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陌上居士 2013-08-28

文、图、昕燕居室主

   为了详尽还原潼关故城遗址,所以“书接上回”,读者们可随同我考察的脚步继续潼关故城之旅。上回说的是潼关西城墙和北城墙西段,今说潼关北城墙东段及潼关东门、南门、南城墙遗址。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北城墙东段遗址,顶部平整部是老城墙原基,下面图片还原老城墙顶部。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老城墙顶部1941年时的样子,图中正是国民军在垛口抵御日寇的英姿! 

    考察完潼关北门遗址一路往东而行,考察潼关北城墙东段遗址。穿过潼关黄河景区附近一片民居徐徐向东,就看到了这段北城墙。潼关北城墙遗址是目前潼关故城城墙保存最长的一段。期间虽然有公路和民居割段,但是这段城墙因为北临黄河,所以大多作为民居后围墙而幸存了下来!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北城墙东段遗址,夯土雄浑!图中人为我路遇的连云港籍驴友共同考察。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北城墙东段遗址条石基础特写,因为北城墙紧邻黄河而建,为防黄河汛期洪水冲刷,所以基础为条石砌筑!那个楔形石孔,是为了加固连接条石而为,楔形石孔过去浇入铁水增加坚固,这就是“固若金汤”的由来!那些铁块在大炼钢铁之时被搜刮尽无!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北城墙东段遗址顶部垮塌特写,那些巨大土块不是水泥,而是坚固之原米浆混合物,明显可以看出此段城墙曾经作为民居院墙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北城墙东段遗址旁民居残存建筑构件脊兽鸱吻,此脊兽是龙之九子之一,传说能望远,即置于屋顶。笔者根据民居比城墙晚的时间推断,此脊兽时代应为清末至民国。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北城墙东段遗址旁残破民居,民居马头墙上是一寿字铁饰。民居时代清末至民国。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老潼关港口水文站故址,年代五十年代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用老城砖修筑的民居门楼,五十年代末。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北城墙东段遗址,我从西往东沿城墙顶而行,走了一段过过水文站后,路成为死路,虽然已看到东门遗址但是再也无法前行,遂改为沿墙而下到公路边,这是本次考察第一个“下马威”障碍!艰苦仍在后面!下了城墙,这段北墙土体垮塌已似一座土山,不仔细辨认会误判为黄土山!墙下是国道。此段考察路途艰险!但是为了仔细查看,只有亲自走进城墙方能感受历史岁月的质感!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绕了半天终于到了潼关东门遗址
    潼关东门遗址在2000年左右就被保护性重修,但是因为游人稀少或者其他诸多原因,此院落终年不对外开放,有住户在内居住,有数只“大黄”看门!东门瓮城遗址保护现状因为起步较早,所以比西门瓮城保护现状更佳!余2000年左右曾进去过,马道尤存,而今院内究竟是何摸样?只能隔墙而叹了!图中最高处土体应该是原东门箭楼遗址!下面来张东门旧照对比!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东门旧照英姿!东门实际建造于东北城墙拐角处,北临黄河,东城墙沿东山一路往上向南而去,地势在诸城门中最为险要,这才是真正的天险!图中门楼是东门箭楼,下面就是古道,一路上坡!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金陡关

      在潼关城东门外约1500米处。还有金陡关拱卫潼关城,此关今已不存,不知故址还在否?我因时间紧迫未能一探!金陡关北临黄河天险,南依牛头山源,用砖砌筑高墙,是古潼关门户。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字迹丰满圆润,苍劲有力,均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手笔。关隘当险而立,高原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入关经第一寨,始见潼关东门。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东山红楼观和新修的城楼景区,那个最高的城楼处应该是原东城墙遗址区了。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东山荆棘中俯视黄河,荆棘曾深深扎入了我的手中
    过了东门遗址我和驴友准备上山一路找寻东城墙遗址,谁知这是此行程最大一错误,因为无路,我们攀土塬而上,山势陡峭,几乎是手足并用耗时2个小时方登上东山顶!真能感叹此地天险也!整个东城墙原来就是顺山势而修,上面潼关东门老图即可看出,因此此行极为险要!谁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东山上找了半天,竟无法找到东城墙遗址!因为修建高速、整治滑坡等等过多原委,东城墙遗址已经几乎全部消失掉了!这是乡野考察者们的最大遗憾了!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下了东山远观西山南城墙遗址,西山南城墙也是蜿蜒顺山势而建!极其险要!最右侧是老铁路桥墩,下面来张老图对比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西山南城墙,图中可以看出蜿蜒顺山势往上而建,图中是老铁路,今已改,民国老桥今剩桥墩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图中左侧土体即为南城墙瓮城东部遗迹,一路向东蜿蜒而上东山。铁路是新修,竟从潼关南门瓮城上直接越过!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远处土体是南城墙东段部分,旁是民居,民居墙体亦用老城砖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南门瓮城东南拐角处残留墙体,余仔细辨认夯筑土体断定为南门瓮城城墙遗址部分!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1941年潼关南门旧照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远处拱形门洞即为潼关南门,可对比上图。此图是余去年春节所摄,谁知今年春联变黄色,余更不愿进去打扰也没再次拍摄!我在其他资料中知道,此院落内住有一对老夫妇,想必已有老人故去了。因为有人居住,所以潼关南门得以幸存,成为潼关今天几乎唯一现存城门!这是历史莫大的玩笑,再看看今天,南门城楼上被新修的铁路拦腰而过,已破坏殆尽!民国时铁路是从南门北边穿墙而过的。物转星移,历史变迁,沧海桑田!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南城墙南门西边南墙遗址,墙后也有院落,城墙被重复利用,成为民居院墙!【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南水关今照,去年已来过,今天南水关下不出所料还是垃圾拥塞!
【原】潼关故城考察记之二 - 昕燕居室主 - 昕语间
潼关南水关旧照,蜿蜒向上的是南城墙西段
   余在去年【原潼关怀古系列日志】已详细记录南水关和南门遗址,故不再走进去实地考察,为了保持潼关故城日志完整,所以再次记录南水关和南门遗址!至此两集潼关城墙日志已几乎完整记录潼关城墙全貌!下集将继续对潼关故城内作本次考察,我又重游了城内水泊巷,有新的发现!敬请期待! 本博原创图片,都为手机所摄,清晰度难免模糊,另外余非专业人士,潼关故城遗迹资料,敬请方家补遗,在此感激不尽!我想我在这里耗费精力心血所考察、所记录的潼关怀古城墙系列日志,目前几乎是媒体中所能看到古潼关的最为详实的资料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癸巳孟春正月十四于中州机场外昕语间记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