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合八法

 淅淅沥沥丶 2013-08-24

编辑本段概述

  内家拳相传宋代陈希夷所传。六合八法形意拳之劲为核心,八卦掌之步法为转移,太极拳之柔劲为变化。六合八法拳术套路有一路拳架、单练法(三盘十二势)等。

  心意六合八法是以心中意念为指导,六合的“静”为体,八法的“动”为用。是内以养心性益气,外以修形体健美,是以意志为指导,不尚拙力,动作则以连贯、圆活、轻灵、沉稳,快慢相间,松紧相随。运动时以腰为轴心,步随腰动,不偏不倚,若虚若实,不露于外,鼓荡起伏,一气呵成,直至拳终。还具有太极拳的轻沉柔发的巧妙和柔劲的变化,又有八卦掌步法为移转的灵活多变的技巧,也有形意拳的整劲为核心的刚劲浑厚、掺合融化,形成一体,是神形轻灵刚柔并济的拳种。其拳动作敏捷应变,既能每势单独炼,又能几势联合起来炼,也可作为拳的套路来演习。心意为先,以刚劲内劲挠劲化劲为主导。姿势为次,以架式招式手法步法相随行。

  其基本功法分为两种:内静功法,是以静中求动的功法;外动方法,是以动中求静的方法。内静功法是通过站桩、静座、卧睡等姿势来进行的。内静功法意拳桩功。外动的功法分为六十六种架式,它的命名来源是天文中的日、月、星、辰,地理上的山川景色,生活中的动静器物,以及历史上的成语、神话等等象形而来的。在步法上分为两种练法:定步练法和活步练法。

编辑本段

  吴翼翚(1887年-1961年)传下之拳法。根据吴说:此拳创自宋之陈希夷(可惜未有佐证);陈希夷,五代时,修道于华山,有导引养生之睡功及二十四气导引术遗留至今,但未有精通武术之记载。

  南京中央国术馆在1936年骋任吴翼辉教授六合八法拳法。吴翼辉,曾为其友著名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称为“半个”通家。

  此拳融合形意拳,八卦掌及太极拳之精髓而成,吴翼辉以毕生精神致力而使其形成、实为一难得拳种。

编辑本段吴翼翚宗师生平

  吴翼翚(1885-1958)辽宁铁岭人,寄居北京,殁于上海。出身清季官宦家庭。晚年号逸叟。

  清光绪廿一年(1895),吴翼翚九岁随父因公务居开封(汴梁),寓黄河北岸黑堽口之三教庄,聘张如燕为塾师,教导兄弟三人。

  先师从光山县阎国兴练习八法之韦驮功及三盘十二势。

  光绪廿四年(1898),又随其父好友范固国带来之六合拳师陈光第学习拳术。与阎师分别教授。

  光绪廿七年(1901),其父治河工事完成后,返回北京,卜居老官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北京愿堂,考入保定北洋武备学堂。

  当时在保阳下闸得遇陈鹤侣老人,受教相信是当时流行的太极及八卦二载,技益精进。

  1930年,吴到上海传授国术。开始使用六合八法之名称。

  1936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聘之为教务处处长,编教委员会主任。并在中央国术馆传授拳术。

  二战时,吴随中央国术馆迁往昆明。

  胜利后,返回上海传授六合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委派到上海电力公司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

  1957年任职于上海文史馆。

  1958年在上海病殁,享年七十三岁。

编辑本段释义

  吴翼翬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简称"六合八法拳"是一个拳术套路,完整拳名是“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

  由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一代宗师吴翼翬传承并发扬光大.习此拳首重心意,通俗地讲即思想要集中,一招一式全凭心意用功(动作时用心意导之)所谓用意不用力,劲断意不断,即是这个道理。

  “六合”是旧时道家的说法,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指的是“天地”。本拳种的六合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前面五合比较容易理解,这“空”即“虚无”或“无为”,是静寂的意思,指运动时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讲到底即是达到自发本能运动的程度而渐入化境。

  “八法”:一是气——行气集神;二是骨——骨劲内敛;三是形——化象模仿;四是随——圆通策应;五是提——顶悬;虚空;六是还——往来返复;七是勒——静定守虚;八是伏——隐现藏机。达到“开阖升降”,“化象虚空”,“神形清灵”,“动定静通”。

  六合八法以“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前人李东风讲“得法可应变”,“有术方为奇。”它的动作要求圆活敏捷,反应迅速,松紧顺逆,变化多端;要虚灵挺拔,顶如绳悬,尾闾正中,不失其中,要纵横起伏,来去无迹,运接蓄发做到恰到好处;要镇定不躁,随机应变,乘隙进取虚以引真,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使人莫测。它的劲势要求“开合升降”,“螺旋伸缩”,“用意导引”,“不使拙力”,“整劲内蓄”,“不露棱痕”,运动时好比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又如海涛奔流滔滔不绝,“然而不在外形,在于精神的转换”,以求动静,动于形象而静于心意。

  至于“三盘”,拳书云:“上盘行走如追风,中盘动作如游龙,下盘落地见真功。”三盘实是升降高低的幅度表示。并贯穿于拳路的全过程。

  所谓“十二势”乃六合八法之单练法是由十二种自然界的禽兽鳞类而命名的。因为动物都具有维护自己生存的内在本能和固有特点,武术家则用来作为技击运用上的借鉴或象征。十二势名称如下:

  一、龙战在推掠,二、虎贲在拔搓,

  三、鹤列在摄引,四、豹掌在劈捉,

  五、猿肱在长击,六、熊攀在撑拔,

  七、雁翼在旋翻,八、蛇行在伸缩,

  九、鹰扬在鸹打,十、鸾趋在缠托,

  十一、鹏搏在翼抖,十二、麟盆在扣锁。

  此十二势贯穿于六合八法拳路中,如在架式中凡拢搓搏击的形状则属于虎贲一类姿势,取猛虎扑击之意。

  “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的劲路却是个复杂的问题,这里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心意六合八法讲究的是“用意不用力”,心意神气必须同身体(四体百骸)的动作结合起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个动又必须是“似动非动”,“带有心意神气之动”,这实质上即是“六合”的要点。它的劲除了有刚劲,柔劲,刚柔相济的掠力外,还有“螺旋劲”,“卷滚劲”,“挥鞭劲”,“点水劲”,“钩沉劲”,“抖弹劲”等等;它的劲势变化则“有拦有击”,“有蓄有发”,“有虚有实”,“有徐有疾”,“有循环螺旋”。“有推掠拢搓”,“伸缩无常”,“开合无迹”,“松紧有规则”,“刚柔有律”。其劲浑而如翔鱼戏水,其势韧而矫似鹤舞长空;动若江海川流滔滔不绝,静如山岳屹立巍然不动;势势相当节节相应。作为练习的步骤则应先求外形架式的正确,要求劲势的作用,即为内敛劲的发劲,最后才能达到“神似”。在具体的习拳过程中,首先应该把“拳架”练正确,尔后在整个套路练习中或单个运动操练,不断地认识“六合”和“八法”的要领,这样练习下去,自然能做到形正神似而渐入化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