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讲伤寒论356条~395条

 学中医书馆 2013-08-24
第356条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伤寒也指太阳伤寒,厥是四肢厥冷,心下悸是有水的证候,金匮上有,人饮水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胃要停饮呀,水在这个地方多,水在这个心下跳,水少呢,则短气,所以遇上短气,不一定就得补。这里厥而心下悸,肯定里有水,即胃里有水,所先先治水,用什么药呢?用治心下悸的药,用茯苓甘草汤,以桂枝甘草为基础,桂枝甘草汤,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治气上冲,又有水,所以加茯苓,这个水在胃,它搁生姜,生姜是健胃的药,这里当然也有呕逆的现象,他没说,只说主要症状心下悸。
故遇到伤寒四肢厥,要有心下悸的话,这不是热厥,也不是寒厥,就是有水,当先治水,用此方。去治其厥,然后再治厥,也就是治水,就所以治厥,不是然后再治厥。否则,水渍入胃,水老在胃里头,则必作利也,即是不但厥,而且既厥又利。故治水即是治厥。如果胃有停水,停水就得去水,当然就得用祛水利尿的药,这个配伍呀,这个胃有水,配伍什么呢?如果冲逆的厉害,心下悸,配桂枝甘草汤。
还有一段,这段成问题的。
第357条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六七日,是传里的时间,大下后,后面是大泻下之后发生的问题,寸脉沉而迟,沉为在里,迟为有寒,六足厥逆,即是虚其胃,大下嘛,津液也虚,所以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就是尺没有脉了,即下虚的更厉害了,咽喉不利是呃逆上气的情形,唾脓血,在金匮要略,说无论发汗或者利小便,或者以快药下之,亡津液,如果热光在里头而不亡津液也不至于吐脓血,如果丧失津液,热再陷于肺,那非伤津液而吐脓血不可。这里说大下之后,就脉象上看,他是津液虚的不得了,甚至于下部脉不至,下又虚,可是热陷于肺了,而为吐脓血之肺
痈之病,同时又治泻利不止,下部脉不至就是应泻利不止,肠胃也虚的不得了,又大下之,为难治。
这个寒热虚实错杂,又有热,又有虚,这个病很不好治,但底下说用麻黄升麻汤主之,这不象仲景的话,既是难治,可以“予”还说得过去,要是“主之”是很成问题的,要是主之,就不能说是难治,另外以药来观察,此方以麻黄为主,发汗,我们看看这个病可不可以发汗,绝不可发汗,无论是就肺痈,肺中有热,或者就这个下利不止,这个在这个书上,尤其在金匮上有明文,渴而下利都不可发汗,下利要有表证可以发汗,用葛根汤,此段没有表证,脉沉而迟以至寸口,同时手足又厥冷,虚的够可以了,尤其泻利不止怎么吃麻黄,麻黄重而石膏轻,配伍也成问题,这么一种厥阴病,即便有阴阳错杂,寒热并见,也没有再发汗之理,我认为这个是错误的,各家都这么随便的说。我认为到为难治就完,不应该有麻黄升麻汤主之。(24:41)
第358条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里有寒则腹中痛,尤其有寒,再有水,刺激肠粘膜则痛,若转气下趋少腹,不但痛,感觉转气向下,是下利的征兆,所以说,此欲自利,为什么搁个伤寒四五日,这是少阴伤寒,二三日无里证,得发汗,到四五天传里并发太阴。这里说的是虚寒下利,所以腹中痛是有寒,少阴病与太阳病是一样的,有时候先传半表半里,再传里,也有的越过半表半里,直接传里,太阳病传里,传阳明的多,或传半表半里的少阳,这里的日子不是随便搁的,伤寒中风四五日的时候,五六日的时候,传少阳,过了这个期间就传里,即阳明。这是太阳病。少阴病就不一样了,二三的时候纯粹在表,所以少阴病二三日可发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什么道理呢?二三日无里证,故可发汗也,到四五日就要传里了,所以这本书整个看就明白了,少阴不是象我们说的在里,根本在表,传里嘛,就有里证,不传里就没有里证。只是维持在表的时间比较短暂,二三天,一到四五天就传里了。这段是根据这个来的。
第359条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这一段注家都说是有错的,的确头一句话不好解释,伤寒本自寒下,由这句话就可以解释,医复吐下之,以后他有个寒格,更逆吐下,可见他以前就有寒格、呕吐,什么叫寒格呢?就是寒格于心下,就是胃,胃虚有寒,上边是热,看后边的方剂就知道了,就是胸中烦热,吐,为什么吐呢?是因胃虚有水、寒,就是这么一个病。如果就只有伤寒本自寒下,不好讲,你要看到后边这个寒格,这个寒下就是指寒格说的,寒格,就是寒格于中,热在上,所以他要吐,这时候你再吐,一吐这个内烦就要发生,内烦就是胃不和,本来就要吐,有寒格,你吃吐药,更要吐,所以吃了吐药之后老是要愠愠欲吐,要是下就更不行了,下使胃虚,寒更往上,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嘛,故二个方面造成食入口即吐,比开始的寒格还凶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这节他都论下利呀,但他这条未必下利,但从方剂上看呢肯定有下利,方中干姜人参是补益中气的,(31:18)(37集完)……。
第360条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第361条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第362条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第363条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第364条
下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第365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第366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第367条
