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二十一)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二十一)----萧天石

(2011-05-05 15:46:25)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七章

天长地久。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②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③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④

    【注释】

    ①天长地久,遂州碑本作“天地长久”。言天地永恒常存、不 变不坏之意。

    ②河上本、王弼本作“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长生,景龙碑本作“长久”。陈柱云:“此云长生,亦即上章不死之意,与寻常之 所谓生者异也。”

    ③朱谦之谓:“杜光庭本无此二句,《韩诗外传》引:‘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与诸本均同。”

    ④王弼本作“非以其无私邪”,释文“河上公云:‘以其无私。” 景龙碑、龙兴碑本,无“非邪”二字。据删。遂州碑本二“私”字均 作“尸”,误。此章纯在教人效法天地之大公无私为主旨。后其身、外其身,及无私,为全章正旨,其所谓身先、身存,与成其私,乃 方便语,用以诱掖世人入于道耳!否则,老子便非无上大乘道矣。大道无私,大道无我,大道无物;大道无“有”,且亦无“无”,此则不 可以言说尽之矣。

    总阐法天地大道第一

    老子以人宜效法天地自然之道为教,上章既揭橥“玄牝门为天地根”,本章更继而推阐天长地久之道,直指“不自生则长生,后其身 则身先,外其身则身存,无其私则私成”四圣教,为法天地、法自然之不二纲宗。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任万物之自生其生,故能长生大生,而无所不生。推而言之,以其不自化,任万物之自化其 化,故能长化大化,而无所不化;以其不自有,任万物各自有其有,故能长有大有,而无所不有。天地超然于生化之外,乃能操生化之机, 为生化之主。若与万物同生化,则必与万物同终始矣,岂能长生长存?圣人效之,自律以无私,故能成其私;自处以无我,故能成其我。 余故常曰:“大私无私,大我无我。”我与万物为一体,何私可见?我与天地同其化,何我可见?

    世人皆欲处人之先也,圣人独欲处人之后,后其身而身先,后其利而利先。世人皆欲遂我之私也,圣人独欲外其身而不以身为。故 老子曰:“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此乃人我不二也。众生之病,皆在存有我见;有我见,则自有私见、私利、私欲存焉。此其 所以不能大也。能了此身非我有,自能外身而身存;能悟人先即我先,自能后身而身先。大盖天下而后能容天下,与世无争而后能成 天下。夫无名而后能名愈大,以其名无可名也;无生而后能长生,以其生生无息也。

    有私则有限,无私则无限。有私则利己,无私则利人;利人则得人,利物则得物。故利己则所得有限,利人则所得无穷。是以无私 则能成其大私,无我则能成其大我,无为则能成其大为,无功则能成其大功。且也,无所不得,则一无所得;一无所得,则无所不得。无 所不有,则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则无所不有。一切有即一切无,一切无即一切有。圣凡之分,即在能明此中三昧与否而已!

    天地无为,二气流焉,四时行焉,雨露降焉,万物生焉!循环往复,规律存焉!覆载万物,不私有焉。圣人效之,法天则地,顺天下 人之生,而遂天下人之性,绝不以私意行乎其间,而一秉大公无我。虽能成其私,亦自然律之效也。生其所不得不生,死其所不得不死, 行其所不得不行,止其所不得不止,要亦自然其然,自由其由,自主其主而已矣!余故曰:年年日月年年在,不问死生不问愁!

    参证章旨第二

    天地无私,不自生其生,以万物之生为生,故万物得以生生不已。圣人无私,不自有其生,以百姓之生为生,故百姓亦得以生生不 息。然浑然流转默运其间者,全在一点生机荡漾而已。圣人功夫,全在体天地之德----“去其私心,泯其我念,存其真气,养其生 机”----四者而已矣。人之自私,乃人之恒情,故去私心一着,功夫最难。人之有私,生于有我,若无我心,使我同于天地,则私心自亦 不生矣。

    不自生则无生,无生则无死;外其身则无身,无身则无我。世人之所以难能超凡入圣者,只在一“生死障”、“人我障”而已,去斯二 障,则弹指可入。列子云:“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此即解天地不 自生,故能长生之道也。世人每好自生其生,而不悟无生之妙;好自生其心,而不悟无心之妙;好自用其用,而不悟无用之妙;好自私其 私,而不悟无私之妙,不亦大可哀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雨露无私泽,故能体万物而不遗,生万物而不匮。圣人体之, 与天地同其无私,不以身先天下而后其身,不以私重天下而外其身。天地成万物之私而无私,圣人成百姓之私而无私。故孔子曰:“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圣人效法天地,与天地同道,故观天地可以知圣人,观圣人可以知天地。

    世人每以老子之后身而身先,外身而身存,无私而成私,谓之为小乘道;或谓其以退为进,以后为先,目为阴谋。实则大谬不然。此 虽为事所必至,理所固然,然老子本意在彼而不在此。以其慈悲心切,在藉此以诱掖世人由斯而进于道耳!观其首揭天地为教,即可 知之。夫外身则无身,无身则无我;无私无我,三家同以为大乘旨义,岂有二哉?由老子开宗明义即以法天地为教,即可知之。若就 其最上一乘圣义言,则老子之道,法天地,犹其小焉者也。天地之先,尤有其“先天地境界”在无极无始,无形无象,窈冥恍惚,玄妙浑 沌,能生天生地之大自然大造化境界。故切不可执一字一义以为之封界也。言功夫,切须从此等最博大最上乘处下手,方不落于小乘。

    且也,无我私,则我私与天地之私合一矣;无我身,则我身与天地之身合一矣;无我心,则我心与天地之心合一矣;无我生,则我生与天地之生合一矣。余故曰:何恨此身非我有?自作主宰自邀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