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三十八)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三十八)----萧天石

(2011-05-30 22:10:02)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①跨者不行。②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③其在道也,曰余德赘形。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 处。⑤

    【注释】

    ①广明本此句上有“喘者不久”句,各本均无。景龙本作“企者不久”,王弼作“企者不立”,河上、御注同作“跂者不立”。“跂” 与“企”,古通用。《类篇》:“举踵也。”《诗·卫风》:“跂予望之。” 《传》:“跂足,则可以望见之。”此从河上、御注本。

    ②跨,景龙本作“夸”,室町本作“跂”。《说文》:“跨,渡也。” 《玉篇》:“越也。”《仓颉篇》云:“两股间也。”段玉裁曰:“谓大其两 股间,以有所越也。”

    ③此四句景龙本均无“者”字,此从河上、王弼本。

    ④上句,景龙本无“也”字,河上本“在”字作“于”字,此从王弼本。下句,各本作“余食赘行”。王道曰:“‘行’当作‘形’,赘形,形之附赘者,骈拇之类。”易顺鼎曰:“‘行’,疑通作‘形’,赘形,即王注 所云肬赘可言形,不可言行也。”《庄子.骈拇篇》云:“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故作“形”是。蒋锡昌曰:“按唐李约《道德真经 新注》:‘如食之残,如形之剩肉也。’宋林希逸《道德真经口义》曰: ‘食之余弃,形之赘疣,人必恶之。’宋陈景元《道德尊经藏室纂微 篇》:‘犹弃余之食,适使人恶;附赘之形,适使人丑。’是三书皆以‘行’ 为‘形’。”今从之改。

    刘师培曰:“‘余食’之‘食’,亦当作‘德’,‘德’与‘行’对文。余德者,骈衍之德也;赘行者,附属之行也。老子术尚简易,故舍 余德赘行而不处。”说亦佳。又司马光注谓:“有余曰赘,不足曰亏。”则此又可解作“余食余行”。

    ⑤景龙本作“物或有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总阐修道四戒第一

    跂者欲高人,举踵而立,则其立也不久;跨者欲先人,大步而趋,则其行也不远。以其不安其本有,不守常道而行,亦即不由正道、不由中 道而行,故不能久而远也。上章所举飘风骤雨,亦犹其类也。道本自然,不容丝毫勉强造作于其间。故凡违反自然法则,不循天道而行,欲 出人头地,而强加人力于其间,以为之凿,是犹孟子所谓宋人之揠苗助长,与庄子所谓凿浑沌以七窍者也。故曰:“毋以人助天,毋以物灭性, 毋以得殉名,毋以欲丧命,毋以心捐道。”此乃自尽其才,自守其分,自安其天,率性而行,以自成其成,与自全其我者也。

    夫大知无知,大见无见。人而自雄其私智,自执其私见,而不以天下人之共知共见为知见,则为小知小见,而难得天道浑全之妙。 龙山子曰:“知人不易,自知更难。自知不易,知天更难。知天不易,知道更难。”又曰:“有知莫若无知好,有我何如无我佳。”此诚千古名 言。故曰“自见者不明”,此一戒所以破知见障也。

    夫大是无是,大非无非。人而自是其所是,自非其所非,而不以天下人之公是公、非为是非,则为私是私非,有私则小而无不蔽,自难得天理全真之妙。故曰“自是者不彰”,此一戒所以破是非障也。

    夫大才无才,大功无功。人而自恃其才,自逞其功,而不以天下人之才为才,以天下之功归之天下,而自用其能,自居其功,则反自 小之,且不可以久处矣。人莫不好自恃其才,自夸其能,自肆其巧,自傲其成,自伐其功.此皆为人之大忌也。《书》曰:“汝唯不伐,故天下莫与汝争功。”故日“自伐者无功”,此一戒所以破自伐障也。

    夫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故大长无长,大过无过;人而自矜其所长,自讳其所短,而不合天下人之所长以为己长,去自我之所短而藏 其拙,则非善用长者也。故《书》曰:“汝唯不矜,故天下莫与汝争能。”矜则自满,满则必溢,溢则必骄,骄则自无所长;能自谦而下,得 兼容并,.而可长天下矣。《易》之谦卦六爻皆吉,龙德在位九三,不矜也。故曰“自矜者不长”,此一戒所以破自矜障也。

    综上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乃老子所示修道之四戒也;四者皆因有我之病。有我则有我见,有我则有我是,有我则有我功,有我则 有我长。若能无我,则四大病痛,自皆无矣。我无,则我入天地,而天地亦入我矣。我有则我外天地,而天地亦外我矣。故曰:其在道 也,如余德赘形,为物之所恶,而有道者不处也。有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何有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何有于跂之以欲 高人,跨之以欲先人乎?夫智而不自智其智,明而不自明其明,能而不自能其能,圣而不自圣其圣,有德而不以德为德,有功而不以功为 功,一以平易恬淡,虚无寂寞处之,其唯圣人乎?

    参证章旨第二

    本章继上章与第二十二章而说教,旨在使人能明大道,贵韬藏而不贵发张,贵醇朴而不贵虚华,贵处下而不贵居上,贵取后而不贵 争先,贵无我而不贵有我,贵超世而不贵与世同流,因时仰。故老子尝自谓“我独异于人”(见二十章)。不但独异于人也,且能独异于世,并能独异于千秋万世;以其能同天地,旁日月,乘宇宙而无我也。

    夫能真无我者,自能无我心、无我身,亦无我生死;其生其死,莫不与天地合流而为一,故只见天地而不见有我也。以是故不但“不 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且自能“不自尊而自卑,不自大而自小,不自高而自下,不自骄而自谦,不自智而自愚,不自贵而自贱,不 自圣而自凡,不自神而自俗”。以其善居反、守反,而行反,以藏我于人,藏我于天地也。

    夫我见不泯,则人我两立,物我两立,境我两立,且天人亦两立;故老子谓“有道者不处”。夫有道者,存心同天地,行心如日月,无我 而我与天地日月同在!此中有玄机妙用,又何可望能与世俗人道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