下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由于乱吃乱喝,肠胃中有热,到时候就泻利,所以泻利有时是好的一面,腐秽不去嘛,在阳明篇及少阴篇里都讲了,由于热太厉害了,拉了几天没好,就变成痢疾了,今天象这样的病很多。象这段没通过临床不好讲,只有通过临床认识,这句话很奥妙。所以有些注家瞎想,所以陈永兰说过,说仲景这本书呀,越读越有味,方剂越用越有验,真是这样,我的确有体会,此书细腻的很,但有也错,象伤寒本自寒下,恐怕有错。
第368条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卒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这个也是虚寒下利的死证,下利后,指下利已止之后,此时胃陈衰而津液枯竭了,不但手中厥冷,说明胃气已衰,而且脉绝,表明心脏也衰了,卒时就是12个时辰即24小时,要如果在周时,脉逐渐缓,手足温,就是胃气恢复,津液自生,血液也自生,心也不衰竭了,这是准好的,所以下利止,有二种问题,一种是好现象,当时的止是下亡失津液太甚了,胃也太虚了,所以他有脉绝,手足厥冷,这种情况发生,如果胃气逐渐恢复,血液也逐渐恢复,心脏衰竭也逐渐恢复,这是好现象,这个病就要自愈,也有下利止了,无可下之下,是精气怠尽,所以下利止有二种情形。
第369条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这个是热利,伤寒发热,下利发热,而下利次数频繁,一天十几次,脉应该虚,脉不虚反实,这个实是指病实,邪气实,这个非死不可,这个指痢疾的利,不是指水泄,这个不要轻视。
第370条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这个汗出而厥,用四逆汤就可以了,这里用通脉四逆汤恐怕有脉微欲绝四个字,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里面是真寒,外面是无名之火,与366比较,那是下利脉沉而迟,它不是厥,四肢厥冷说明胃气虚,谷气不达于四末,这个是下利清谷,那个也是下利清谷呀,那个身有微热,不也是有外热吗,但是里寒没有这个凶,这个有胃的虚竭的这种反应,所以这个外热不是好现象,是要出汗的,这个汗是脱汗,这里没说脉微欲绝,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不会用通脉四逆汤,
这里呢,寒是真寒,热是寒之极,剩下的残阳跑到外面去了,这是最坏的现象,脉微欲绝,赶紧用通脉四逆汤通脉,此时人参也用不得,人参有微寒。
第371条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通脉四逆是阴寒下利最重的,热利下重,下重是指里急后重了,这几个药相当的好,这个白头翁这个药呀,这几个药都是苦寒,都起都起收敛作用,所以用白头翁,本草上就有,既治痛又治血,所以脓血便用白头翁是相当好的,这个收敛作用,有苦寒消炎,止利止血的作用。我遇到过热利下重,只是用这四个药,白头翁汤可用,要加大黄,这个你们在临床上加没有错的,不用加太多,就搁6克(二两)就行,这里白头翁应该三两,这几个药是等分,全是三两,热利,有脉数下利,有热,或者渴而下利,脉数,都是热利,热重而且下重,这正说的是痢疾,如果有血便呢,下血,这个赤痢呀,这我遇到过,解的就是血汤子,没有粪便,这病厉害,说死就死,这个你要用白头翁加啊胶,妇人在妊娠的时候,下利凶急,白头翁加甘草啊胶汤主之。这个啊胶对这个赤痢非常好,同时加甘草,只要有里急后重加大黄没问题的,没有里急后得就加甘草啊胶,这个方子最常用了,一般的痢疾也有里急后重,我们用白头翁汤就行,有里急后重可以加大黄,如果现柴胡证,就用大柴胡加石膏。
所张仲景的这部书呀,最后是方证,就是方剂的适应症,你非到这个地方不可,所以一般研究仲景的书的人,认为经方不好使,不知道哪个方子治什么病,仲景是让你辨证,他这个方子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候,如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桂枝汤主之,你用别的方子不行,他非常严谨,他辨到最后,最尖端。咱们现在辨证,这个虚的,那个实的,到这个顶点,他不辨,他不会辨,顶点就是方证,太阳病发汗的方子有二十多个,你随便拿个方子发汗行吗?绝对不行。太阳法当发汗,怎么发,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第372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下利腹胀满,是虚胀虚满,这是阴寒下利,身体疼痛,它是表证,这个痢疾,常常外边在表证,一般表证不明显,如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汤主之,所限的是葛根汤证,那恶寒的很呀,脉紧无汗,头痛。这个它没有,只是身上疼的厉害,这个是阴寒下利,这个虽没说下利清谷,准是下利清谷,这时要舍表救里,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第373条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饮水呀,就是指下利而渴,这个饮水不象白虎汤那个渴,那个饮水数升,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里没那么渴,是口干口渴,里有热,热上炎,口干,阴病都口不渴,如果下利渴欲饮,这是热的关系,用白头翁没错的,白头翁的痢疾呀,不光口渴,还有下利烧灼感,都是他的证候,用苦寒药,四味全是。如果热到里实的证候,白头汤就不行了,底下说了
第374条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是谵语,胃不但有热,而且实了,大便硬了,里头有宿屎,这个用小承气汤,如果热的明显用调胃承气汤,如身上有潮热,身上蒸蒸发热,也谵语,可用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的机会很少,小承气汤呢,虽然下利,但里仍然有燥屎,你按他肚子,他拒按。有个老太太,拉痢疾,舌苔黄而干,我准备按按她肚子,从心口往下按,将按下去,老太太拿手直推,我说没关系,直接开了一付承气汤,一付就好了,虽然痢疾,但里头有燥屎下不来。所以说古人说有燥屎,一点不错的。痢疾哪来燥屎呀,它里面就是有,它上面结实,你要拿手按,拒按。所以虚实,你非要诊察清楚。这个谵语是燥屎的一很要肾的征候。谵语就是说胡话。
