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应轩医案 ㈠四逆汤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 石某,男,59岁,2006年11月10日初诊。 因患贲门癌,在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发生良性狭窄,经扩张后,可能发生内出血,血压80/60mmHg而再次住院治疗。在住院治疗期间,先后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706代血浆(剂量不详),花费近2000元。最后医院让其输血,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其费用而出院。刚出院到家,请余诊治。 刻诊:面色光白,手足冰冷,自汗出,口中和,少气、懒言,舌质淡,舌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微细。 综合分析:身在基层,看到如此危急重症,有阴阳离决之险,遂不为西医病名(贲门癌)所囿,决定留人治病,辨为太阴病,急予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处方: 制附子(先煎)6g,干姜6g,甘草6g,急煎,少量频服。 结果:次日早上,我起早到病人家复诊,其服药后,面色红润,手足转暖,汗已止,危象顿除,测血压90/60mmHg。因患者前年到甘肃打工,带回有岷当归、黄芪,遂嘱其家人用3把黄芪,1把当归,煎服,当茶饮。服1个月余,身体逐渐康复。现在仍健在,并放羊饮奶如常人样生活。 按语:有是证,用是方,用是药,可参考现代医学的检查,为我所用,不能囿于西医的病名,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和真谛。前人云《伤寒论》为活人书,信矣。 ㈡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 刘某,60岁,2006年8月12日初诊。 曾有心房纤颤病史,3个月前不慎摔倒,经某市医院检查,X线诊断腰椎轻微骨折,嘱卧床休息,现已能起床运动。因头晕、心悸求诊,测血压120/80mmHg,口中和,四逆、纳差、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弦微细,叁伍不调。 综合分析:据纳差、便溏、四逆、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弦微细,辨为太阴病,脉微提示阳气虚,脉细提示阴血不足,方用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疗。 处方:附子(先煎)l0g,干姜l0g,党参l0g,麦冬l0g,五味子l0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炙甘草6g,3剂。 结果:服3剂后,头晕、心悸止,诸证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语:经辨证为气血阴阳俱不足,用四逆汤回阳救逆,生脉饮补阴血不足,加龙牡以止心悸,疗效之好实出人意料之外。“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信不诬也,经方真是对病神方。 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 侯某,女,41岁,2005年4月1日初诊。 因患肺癌,经化疗后病情较稳定。但面色黧黑,下肢微肿,四逆、头晕、口干苦、便干、心烦、腰部有沉重感,舌淡苔白,脉沉弦细。 辨证分析:口干苦、四逆、心烦、便干、辨为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因头晕,脚微肿,腰部沉重感,舌淡苔白,脉沉弦细,辨为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辨为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合并血虚水盛。 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g,黄芩l0g,桂枝l0g,干姜l0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当归l0g,白芍l0g,川芎6g,茯苓l0g,苍术l0g,泽泻15g,肉苁蓉30g。7剂,水煎服。 结果:上方服3剂时,疗效不明显。7剂服完,诸证减轻,面部黄褐斑逐渐消退。服完10剂时,诸证消失,容颜焕发,面目焕然一新,其亲朋好友都不敢贸然相认。 按语:此案是我到京跟冯师进修学习半月后,而独立治疗的医案。我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不被西医肺癌的诊断所吓倒,客观冷静地分析临床症状,大胆地据证用药。从而证明《伤寒论》第317条:“病与药相应者,乃服之”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胡老学说辨方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真是可师可法。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45.胡希恕的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