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13-08-25

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㈠麻黄附子细辛汤

唐某,女性,40岁,1980119日初诊。

19793月出现哮喘,经中西药治疗不缓解。前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38剂无效。

近症见: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背恶寒、但欲寐,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脉沉弦细,舌苔白根腻。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背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表证。脉弦细,但欲寐,少阴病。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脉沉,舌苔白根腻,里有痰饮证。口干不思饮,大便干,津虚饮停。

综合分析:少阴表证挟饮。治以温阳解表、祛寒化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先煎)6g

结果:上药服3剂,鼻塞明显好转,头痛减。增加附子用量,经服2个多月,喘平。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

㈡桂枝加附子汤方

任某,女,33岁,1966325日初诊。曾因腰背痛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

近症见: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痛,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恶寒,易汗出,头痛,中风证。下肢关节胀疼,手麻,脉沉细,舌质淡,舌苔白,四肢逆冷,乏力,阴虚寒证。头晕、目胀,表不解、气上冲,桂枝证。

综合分析:证属在表之阴证,为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处方:

桂枝l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l0g,大枣4枚,制附片(先煎)l0g

结果:上药服3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㈢甘草附子汤方

任某,女,33岁,1966325日初诊。

八九年来腰背疼痛,经X线拍片确诊为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近症见:常有头昏头痛、目胀、下肢关节痛、手麻木、全身无力、四肢逆冷,舌苔白润,脉沉细。

头痛,头昏,目胀,邪在表气上冲证。四肢逆冷,全身无力,阴虚寒证。脉沉细,下肢关节痛、手麻木,寒湿。

综合分析:此属少阴挟湿痹痛,治以温化寒湿,与甘草附子汤加芍药大枣。处方:

桂枝l0g,白芍l0g,生姜l0g,大枣4枚,炙甘草6g,苍术l0g,炮附子(先煎)12g

结果:上药服6剂,腰痛稍减,他症无变化。上方加茯苓12g继服。1周后痛麻皆减,继服原方。

415日来诊时,痛麻已不明显,天气变化时也不加重。

按:临床痹症多长期不愈,往往有血虚血瘀,故加芍药补血活血,以利于通痹活络。临床桂枝汤加茯苓白术附子更为常用。

㈣真武汤方

陈某,男性,41岁,196628日初诊。

头晕、左肩背痛3个月余,经X线摄片提示第6颈椎增生。

近症见:头晕,心悸,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夜尿较频,舌苔白根腻,脉沉滑。

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表证。脉沉滑、舌苔白根腻,头晕,心悸,夜尿频,里虚寒夹饮。

综合分析:此属少阴太阴合病,寒湿痹阻,阳虚水气上犯,为真武汤方证。处方:

茯苓12g,白芍10g,生姜l0g,白术l0g,炮附子(先煎)6g

结果:上药服3剂,头晕减,他症变化不明显。前方加桂枝l0g,炙甘草10g,增炮附子为l0g。服1周,肩背痛减。继渐增附子用量至15g,服2个月诸症皆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