第375条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这个下利后与上面那个下利后是一样的,下利止后,不应该烦,如果还烦,这个烦不是热,看看它虚实吧,按这个心下当胃的部位,濡软无力,那里头是无实,里头没有燥屎呀,没到胃家实的程度,所以他说是虚寒也,就可以吃栀子豉汤就行了。
到这里下利讲完了,下一次把厥阴篇讲完,再给六经作个总结。
第376条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第377条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其实这是古人的一个看法,它是个规律,胃虚,小便……,所以胃虚的厉害时,一定要用甘草干姜汤,治遗尿,是从这里来的,苓桂术甘汤也是的,从干姜甘草变化来的,即是干姜甘草加茯苓白术,甘草干姜是理中汤的底子嘛,理中利尿,治小便不利,这里说呕而脉弱,小便不利,这节是说,呕而脉弱,都是胃虚,胃虚到了极点,不能自下,也使小便频数,先有微热见厥者难治,由于里虚寒,开始就是说太阴病的表现了,那么阴寒之极,这个
虚热反倒现于外,是最坏的现象,这个后面讲到火论的时候,就是所谓无根之火。而见厥,厥就是胃气沉衰,谷气不能到四末,这个呕而脉弱,小便自利,身有微热见厥,就象不怎么的,其实这个病主要的是身上微热,这是阴寒之极的表现,余阳尽现于外,因为这个而见厥,所以这个病不好治,只有四逆汤这个法子。
第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病很多了,干呕就是不吐食,但是只吐涎沫,涎沫就是胃有停水,头痛,这个水气往上来,冲逆,口吐涎沫,是水的上冲都影响大脑,头痛头晕,这里没有头晕,我就根据这条,我常用吴茱萸汤,不一定吐涎沫,我们问病人,口水多,这也是寒饮往上的表现,或者是胃痛,胃虚停饮,这个水究竟是在胃呀,用吴茱萸汤好使,如临床上美尼尔氏综合征,只要是晕的动也不敢动,一动就要吐,那肯定是吴茱萸汤,这个方子是最常用的方子,这个吴茱萸这个药呀,它去这个水往上冲逆,是最有效不过的,这个药不管它热了些,由于祛水的药都是热药,如干姜生姜,这里有水逆,都因为胃虚,另外搁人参、大枣、生姜,吴茱萸配合生姜,生姜的量挺大,用于制呕去水,人参、大枣呢,是健胃补虚,胃要是不虚,不停水,前面甘草泻心也讲过了,心下痞硬,那个这个方子也有心下痞硬,因为他有人参嘛,人参三两,这里没写出来,因为它不是一个主要证侯,甘草泻心汤有,是因为汗下太厉害了,客气动膈,胃虚了,客气所指的多了,一方邪热的客气,一方面水往上来,这时胃的部位按着心下痞硬,痞硬不是真正胃里头有实,是指水气、热邪的心下痞硬,正是用人参的主要证候,胃虚才有的形景,阳明篇不是有这么一段,心下痞硬者不可下之,下之利不止者死,其实就是指的人参证,也是理中汤证,理中汤证就有心下痞硬,需要健胃补虚,要下,下利遂不止,人就不可救了,如果利止还可以救。所以在临床上遇到心下痞硬,心下痞硬也有实有虚,真正的用大承气汤证,他这个硬呀,拒按,注家都没这么讲,阳明篇里也是的,说承气汤证泻腑,不泻心下,是错的。
这段呢因为胃虚,他停水,去水用吴茱萸、生姜,止呕,一方面也固其根本,胃要不恢复,去水也没用。由于胃虚,水还来,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下去痰水,同时用人参大枣补益胃气,这个方子的意思是这个,这个病很常见。
第379条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这在太阳篇已讲过了,所以发热呀,小柴胡汤解热相当的好,咱们讲柴胡剂时说过,说柴胡证,但见一证必是,不必悉具,心烦喜呕,这个呕是柴胡剂的一个主要证侯,这四个证侯里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个主要证侯,要是发热又是呕,肯定是少阳病,少阳病,是三阳病都有发热了,所以用小柴胡汤。也就是呕是一个证侯,根据各种不同的其它的脉证,治疗是不要样的,所以辨证也是这样的,它这里就是是,通六经辨八纲,就是分虚实寒热,最后呢还得到方症上。这四段都是论呕,前面八节论厥,以下论下利,在这是论呕,很清楚,绝不是厥阴病。
第380条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太阳伤寒应该发汗,大吐大下是误治,里面又没病,故极虚,是指胃说的,复极汗出者,这个虚人,尤其三阴病,这个是指的太阴了,它不会出汗,所以复极汗出者,它都往下去了,这是因为其人外气怫郁,外气怫郁就是身有微热、颜面潮红等,这个外气怫郁不可发汗,却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为这个,其人复极汗出,汗出是因以水发汗,以水怎么发汗?如茶叶水就可以发汗,可能是喝热水温覆取汗。极虚不能发汗,可是这个是一个虚脱现象,大吐大泻之后,大吐使内烦,那么外气怫郁,即使有表证,真正到里极虚的时候,也要舍表救里。前面麻黄桂枝各半汤等表郁轻症也有怫郁情况,但那不是极虚,并且只能解之,绝不可发汗。这个复极汗出是个脱汗,而且水停于胃,从下面的寒冷就知道,极虚就是指太阴的极虚,胃
极虚,水又在里,水性寒,胃中虚冷一定要呕哕不止的,这在阳明病也讲了。
第381条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哕就是我们说的呃逆,也就是说干呕这类的,不吐东西,光出声,这都是胃虚寒的时候多,但也有实证,最后一节就说明这个,气不得下行,往上来,所以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所以我们遇到哕逆之病呀,虚的占多,也有实证,如果大便不通而哕逆,通大便哕逆就好了,这是气不得下行,小便不利也可以致哕逆,利小便就可以好,所以任何一个证侯片面看问题是不行的。比如前面外气怫郁在表,是在表,没有极虚的证候,用小发汗法,是行的,或渴水发汗也行的,但是极虚之候,非舍表救里不可。所以在临床上片面定治疗方法,那十九是错的。得全面看,它这个书呀,无论是太阳病阳明病,都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处处得看脉证。到这里我们把三阳三阴篇讲完了。
