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斯盛

 溪流xiliou 2013-08-25

杨斯盛

百科名片

杨斯盛,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精于商道,于1880年创设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 关爱世人,曾慷慨解囊兴办学校。

编辑本段简介

川沙县志·杨斯盛传
杨斯盛(1851~1908年),号锦春,青墩人。幼丧父母,家贫习泥工,年十三往沪。光绪中,上海江海北关建榷署,因款式新颖,群匠愕却,无人敢承担,斯盛独应之。工成后,大为西人叹赏,于是业务日盛,家渐富裕。自憾失学,先在宗祠设义塾,并捐助至元堂义塾经费,及川沙小学开办费。

编辑本段生平

光绪三十年(1904年)敦请黄炎培、张志鹤、南邑副贡顾次英女,创设广明
杨斯盛半身照

  杨斯盛半身照

小学于上海公共租界新马路,并设师范讲习所。旋即购地于浦东六里桥南,建设浦东中学校,储基金十二万两,先后捐充学费二十余万两。三十年秋,风潮巨灾,海滨人畜,大量淹毙,复捐三千金;又向同业倡募,共得三万元,付修筑海塘,以工代赈,而不居其名。劝募二万余元,创上海水木工同业公所,并筹设水木业小学校。沪杭筑路,将借外债,地方人士力争自力,斯盛斥万金,购路股,并劝同业认购,骤得数万股。建浦东中学时,自南码头至艾家坟,筑石路,长二千八百余丈,以利行人。又浦东绅董议筑路,设路政局,抽渡捐充费,舆情大沸,集众至数千,毁局拆屋,几酝巨祸。斯盛时养病中闻警,扶疾舆往,不数言,众皆散去乃罢渡捐,捐费由斯盛自出。并募同业出资,筑洋泾至陆家渡石路,长十余里。又捐助上海医院建筑费五千元,改筑严家桥任费六千元,凡所捐教育慈善务事业,更难计数。

编辑本段概述

严家桥纯用塞门德土(即今水泥),以钢铁为骨,其用材构造为中国首创之建筑物,斯盛自出心裁,亲往督工,未一月,以劳卒。杨斯盛毁家兴学的事迹,人皆景仰,清学院唐景祟,于丙午(1906年)秋莅沪视学,赠匾额,并奏请朝廷给奖。当部饬呈送事迹,嘉奖衔名时,杨谢而不复,可见其高尚精神。宣统二年(1910年)巡抚程德全又专折奏奖。翌年,赠以盐运使衔,宣付国史馆立传。民国初,地方人士铸立铜像于浦东中学,以为永久纪念。“十年动乱”之中,像被毁。粉碎“四人帮”后,像又重铸,仍立于浦东中学。
【又】《上海建筑施工志·杨斯盛传》(试写稿)

编辑本段成就

杨斯盛(1851~1908),字锦春,小名阿毛,上海川沙八团乡青墩(现蔡路乡)杨家宅人。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十三岁到上海习泥水匠技艺。先后在海关及西人住所从事房屋修建,熟悉西方近代建筑技术。能操英语,识欧美人甚多,尤与英商公平洋行大班阿摩尔思关系密切,为其建造缫丝厂,积累资本。于1880年创设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

编辑本段荣誉

杨以颖敏巧思称著于同业。当时市场上有一批国外进口的窗户玻璃,因尺寸比一般窗框设计缩小一圈,无人肯要,杨用廉价全部买下,在玻璃四周镶一圈木边,全部用到住宅工程上,大受业主欢迎。杨热心帮助同业,为同业所敬重。王发记营造厂承建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为上海首幢安装电梯的砖木结构房屋,建筑难度高,杨毅然为王发记担保,并帮其解决了地基倾斜的技术难题。1891年,英租界当局计划翻造庙宇式的旧海关署屋,新海关为一幢三层建筑,顶部有钟楼,内部装有热水汀,为当时规模最大,式样最新的西式房屋。招商投标消息公布后,同行皆不敢应,独杨一人应标,精心构筑,于1893年落成,轰动沪上。英商爱尔德洋行慕名聘其为打样间(建筑设计)负责人。

编辑本段任职

1894年至1895年间,杨主持重修“鲁班殿”,并于1898年筹建水木工业公所,率先捐款,因同业意见不合,未能建成。1906年再度邀集同业,提出公所的宗旨:“订同业之规则而和解其争讼”,“给医药,施棺榇”等,并请教育家黄炎培莅会演说,意在公所下设立小学、艺徒学校,以培养建筑人才。会上扬喘疾大作,边喘边说边呕血,同业大感动,集成开办费二万元。1908年3月28日,杨被推荐为水木工业公所领袖董事。

编辑本段热心于

杨热心教育事业。1903年3月,捐款助黄炎培筹建川沙小学,两人遂成莫逆之交。同年六月,黄因鼓吹民主思想,被清政府南汇知县逮捕,杨花巨款将黄营救出狱,并资助黄东渡日本避难。杨还于1905年出资为在狱中遇难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下葬。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杨于1904年在公共租界梅白克路(今新昌路)创办广明小学、广明师范讲习所;次年在浦东六里桥购地64亩起建校舍,1907年落成开学,定名“私立浦东中学”,先后捐资二十余万两银子,几乎倾尽全部家产。被人称之“毁家兴学”,“情事与武训略同,而捐款且逾十倍,成绩更远过之”。江苏省主管教育的官员来浦东中学视察,拟奏请奖励,杨笑道:“办学,乃以博青紫邪?”让黄炎培婉言谢复。
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当时浦东地区一些土地占有者在重利诱惑下,争以地售与洋商,沿浦洋栈林立,渐入内陆,有识之士商议筑路为界,限制洋商深入。清政府地方官竟借筑路名义增收摆渡捐,激起民愤,杨即出面议止渡捐,并修筑由洋泾至陆家渡的道路,计长十余里,费用近万金,皆募自同业而不取乡民一文。1905年又捐巨款修筑川沙海塘,清政府拟加褒奖,杨又谢而不复。
浦东严家桥垂圯,行人不便,杨此时已病重,仍出资六千元助建。桥身用刚传入上海的水泥,而以钢骨为骨干建造,杨每日坚持前往工地指挥,不胜劳累,终于1908年4月30日逝世,享年57岁。次日,《申报》以《工界伟人逝世》为题刊载这一消息。杨逝世后,清政府授以花翎运同衔、盐运使衔,赐四品官及“皇封诰命”匾额,名列《清史稿》。辛亥革命起,黎元洪,袁世凯先后以大总统名义批令为杨铸造铜像立于浦东中学校园内。
杨在经营营造厂期间,带出一批高徒,如顾兰洲(后自开顾兰记营造厂)、赵增涛(后自开赵新记营造厂)、张来堂(后自开张兰记营造厂)等等,他们形成了上海建筑行业中举足轻重的“浦东帮”,使浦东川沙成为上海建筑人才荟萃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