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古诗的点滴感言(之一)

 江山携手 2013-08-22

  内容决定形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最近去鞍之红的博客,看到一个叫“心响流云”的网友的留言:“鞍之红酒吧,千万你我他;天地人合一,诗词赋交叉,不求平仄韵,信步由缰马。出口成章句,心开遍地花。”其实,我很欣赏这个网友的看法。尤其在博客作诗,不过只是放飞一下心情,即兴为诗,信马由缰,玩玩而已。怎样痛快怎样写。何必让古诗的一些格式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呢,
 
过去我听了王力先生(北大古代汉语教授,这位成就赫赫的学者早已作古)的课,曾受到不少启发。后来,老先生的书《诗词格律》出版了,看了他的书,又得益不浅。现在这部书几乎成了喜爱古体诗词的读者的启蒙教科书,想当时王先生讲课的音容笑貌,如同还在眼前跃动。真的很怀念他。
 
王先生在他的那本书里写道:“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这句是说,古体诗可以分古诗和近诗,古诗大概是唐以前的诗,近诗就是那种律诗。古诗是比较自由的,它不受近体诗格律的约束。所以,今天的人写古体诗时只要你不刻意追求写律诗,其标准是完全宽泛自由的。
 
世博会开幕了,这是所有华夏民族成员的一件喜事,我在博客里也写了些小诗,因为主要是要看看开幕式和很多漂亮场馆的镜头,所以想把这些照片贴出来与大家一起欣赏。但又觉得只帖照片有点太单调,于是,就快速地写些小诗配上这些图片,不过是图片的一点说明性文字而已。目的仅此而已。可不幸的是却被一个“格律苍蝇”叮上了。他说什么“你就不懂格律”而且是那种谩骂的口气。又是匿名留言,骂几句就走了,且不说这种人像老鼠一样的鬼祟行为,更像是苍蝇一样令人厌恶。因为,一个人如果很愚昧,但知其自己愚昧,这倒是非常聪明的人。如果自己愚昧却装腔作势,自命自己是个权威,这就有些愚蠢了。而且是那样的虚伪,所以我说这种人其实令人厌恶。真的像苍蝇一样“嗡嗡”一番又走人了事。
 
至于我写的古体诗,不过即兴为之,有感而发而已,写作时我确实是以内容为主的,对韵律只要稍加注意能做到琅琅上口就行了。其实,你写了古诗,对自己的诗歌韵律又没有把握,你完全可以不标明自己的诗是五律、五绝、七律、七绝,只是表已之情,达已之意就行了。谁规定了写古诗就一定是格律诗呢。这里让我再引王力先生在他的那本书里的一段话:“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它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在这里王先生还只是说写律诗是这样的宽松,要是写非格律的古诗呢,不是更自由通脱了吗。
 
所以我以为,写诗为文,最忌在形式上兜圈子。就说我写的这些小诗,不过是小诗而已。我不会标榜我的诗是律诗和绝句,我从来不那么说。因为就连当时的杜甫还经常在他的诗里出格律的纰漏,更不要说今人对自己写的诗有多少把握了。何况,像王力说的,律诗和绝句本来也没有特别固定的程式。有的人更是多次在格律上出错,不是平仄出现拗句又没有救句,就是粘对失常,再有就是屡犯孤平和三平调这样的错误。这些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说到写古诗,我感觉曹雪芹老先生的诗比唐朝的大师们还写得出色。他之所以出色,就是不唯在形式上原地不动。而是重在内容。请看《红楼梦》里的一段话,那是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一段。
 
香菱请教黛玉学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 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林黛玉的一番看法难道不是曹雪芹写诗的心得吗?
 
曹雪芹主要把内容放在了第一位,形式问题他也经常忽略。这才叫做大师。任何大师都是首先把内容放在第一位的。杜甫写的那首《闻官军收河面河北》后代就有一些人没有少加诟病。其实,那时安史之乱,诗人和广大人民一起长期在外颠簸流离,受尽了苦难,突然传来了朝庭收复失地的大新闻,诗人怎么顾得上作诗的格式及格律呢。他一气呵成,情感像喷泉一样一发而不可收,这时,形式早成了额外的东西了。难道不是可以理解的吗。这正是一个大师在特定时间的正常表现。还是王力先生说得好:“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看看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诗《赠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看看他的颔联对上了吗,没有对上,是个半对不对的句子。可是,“三十一年”怎么能改得过来。三十一年就是三十一年,这是历史事实,所以,伟大的诗人正是在关键时刻形式服从了内容。可是,小人们却在这里大做文章。真的是大小两重天啊。又是王力先生的话一语道破了天机:“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那就是庸俗的作风了。”
 
今天先谈到这里,有时间时,我再将我那本书里的格式与感觉贴出来和大家分享,以求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