六经解—中医奥妙
1、伤寒论的成书背景
这本书前后都是讲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既有六经又有八纲,中医为什么要辨证,而不象西病辨病呢?是因为那时时代太古了,当时没有科学,更没有更好的器械,没法认识病,只能从疾病的反应看问题,即是从症状着问题,是经过长久的观察,而发现一种规律,这是很了不起的,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时代的事,是点点积累的,辨证非常细,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治疗的方法用药。这种规律是永远的客观存在的,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证明了的,是绝对正确的。
但对此种规律是怎样认识呢?古人无法认识,故用诸多设想,或者把现象当本质,如中风,伤寒,中风证,汗出,恶风,就认为是中风邪,把现象当本质,这是错的。但是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现在还研究的中医,其现实意义就在这,这种规律永远都不会变。故我们一定要把这个规律,与古人对规律的认识区别开来。这一套的结论就在《神农本草经》和《伊尹汤液经》上,当然不是伊尹发明的,无数人在长期的试验中得出来的。从《针灸甲乙经》的序言中可以看出,《伤寒论》的序言是假的。王叔和是末晋的人,皇普谧是晋初的人,他们二个人极相近,仲景这个书,皇普谧是看到了,如果有这个序的话,序言上有撰用素问九卷,那么皇普谧不会说仲景论广汤液,可见,在皇普谧的时代还没有这个序言。据我推测估计在南北朝或五代的时候,后人加的。
到后代为伤寒论注解,从成无已开始,根据《内经》给《伤寒论》作注,就因为这个序言,害人不浅。这本书决不是张仲景独出心裁的著作。特别是厥阴病四条,为什么不出治法呢?可见这四条正出自于《汤液经》,仲景对厥阴病的提纲也不满意,要满意的话,后面方剂里头乌梅丸、当归四逆,都应该是厥阴病,虽治疗的是厥,但这条是厥阴,仲景为什么不搁在头前呢,就是因为与提纲不一致,所以单独写后面的一章,就是辨厥利呕哕病脉证并治,王叔和却搞到一块了。
2、六经的本质
六经是这个规律的六个病型,就是表,里,半表半里,是疾病反应的病位,这六个病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是与经络有关系,这是古人的看法。如果搞到经络上,那么就自然而然的对疾病的认识就出了问题了,《内经》上的六经与这书上不一致了,这个书上表里相传,由表传半表半里,再传里,也有由表直接传里,所以有太阳阳明病并,有太阳少阳并病,有少阳阳明并病,没有阳明太阳并病的,都是表里相传,内经不是呀,内经是外经络,内脏腑,都有经络,经络就是表,你看看这就没法说了。所以这个注家也是的,阳明也有表证,太阴也有表证,没有无表证的,这个错误从哪来的呢?就从古人的认识,六个病型,与六个经络,伤寒的恶风,一般的中医的认识,有风邪,有寒邪,在表。这对中医的发展有问题,所以有风邪在这,是治中风的药,都是驱风的药,是有寒邪在这里,是治太阳伤寒的药都是散寒的药,不但把病的认识搞错了,而且把药也搞错了。所以现在人认为,桂枝是驱风邪的,咱们心脏病也用它嘛,它不是驱风邪呀。可是这个风邪寒邪之说,说邪是从表来的,就是风到这来了,寒跑这来了,……怎么能主观的设想呀。至于这个温病呀,也是吴鞠通搞的,又有暑温,又有秋温、春温,这东西中医这么搞下来了,整个理论都歪曲了,越搞越离开事实了。这温病张仲景讲,发热而渴,不恶寒为温病,与太阳病比较。这个渴在这个书上全是里热,又如太阴病,下利不渴者属太阴,渴而下利,热利,用白头翁汤。发热而渴,不恶寒,说明是里热嘛,是什么呢?阳明篇就提了,阳明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但恶热。温病就是阳明病的外证。不就是白虎汤证嘛,太阳说了,发汗不行,否则转成风温,下之不行,只有清热一个办法,虽没明说,但书里头全包含了,又如栀子豉汤,三黄泻心汤,大黄泻心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都是去热的,真要是掌握好了,一样治温病。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所以我说伤寒中风是要不得,但作为太阳病的二种证型是可以的,没有风湿寒邪之说。此书有些是很对的,在规律方面必须要掌握。
3、八纲解
我们认识一下八纲,首先要认识这个位,这个病位,表,就是体表的表,就是人的躯壳,就是人的皮肤,再里头是肌肉,再里头是筋骨,皮与肌肉筋组成的就是体表,在人的最外头,如果疾病反应在这个病位上叫表证,里就指人的肌里头,肌里头就是消化管道,由大小肠胃所组成的消化管道,疾病集中反应在这里头就是里证,那么半表半里,里之外,表之内,就是胸腹腔间,就是一切脏腑,除了脑髓外,都在这里头,这就是半表半里。我们说的八纲,其实是九纲,它有半表半里呀,古人把它包含在表里里头了。
另外呢就是阴阳,咱们说阴证阳证,不是现在辨证说的阴虚阳虚,注家都搞到那里去了,它这个阴阳是指的性,阴性,阳性,就是一个太过,与不及二个方面。人有了病了,生理机能要改变,尤其代谢机能首先改变,一方比健康人太过,另一方面是比健康人不及,现在连证候和脉全是这样,就是太过与不及,太过是发了的兴奋的,亢奋等证状,此为阳性证,反之沉衰的,抑制的,这类的证候叫阴性证,故有了疾病,就会发生这样两类的变化,所以病千变万化不外乎阴阳二大类,但阴阳中还要辨寒热虚实,寒和虚都是不及,都属于阴证之类,热与实都为太过,也都属于阳证之类,阳证中有些特殊的阳性,在辨证上与治疗是有关系的,也要辨。一种是热性的,一种是实性的,虚寒与热实是相对的,这四种都是统属阴阳。所以阳证里头有阳热,阳实,阳实又热叫阳实热,也有阳虚热,阳证中的虚证,但他有热,即虚热证,阴证也是一样的。在病情上说只有阴阳二大类,我们的六经呀,就是反应到表里、半表半里,或阴或阳的六类,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虚实。此书里面仲景即辨六经,又辨八纲,表里阴阳有了,再辨寒热虚实,八纲不就都具备了?
