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肇庆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09

 鲁帕橡树 2013-08-23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我部会同市农业局、科技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一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共向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指生产能人中的种植能手、养殖能手,经营能人和能工巧匠等)发出调查问卷810份,回收804份。同时,与省委组织部调研组到德庆进行了重点调研,了解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及未来需求
  我市农村人口306.61万人,其中劳动力为184.92万人。现有农村实用人才74294人,分别占农村总人数和劳动力人数的2.4%和4.2%。
  年龄结构情况:40岁以下的36593人,占49.4%,40岁以上37701人,占50.6%;女性17384人,占23.4%。
  行业分布情况:乡村管理人员有4333人,占5.8%;生产能人有53042人,其中种植能手32223人,养殖能手16197人,加工能手4622人,占人才总数的71.4%;经营能人有10706人,占14.4%;能工巧匠6213人,占8.4%,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4419人,文体人才1794人。
  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83个,农技站128个。
  未来10年需求预测共138698人,其中:乡村管理人员9175人,种植能手51946人,养殖能手28571人,加工能手12306人,经营能人18592人,能工巧匠18108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部门的主要职能作用,会同科技、人事、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种养大户和经营能人,发挥了较好的人才效益。 
  (一)大力加强教育培训,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各级农业、科技、扶贫、劳动保障、妇联、关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积极推动“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工程、农产品中介交易员培训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通过集中开班、进户到场(果场、养殖场)现场面授指导和送科技下乡、科普集市、科技影视进村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智力扶贫培训等工作,培养了大批的种养能手、加工专业户、农产品流通专业户。近年全市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人数10多万人次,科技集市接受10万多农民咨询,发放科技资料20多万册(份),现场指导农民1万多人。2007年以来,结合实施“双转移”战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普惠制培训,至今年10月底,全市组织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参加培训15.0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人。在抽样调查收回的804份问卷中,有628人参加过当地政府部门组织农村实用人才专门培训,占78.1%。
  (二)扶持人才载体建设,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我市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行业协会、农村经济专业组织的发展,通过产业引导、企业带动、协会及农民专业组织等的推动,把企业、协会、专业户与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村种养户在技术、资金、生产资料等方面得到企业、协会等的支持,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我市承担的各类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等农业科技专项计划,加大与各类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搭建了各类服务平台,建设了一批南药、竹业、柑桔、水产、林产化工、蔬菜等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通过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和开展科技承包,发挥人才的带头作用。调查中有55%以上的人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在本地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很明显”,70%的人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业生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好”或“好”,有74.6%的人在从事农业、经营中得到过农村实用人才的指导和帮助。
  (三)积极打造信息平台,技术服务手段不断创新。
  我市大力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打造综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县、镇、村各级信息服务站,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体系,带动了基层信息员、农村技术员、普通农户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建立完善肇庆市农业信息网站,既与电信部门联合开设了114农业技术咨询热线,又与中国移动公司肇庆分公司联合开设了“12316肇庆农信通三农服务热线”,运用手机网络平台发报各种农业信息,技术要领,病虫防治等技术。各县(市、区)电视台也开通了农业技术指导服务节目和农民生产技术的点播节目,由农技专家进行解答指导。德庆县还通过农资配送网络,设立坐诊医生,实现与技术连锁配送,解答农民技术难题,实行抓一点,带一片。各地通过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提高了我市新技术、新良种的普及率,为人才成长、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德庆县还聘用了 26名高校毕业生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志愿者,与农村创业青年结对提供农科实用技术服务和指导。
  (四)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近三年,我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953多万元,其中市级2500多万元、县级452.8万元,用于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逐步提高,我市高要、四会两市和端州、鼎湖两区、市的镇级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已实现统一由区、市一级财政支付,其余各县的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广宁县2007年农技推广人员财政供给的经费是每年每人4000元,2009年提高到9600元。同时,每年积极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每年划拨、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各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阵地的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一方面完善以党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播电视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为阵地的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配备村级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施,在有条件的村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以市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为基地总校,市属其他技工学校和县(市、区)就业训练(培训)中心为分教点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网络。
  四、存在问题
  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较小、素质不高。未来10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预计近14万人,52.6%的被访者认为我市的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小。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学历不高,缺乏系统、全面教育,难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有能力的人不愿留在农村。农村青年学农积极性弱化,农业中专学校招生困难,即使涉农专业毕业,也不愿意从事农村技术指导工作。
  (二)管理服务相对滞后。近几年来由于各镇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农业的地位不断弱化,而且由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镇政府内设部分,上级技术业务部门难以直接指挥、调动其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因此,镇级农技部门在推动农业发展上力度有所减弱。政府宏观上作引导、提要求,服务相对少,鼓励人才留在农村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政策不足,32.4%的被访者认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三)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地方财政紧张,培训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德庆县作为全国闻名的柑橘产业基地,新圩镇种植柑橘27000亩,产量达1亿斤,但镇农技服务中心基本仪器如测糖器、显微镜都没有,宣传器材如音响、投影机也非常缺乏,交通工具不足。培养大多集中在对种植、养殖等初级生产专业的培训上,而缺乏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方面培训,培训内容也有待改善,有超过50%的被访者认为培训的主要问题在于“理论性过强,不符合生产需求,操作性差”,培训人数多,但真正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多。
  (四)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示范有待加强。实用人才的经验和技术交流只停留在民间小范围,缺乏政府组织的交流活动,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气氛不够浓厚,部分人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埋头致富而不愿带头致富。
  (五)农村经济落后,待遇差,难以留住人才。我省开展农村“三支一扶”大学生下基层活动得到了基层政府的一致好评,但农村待遇低,两年到期后,全部回到了城市。
  五、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组织部门牵头,农业部门主抓,劳动保障、科技、人事、科协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网络,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常态化。要在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把农村实用人才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培训效果。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和扶持,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培训要注重实效,广泛开展以村为单位的农民培训工作,根据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传授科技知识,通过科学示范,让群众看得明,学得会,调查中70.8%的受访者最喜欢“面授加现场指导”的技术培训形式,愿意参加课堂面授的不到7%。
  (三)落实保障措施,加强农技推广。认真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投入,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事业,逐步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本地特色产业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技术、资金、装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成长。在政策上扶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政策倾斜,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办证办照上给予优惠照顾,在土地使用、资金信贷、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帮扶,要充分调动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积极性,鼓励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同时加大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奖励。鼓励科研单位到农村创办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农民应用科技发展高效农业。推行农民技术职称认定制度,鼓励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定期选拔一批农村各类拔尖的优秀实用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的典型事迹。基层党组织也要关注思想进步、带动作用好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有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吸收入党,让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党员,让农村党员成为实用人才,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肇庆市农村实用人才调研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