉强降临人世的。“俱道适往”,《二十四诗品浅解》云:“俱,具也。《庄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适,犹安也。言人具乎道,自安然而往也。”《诗品臆说》解为“与道俱往”。二解虽有缺陷,但其共同点是把人与道融为一体,即人与道相俱。这就是说诗格的自然与作者对客体的认识是统一的。《诗品二十四则》悉用四言韵语表述其理,不得不用高度概括的笔法。所谓“俱道适往”,大约就是“与道相俱,无往而不适”,犹如《劲健》一格的“蓄素守中”,大约就是“蓄之有素,固守于中”。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路自然(1)注释

③“真予不夺,强得易贫”,是说客体的自然率真之态往往是专骛雕琢的笔墨难以勾画其形的。倘若诗人在思想修养、情感准备方面没有那份自然之趣,却勉为其难地要表现它,就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出他在运思方面的干瘪清瘦。《诗品臆说》云:“与(予)犹教也,言虽教之夺,而亦不能夺也。”此解并不达意。朱熹曾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这里,陶诗自然而出,恰如“真予不夺”;苏轼和诗依韵弄巧,正似“强得易贫”。“真予”与“强得”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创作态度。此章“予”与“得”互文见义。“予”为自然之赋予,“得”为诗人创造所得。

④“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诗·周南·苤苡》(其中苤苡电脑无字,苤下无一横音fóu,苡,换官的宝盖为草头即是原字,音yǐ,也可以是苡字):“采采苤苡,薄言采之。”“薄”、“言”都是发语词,无义,只是说采车前而已。所谓“情悟”,意即诗人对自然的体认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思考与参悟。“悠悠天钧”,即如天上的悠悠仙乐一样自出机杼,发自肺腑。《诗品臆说》云:“情悟者,悟上文诸譬之自然也。悠悠,即自然之意。悠则不迫,悠而又悠,则与天时之自然等矣。”这里以“不迫”释“悠”,以“等”释“钧”,似觉牵强。因为“悠悠”者,显然是指一种声音的悠扬意远,这样理解,接下来的“天钧”就好理解了。实际上,“天钧”即“钧天广乐”,因为押韵的关系而两字倒置,为古代传说中天帝的音乐。皮日休《上真观》诗中有“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