这个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这就构成了治疗的法则了,如太阳病,当发汗,是太阳病治疗的法则了,也可叫治则,热就得用寒药,都是治则,它这个六经以至于寒热虚实,这个治则就出来了,但只有治则不能治病,如太阳病,治则是发汗,用什么发汗呢,还得到方证。所这个书是这样的,先辨六经,六经是六个固定的类型了,然后再分寒热虚实,到这个时候,心里就有数了,知道用哪一类的法则来治疗这一类的病,至于用什么方药还要进一步追,就得辨方证,这个书就是这一套东西。
4、中医辨证及治病的本质
那么我们现在要问这么一名话了,究竟是中医这套辨证的方法,是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呢?治的什么病?这个值得研究,这个中医搞了这些年,还没有人在这里作解释清楚,这是很重要,第一个就根据八纲,比如拿六经说,这六个类型,就是说凡有其病,病位不出表里、半表半里,这是古人的结论,病情不出于阴阳二大类,病形不出于三阴三阳。
这个八纲六经就是万有疾病一般的规律,一般的,不是什么特殊的,如太阳病,太阳病究竟是什么病呀,什么病也不是,但是什么病都可以用它,就是一般的证,凡是一个病要有这个证,中医就用这个方法来治疗,没有错的,这是很说明问题了,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呀,就是咱们说的辨证论治了,就根据张仲景这个书,就是在疾病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中医是这么个精神,这个疾病呀,他有一般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而找出疾病的一个通治的方法,这个方法挺妙的,什么叫通治呀,你看咱们拿一个方子,治很多的病,一个病不能固定一个方子,你就拿太阳病说,无论温病也好,伤寒也好,以及其它的各种疾病,只要发生太阳病,如果是桂枝证用桂枝方,什么病都治,不但症状消失,这个基本疾病也好了,所以中医治病的精神就是在疾病一般的规律的基础上而治一般的疾病,通治的方法,就是这个治病的方法最好,西医现在是非常进步了,但是在疾病一般的规律他知道了,病理生理就是疾病的一般的规律,他解释一般的规律解释得挺好,这是西医对它的认识,可是在这个上面治疗一般的病呀,他还没有。
所以中医古人通过这个临床,通过实践搞出这套东西,非常成功,所以,中医,这个很重要。所以中医要是搞科研,拿一个病固定用一个方子,根本就不成立。中医是在一般的规律上治一般的病,比如用柴胡汤,你只是现柴胡汤证,我就用小柴胡汤,没问题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在这个一般的规律上怎能能治一般的疾病呢?中医有一句话比较好,就是“正邪交争”,这个书上是的,《内经》上也是的,中医认为人体对这个疾病呀,老是与之抗争,事实上也是这样,如果你要是没有这样一套良能呀,那非死不可,人体对外界的刺激有一种非常的抗病的方法,比如说传染病,不是从传染的,没感染的人不是没接触过,就是因为有抗抵力,就是正邪交争。即使有了病了,它还要与它交争,比如表证,就是正与邪交争在体表,怎么个交争法呢,就打算出汗,就想在体表以发汗的方法,把疾病从体表排除,那么这个里证,就打算从里把它排除,或者吐或者下,那么半表半里呢,就想借半表半里各种脏器的功能,而把它排出,如呼吸系、泌尿系等。限于人的自然结构,就与疾病斗争的方式呀,只有这么几种,限于自然力,人体万人相通,所以正与邪斗争离不开这几个方位,所以就固定在一定的病位,病位哪来的呢,还是咱们这个正邪交争,机体的本身还是主导地位,打算这个方面,或者从那个方面解除疾病,除此之外没有了,限于生理自然的结构,这就把这个病位固定了,病位固定了,如果机能亢奋,就是阳性证,机能沉衰就出现阴性证,这六经,六个类型,只要是疾病存在,机体就要斗争,要斗争就不出这个范围。所以我们在疾病的全过程内头,这个六经八纲的反应,始终不会变,而且始终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我们再拿这个治则,根据这个六经八纲生成的来历,还可以理解一个问题,就是中医这套辨证施治呀,正是适应人体的机制,抗病的机制,而使得达到目的。如表证,要发汗而发不出汗,所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表面充斥,一发汗就好了,发汗正达到机体的机理要求。如果出汗了,病还不好怎治呢?中风证就是这样,本来自汗出,达到汗出病还不好,《内经》上也有呀,说这是汗出而邪留,这就是我们这个机能呀,力量达不到,不是他不得汗出,象太阳伤寒,虽机能达到了,可就是出不了汗,你一开其腠理认它出点汗,邪出去就好了,这个中风证虽然出汗,但是它是津气虚嘛,拿《内经》的话是津气虚,什么叫津气呀?人体要想出汗就是谷气,谷气就是津气,就是精微养人之气,虽然出汗,但是津气的质和量,不足以驱邪,反倒出毛病了,汗虽然跑了,邪还乘虚往里头来了,我们在后世方里,就形成二大系别的不同方子,一种是桂枝汤为主的加减,一种是以麻黄汤为主的加减,其它的方子不是治太阳病的,而放在太阳篇里作什么呢?是为了应急之别,所以太阳篇说的最多,病不是固定的,不是太阳病,老是太阳病,随时由于治疗的关系,或者误治,或者传变,研究太阳变病。而且为了发汗,有些可发汗,有些不可发汗,阳明病篇也是,每篇都是这样,反复的说。
再有是辨六经,这个半表半里病,不象表里单纯,表证,无论是太阳病少阴病,都好辨,里证也是一样的,最主要的就是半表半里,如口苦咽干目眩,白虎汤也口苦咽干,也有目眩,他里头有热,顺着孔窍往上来,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这个提纲不够,厥阴篇更成问题了,是不是古人对此一点也不认识,没法认识,半表半里的部位呀,牵连到一切脏腑,你看小柴胡汤就看出来了,或这或那,不好简单的概括,所以少阳篇与厥阴病的提纲都不够全面,只能作个参考,怎么辨呢?这成问题了,有办法,它这个书上呀,除去表里就是半表半里,所以在临床上就采取这个法子,就是说不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的病,也不是用吐下这类的病,剩下的都是半表半里,反应为阳性的为少阳病,阴性为厥阴病,所以这里头有病最容易涉及到其它脏腑,所以不好作提纲。所半表半里的方剂特别的多。
第九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这个霍乱病,这所以叫霍乱,就是病是暴来,挥霍燎乱嘛,上吐下泻这类的病,是个急性传染病,现在这个病少了。
第382条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
主要时上吐下泻,这个病死快的很,脱水人就死了,这里只提出上吐下泻,并没说病的详细情况,第二节说的清楚了。
第383条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这是承上节详述其证,初作象一般的外感伤寒一样,也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同时又有吐利,表里一起来。霍乱是自吐下,不是其它的原因,病一来就自吐下,到了无可吐下,吐利也止,如果病不好,就更发热,起始霍乱先治伤寒,霍乱过去后来就类似伤寒的病,不是好,要是真的好,就不是这样,所以这个病与头前的伤寒也关系了,此为暴吐暴下,就胃肠整个的就吐泻的样子,虽然有表证,要舍表救里,不能管这个表证,不要拿这个当太阳阳明合病,吃葛根汤就坏了。你要是用发汗药,古人有这么一名话,渴而下利,小便不利,渴而下利说明丧失水分了,或者是小便频利数,这都不能发汗,我们太阳阳明合病,它只是有表证,并下利而已,没丧失津液,不是这么渴。所以治疗要救里了,下利太厉害了。
第384条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此为第一节)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第一节说,伤寒其脉微涩,微涩是津液虚,血液不足的样子,这是什么道理呢?伤寒怎么能这样子呢,这是因为他本是霍乱,呕吐下利止,所以现在只剩下伤寒的症状了,这个不是好现象,要是大便干了就好了,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这是指伤寒说了,不是无可下利了,所以吐利止了,再到四五天,到了阴经上,即是到了传里的时候,他要下利了,而且必利,后面有治法。
还有一条就是始终不利了,好了。本呕吐下利也,不可治也。就是说以前是霍乱呕吐下利,而现在是脉微涩而不下利了,脉微涩是下后更虚了,这样子你要好好观察,霍乱后而出现这样脉是正常的,不要瞎治。欲似大便而反矢气,是接着的话,要大便,但是反放矢气,大便还是不利,此属阳明也,这是属于胃气恢复的样子,属于胃,这个阳明是指的胃说,不是指阳明病说的,便必硬,这是胃气恢复,津液还是不很充足,所以脉微涩,但是以后大便慢慢的要硬了。这一条有二个意思,头一个不是个好的样子,虽然暂时了,以后又变成虚寒下利,那还是很严重,第二个是真正的好了,但脉还是微涩,大便硬是因为津液丧失太多了,这是霍乱病的一个特殊情况。
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这上根据上面一条的第二个部分,就是霍乱病已经不吐不下了,脉微涩,逐渐大便要硬
了,下利后,当便硬,这是指霍乱病,要是硬是胃气恢复了,硬者能食者愈,这是胃气慢慢恢复。今反不能食,我认为大吐大下之后,胃气必虚,大便硬,可是不能吃东西,到后经中,颇能食,你还要观察观察,就是头六天不能吃东西,转到后经了,慢慢地可以吃东西了,就是胃气在这时候恢复了,这也没问题了。在后经中,这个一经是指六天,如果过了一日应当愈,否则,虽能食,但病是不好的,还是拉不出屎来,这是不属阳明也。此时要随证治之。但用承气汤的机会很少,可以用蜜煎导的法子,或者麻仁丸这类的。
第385条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这是承上边第三节,即上转入阴必利那节,说是先是呕吐下利,后来呕吐下利止了,可是脉又微又涩,转入阴经又下利了,所以这节又接着说,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利止是指霍乱病呕吐下利之利止,这是不病好了,是亡血,后来又恶寒脉微而复利,就是转入阴证,不发热,就是太阴病的下利,用四逆加人参汤,这是阴寒下利,本来应用人参汤,由于亡血,津液丧失太多了,加人参健胃益气,以滋津液。此条为倒装句。
此条加人参,与白虎汤加人参是要样的。
第386条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霍乱初来,头痛发热,身疼痛,如果欲饮水,渴的厉害,是渴都是胃有热,这是他说热多,可以用五苓散,一方面解表,分解水,水一分解开,吐利也就好了,寒多,不用水者,病一来,他就虚,虚就生寒,一点水也不想喝,虽然也头痛发热身疼痛,应该舍表救里,用理中汤,理中丸不如理中汤,
我就用这个治过,这个白矾这个药非常好。真正的霍乱拉得什么样呢?不是一般的屎,是看不到的。就是红水汤啊!那是没完没了,要不这人怎么渴呢?就这个白矾挺好。白矾这个东西它起一个,它这个东西是挺苦挺酸,可是有这个病的人喝下去呀。我那是没办法了,来我家里头,因为那时我病了,打算在家开一个小药铺算了,养老,打算那么样的。好,到那找不到房子。那时候我在北京认识一个姓马的大夫,他以前在这个华北医学院。他直接跟我说,您老把我带去吧,我在这也搞不出饭吃来。那时来北京考取的大夫,那时在家搞这个自己开业是不很好的,没人找。他直跟我说,那我说好吧。我就带回去了,带回去没等帮他往外介绍事呢,他在我家住这,恩,他就得了。他找我,我在楼道上住,他在楼底下。他就招呼我,他说不好,我说怎么呢?我霍乱了!那阵沈阳闹得最厉害。这就是一个一两点钟的时候,从外面买药也来不及了,那时候市面上还不很太平,我说怎么办呢?还不敢声张,一声张这一家人就坏了,就被隔离开了。我说得了,我就去厨房,我说有没有白矾,我家说有,我就弄了一大块呀,浓浓的我给他弄了一大碗,我说你喝吧。他就喝了,喝完了他就好了。你看这个东西,这个我亲身有体会,白矾这个药最好。
也有的时候真正的虚寒,那是得用理中汤,不到那个地步,他还是有热多的多,那么这个时候我有用白虎人参的机会,也有白虎加人参合用五苓散的机会,五苓散用面粉,另外给他用使白虎加人参,这我都用过。单独的像这个样子,五苓散证、理中汤证呀,比较少见,但是这个方法是对的。他如果要是渴得厉害,这可以表里双解。用这个一方面利水祛热,一方面解表。你像是不渴,不渴这个就是阴证,咱们同学就是说:“下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所以这个时候是一种解热的药不能用,就用这个理中汤。这个理中汤,咱们头前也讲过,就是:人参、甘草、干姜、白术。他是用人参、甘草,这都是健胃安中的药,干姜、白术这是温中祛湿的药,祛水的,所以这个呕吐下利,由于胃中有寒,这个药,它叫理中吗,很好。因为霍乱还是由于胃而来的。
第387条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霍乱这一章挺重要。“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也。”那么这个就是指的是,服用理中汤,吐利是好了,身疼而不休,表证还是不了了。
那么这个呢“当消息和解其外。”消息之,和解之,不要大发汗,只能够用桂枝汤小和者。这个小和者,这个语气也很含蓄呀,就是用桂枝汤也要用小量呢?不要用大量,因为他这个体液丧失太多了,发汗也是微微样的,微似有汗就完了。这跟我们讲的伤寒论是一样的,先救其里,再救其表,里好了,表呢还多少还有一点表证不了了,那么只能用桂枝汤,这没有再大发汗的必要了。
第388条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这条的这个病是相当严重了,这都不是初期了。“吐利汗出,发汗恶寒,四肢拘急,手足逆冷者,四逆汤主之。”既吐又利而又汗出,这个厉害,这个津液那是绝灭了,还有表证“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拘急者就是抽了,这就是津液、体液丧失太厉害了。这个组织失和就要抽了。手足厥冷,这个胃也是虚得厉害,这个体液达不到远处了,血液,所以才厥冷,达不到四末了。你看这个他不用理中汤了,用理中汤,还有人参这都不行,人参这个药苦味微寒,所以我们对这个危急的、真正虚寒的人参不能用了。所以人参汤、人参都是瞎扯。真正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那个大夫用一个独参汤就治,那治不好,这个得改用四逆汤。津液是虚到家,胃也虚得厉害,那么这个吐利汗出是脱汗,是虚脱的样子。这不赶紧用四逆汤这个大力的药,马上这个人就脱了。
第389条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这个更凶,“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四逆汤主之。”这个好在他没有手足厥逆,这个脉微欲绝本来用通脉四逆汤,那么他没有手足厥逆,这个胃气还没有沉衰到家。用四逆汤还行,光脉微欲绝,脉微欲绝就是因为津液丧失太厉害了。他既吐又利,小便还复利,这个丧失人身上体液是多方面的,它有虚脱之象,完了还大汗出。那么里面的是顽固不化的,不但有寒,而且虚。内寒外热,内是真寒,外就是有浮火了。人们就是说无根之火,但是也有一些像上边一样的也许有发热,没有发热大汗出,也是有热之像的。其实呢就他的征候说,他是有热之像,实质呢是虚脱。也只能用四逆汤。也只有那么一个办法,在其他没有。这个比上面的理中汤重得不得了。这要是遇上游医用一些平稳治吐治利的药,是绝对要送命的。决好不了!这地方都非常的好。
第390条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汗汤主之。
 “吐已下断”,这是指着这个第九条说的,我看看那,不是不是,指的第八条,指的第八条说的。这是吃了四逆汤也不吐了也不下了,但是旁的病不好,“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这个还是不好的。脉呢?反微而欲绝,这个就得用通脉四逆汤了。这个是心脏衰竭的现象。吃了四逆汤不是不好一点,好一些,吐利都好了,但还是大汗出,四肢厥冷,还是抽,这个没解决。这纯粹是亡津液、亡血液的一种现象了,要是不敢用大热药这回也不行了。只能用通脉四逆汤、四逆汤,这种方法了。他加猪胆汁更起亢奋作用,所以那时咱们说白通汤加猪胆汁,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我也就从这个地方看出来了。他这个书全是这样,要不然吐已下断你都看不清楚。他就是前边有讲的,底下就有这些话。你像我们头前讲的有许多阳明篇提太阳病,他这个也是。比如上面那个四逆汤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他这个“不解”两字,他这个“不解”两字很有分量。这个不解者,说明吃药而病不解。吃什么药?提出来了“吐已下断”以前有“上吐下泻,汗出而厥,四肢拘急”很定这是第八条的情形,所以他这个书不好读就在这里,顺口读过的是读不出来的。
第391条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吐利发汗”者,又有点吐利,而微微汗出,发汗不是咱们拿药发汗,不是,但是虽然他有点吐利而汗出,但是脉平,脉平者属表里,表里没什么了不起,没什么病。而且呢不大烦躁,而小烦。小烦,这个烦大概都指的胃说的,胃不和者,烦吗。小烦,里头不舒服,所以他那个吐利而微微汗出。阳明病法多汗嘛。这个主要指的这个陈食,才有这个情况,所以这个脉平,没有什么大碍。其他的问题,表里上没有什么特殊的,邪气没有,主要由于什么呢?新虚不胜谷气故也,它得了霍乱这个病,那上肢人家这个,所以胃气所以虚。那么这胃气,新虚没复,这就是瞎吃,那就是不能消化,不能消化,实在胃,小烦,那么呕吐,利,这都是这么来的。那么这个减食就好了,我们不必进行治疗。所以新虚不胜谷气,他没有化谷气的能耐。
这个霍乱就完了,这个霍乱讲得挺好,又紧凑,要点的东西都讲了。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底下劳复易很少了。这个劳复易也不错,不过头一条这个药呀,这个问题我问多少人呀,我学医的时候就问,没人知道这种病。这个恐怕不合理。他说的是啊,就是得了这个伤寒,古人说得伤寒就是热病喽,古人认为这个得大病。如果这个女的得病,男女同床,这个女病就能够易到男人身上,它叫阴阳易吗,这叫阴易。由阴易到男人身上,假如这个病在男人呢,也能易到女人身上,这是个神话,在我看。那么这个伤寒病最愈,人身上带菌,可能传染这个可能,但是不一定由于这个男女同床。所以他这个说法啊,靠不住的。我因为这个我问很多人,讲起这个都很津津有味,但是谁也没说个缘由。古人呢?古人也都是瞎说。我看千金上也是的,那个孙思邈也说得仙天仙地的。但是这事实我看呢,不像有。他这个病是怎么个病呢?
第392条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褌散主之。
“其人身体重,少腹里急。”身上体重我们知道,就是身上停湿了,伤了肾气了。“少腹里急”这个少腹里急有两种问题:一种停水,小腹满;一种有淤血,小腹也满。他也没提什么,当然他这个是蓄水了。或者阴中拘挛,那么小腹拘挛以致于引到前阴,他是下阴,看来是虚伤了肾气,停水,停湿。那么又有虚热冲于上,气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膝胫拘急,这就说明他这个有点抽的样子。这古人说的这是毒闹的。用烧裈散,这更近乎怪诞,这个裈呢,就是所谓中裈就是靠着这个内里头内衣裤的。所以这个现在,我认为这个是怪诞不清。你们看看这个烧裈散,是这么个情形,取妇人中裈,近隐处,剪烧灰。这不这个地方裤子剪下来,把它烧灰存性,煎。这一味,剪下来烧灰,然后呀一方寸匕,就是,现在说是很小分量,因为灰它也轻呀,多少都没有关系。日三服,用水把它合服。小便即利,这东西看来是利小便的。他头前这个证候像是小便不利,停湿停水吗。“其人身体重,少腹里急”看这样是停水。吃这个能利小便,同时阴头微肿,此为欲愈。妇人病取男子裈烧灰一样。这个做个参考吧,后来咱们经过实践,我看这个不合理。我以前给大家讲的时候我也这样说过,可是各医书上都提。所以张仲景这个书有些地方,这个教书的人那,照本往下传,没有的这个东西,就应该应该扬去。
你像这个消渴证呀,由于这个厥阴病他头一节的提纲:“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有些注家撒谎,我就遇着过干消渴的,还有干消渴,就这个地方也有,也有说他遇着过这个的,但这都是医书上,活人中没有遇上这个的。这个咱们留在后头研究,我是不敢说它是真的。这个伤寒病好了,身上带菌还传染,这个伤寒病传染挺厉害。
第393条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这个古人有病之复,复就是重发。这个大病差后就指的伤寒。由于不慎这个劳易,过劳这也犯。也有这个吃劳,所也古人对这个伤寒病后要隔床的。他这个说得劳复者,换言之,不是食劳了。而发烦热可以用枳实栀子豉汤主之。那么有些胀满呢,加枳实。若有宿食者,那就是食劳了,那就是因为食物了。这个准时大便干了。可以加大黄,就是枳实栀子豉再加大黄。就是枳实栀子豉大黄汤。
他这个伤寒病所谓劳复呀,不是又得伤寒病了,不是那样的,它就是又发烧了。又发烦热了,就指的这个。另外呢,从用这个栀子豉汤还是发烦热。发烦热而大便不干,有些这个心中懊恼,肚子有点疼啊,那可以吃栀子豉加枳实。如果大便再干呢,就可以加大黄。他说博棋子五六枚,就那围棋子那么大搁五六个,这是个略略之词,我们一般的药量用不了这么重。就搁六克就行,六克就是切得薄也得五六枚,这个病是常有的,心烦那,摸着脑袋有点烫呀,吃点栀子豉汤,要有胀感呢加枳实,要大便干加大黄。枳实栀子豉汤,就咱们讲的栀子豉汤又加上枳实,“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渣,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你看这书矛盾吧,咱们以前讲那个栀子豉汤,都是吐,得吐者,止后服。这个不是了,来让你吃,多带点出点微汗就好了,所以这个药根本不吐。
咱们以前在太阳篇讲那个吐全是错的,你看这个很明显,该吐的还是吐,不吐的他不说了。其实他就是不吐,那在头前在太阳篇讲的就是错的。咱们讲时,我倒提了,我常用这个方子,不吐。也就是栀子豉汤心中懊恼,有些烦,腹胀满,加枳实。那么胀满再加大便不通呢,再加大黄。再者劳复以食物为最多。
第394条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得了伤寒病,这个不是太阳伤寒,这个指的伤寒病说的。好了以后,由于不善摄生,或者过劳呀,这个吃最厉害,伤寒病我得过,我也更发个热,也是吃的,饿也得戒着点,他要吃过了也发作。那么这个用小柴胡汤最好。这个病没有表里的明显的证候,就是这个人手脚,脸觉得发热。如果脉浮呢,就是有了外感了。那根据这个外感的情况该用什么药用什么药发汗。脉沉的,这是在里,这是食劳,可以也要适应用方剂来泻下。一般泻下也有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用承气汤的机会很少。可见这个柴胡汤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既不关系表和里而有发热,大概都属柴胡证,半表半里吗。发热是阳性证,这都属于少阳病。
第395条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这个也是常见的。这个《金匮要略》里,他这个水气病就是浮肿的。而在腰以下肿利小便,腰以上肿可大汗。我们在门诊中一个小姑娘,他就是眼睛肿,我是给他吃得越婢汤,现在还挺好。所以要是谁腰以下肿的,就是利小便。随着这个部位,也有关系。腰以下肿与这个下焦小便不利有关系,所以利小便就好了。这个大病差后,这个事情很多。他又由于这个代谢没有恢复正常,他有的时候吸收上不好,小便有的排泄不够,有时候有停饮,有时候有浮肿。腰以下的用利尿药,这个方子就是普通的利尿药。他这与瓜蒌和牡蛎,瓜蒌牡蛎散,也是《金匮要略》的方子。这个它是一个滋阴解热的,那么这个大病差后,他由于有水肿他也有烦热,肯定看这个方子是这样,他用的瓜蒌牡蛎吗。其他四味药都是祛水利尿的,泽泻我们知道了,蜀漆也一样,这个蜀漆大量用时要吐的。所以要洗去腥,那么葶苈子,商陆根都是祛水的,海藻。但是他这个药用得挺厉害的,你看商陆根,蜀漆都多少有毒,所以我们要用呢,要我可用五苓散。他如果有烦渴的情形,瓜蒌牡蛎可以用,其他的根据情况,用五苓散,或者用防已茯苓的法子都行。他也只是举了个例子,这个只说利小便,他举了个例子。什么利小便呢?根据情形看吧。他由于小便不利下身肿,你根据情形用利小便的药物,就可以了。不一定限制与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很厉害,尤其蜀漆那个要用不好呢,他吐。葶苈子没问题,葶苈子它祛上边水的,如果有浮肿,有些咳嗽,痰多,这葶苈子可以用。往旁的利尿药加也行呀。这商陆根治水肿是挺有力量的药。但是我们用商陆根也可以用木防已,药也挺好,它没有毛病,这个方子也是举个例子,不一定非用它不可,所以这个方子去水肿是相当有力量。同时他有些烦渴的样子,所以用瓜蒌、牡蛎配合这四个祛水利尿的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