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美容妙方

 东方小城 2013-08-28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那么刚才我们也讨论过,现在重复的说一下。有些人靠吃丹药,靠各种舌根的修法,还有些特别的方法,因为一般人不大了解,不需要去讲它了,讲它了更麻烦。讲它呀,本来大家心里头很干净,一讲把你染污坏了,所以不必听它了。主要他讲的原理,味道这个味觉靠舌头靠味觉来尝到。

“舌非入无端”舌头的味道平常舌头是没有味,淡味。所以人生的滋味最好是淡,我们古人呢,拿这个道理变成人生的修养,一个人做人一辈子淡,能够淡是人的本色,能够做到这样就成功了。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平淡。人生把自己做到平淡无奇,就是最大的成就了,所以人生最难得是平淡。因此讲朋友的交往,我们中国文化的教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人与人之间修养。这是学问,很深的,换一个名称就叫学问了。所以人际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中国人叫社会。所谓朋友之道就是社会,朋友这一伦五伦里头就是代表了社会,并不是说在五伦之外还要再加一伦叫社会伦,没有这回事,那就是根本不懂五伦,朋友这一伦包括了就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人际之间,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永远是平淡,从认识开始,从小孩子开始,一直到老了还是这样,不过分,那永远是好。

所以孔子讲历史上一个人宴平仲,善于人际交往,久而敬之。孔子最佩服他,宴平仲就是宴子,宴婴,历史上有名,孔子啊,老子啊,他是宴子,齐国的宰相,有名的矮子,小矮子,长不满三尺,历史上有名,不晓得比日本那个矮人还要矮,可是是一个名宰相,贤相。和孔子俩个是好朋友,孔子很佩服它,所以宴平仲,善与人交,很善于跟人家做朋友,久而敬之,对朋友年龄越大,朋友往返越多呢,越对朋友恭敬,越讲礼貌,越客气,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越好,就是敬。所以我们经常讲夫妇之道相敬如宾,永远同讲恋爱那个时候,男的你看这些年青人等女朋友,电影院门口买一张票站一个钟头,气得要命,女朋友来了,一点都不生气,“对不起啊,我有事。”“没关系”。结了婚以后,那不揍死她才怪呢!假使永远都象讲恋爱那么两方面相处,当然也不能光要求男同学啊,女同学也要注意自己啊,相敬如宾,敬,这个道理就是归于平淡,平淡就是本分。淡与不淡是舌头的味道,本味,世界上的本味就是淡。

讲到这里,又想起一件,道家有个修法,专门吃淡斋。在台湾有没有人试过不清楚,我最近几十年很少听到,在我们当年很多。有些人,这位修道的,吃淡斋,怎么讲?也不吃盐也不吃糖,什么味?饭就是白水饭,菜就是白水菜,什么都不放,这个也叫持斋的人。当年我们没有注意,也有觉的道貌岸然哪,也有老太太,噢,这是有道之士,她是吃淡斋的呀!我们听到,好象小的时候肃然起敬,也搞不清楚,后来才懂。现在假使我知道有人,就要研究研究了,是不是会肠胃秘结?大便秘结?因为里面油都没有,脂肪都没有,很困难,是不是其他方面有什么问题?要药物来补充的?那古人我们那个小的时候,吃淡斋的碰到,还蛮多,现在很少见了,这一门教。有些听了不要去试验,千万不要试验。所以有许多故事啊,中国文化老的一辈子人不敢跟你们年青人讲,讲了以后你们就去摸,摸了以后又去创一教,等一下又变成什么道,又报纸上当祖师去了,很可怕,现在人。

所以这个舌根的味道,舌入,他说舌根吃这些进来,舌头“非入”不靠东西进来,“无端”那没有理由,无端就是没有头绪的,讲不出来,那么舌头本来味道是淡的。“因味生觉了”,舌头来是淡的,舌头的本味一天到晚是淡然无味。

假使我们早上起来舌头觉得发苦,就是发炎了。或者胃有炎,消化不良啊,或者嘴里每个人早上起来都有股怪味的,都是有问题,不是肠胃就是肝脏。如果一个人早晨自己起来,嘴巴张开自己闻自己,至少吐一滴口水在手心自己闻一下看,哎哟,人有什么可爱?自己闻自己臭得要命,那个味道真是难闻,可是它是美容品啊。小姐们听着啊,不要擦什么珍珠粉啊,每天早晨起来,最臭的第一口的口水吐在手心,然后把它擦烫在脸上一擦,保你是美容品,一百天擦下来返老还童,比珍珠粉还厉害,真的呀,绝不骗你,这也是一法,我讲《楞严经》随便楞出来了。如果我要传道,你没有交一万块,我不会传给你的,不要轻易看了,那是真的呀,这也是道家的人传的。的确有作用,的确有作用的。所以擦脸并不是空的擦擦,一定要那个早晨的,那么古人怎么办呢?所以说古人有许多女的修道,五六十岁的老太太看起只二三十岁的人,她有方法,这也是道家的。小姐们注意啊,都欠我一万块钱,七颗黄豆含在嘴里,不过很难办了,含着来睡觉,睡醒了,早晨那个豆啊在嘴里有,胃里头,在肠胃内部就有热气,它自然融化,然后一咬就变成豆浆了,自己做的豆浆。可是那个豆浆加上自己肠胃内在的臭味和豆浆的臭味混合啊,自己吐出来味道之难闻啊!你反正练个气功,不问不闻。这个搓烫擦脸,搓烫脸上整个要发电使它,先要从中间擦起,这样擦出来,打坐以后这样擦法,一直到耳朵,你修上一百天,保你面如冠玉,古文的形容,你的脸色象一块玉一样光润,这也是道家一法啊!法门多得很,为什么带出来?好象是笑话一样,我刚才故意跟大家开玩笑说是传道。

因为我当时听来是一个老太太,是有道之士,我还特别去拜她,传了很多法门。这个老太太据当时人告诉我说是贵州人,说她是个剑仙,不过我还没有看到放出白光一道飞剑来。可是不管,我那个时候求道啊,何必考察?只要人家说她有道啊,我就跪下来磕头就是。学完了,真的假的再说,自己的心里这叫“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数(素)”的,一定何必要先弄清楚呢?学会了自己研究对与不对,这是学佛的精神,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样学的,知非即舍,舍掉,不对,不要就是,不练就是,所以知道的很多。那么她的确,人家说她那个时候,现在想想还年轻啊,那个这个我们一听,这个老太太六十几,在我们看到好大的年纪呀,怎么看起就是三十岁的样子,那个脸型这个皮肤亮,就是这样,那是我亲眼看到,的确如此。那么这个法门是她同我讲的,她同我讲了以后,我自己翻道书,古书上药书上也看到。中国人所谓修道的人学佛的人有一句话,得诀归来好看书,有了老师传授以后,回来书就看懂了,不然看书马马虎虎就过去了,过去也看过,看过不留意它,所以修道的人有一句名言,得诀归来好看书,才看懂了道书,才看懂了佛经,听懂她讲了才懂,这个经验如此。

所以现在我们为了舌头啊,用舌头讲话又说舌头,这是很残忍。“因味生觉了”,这个舌头的作用,因为有味道才有感受出来。“味亡了无有”,味道没有了,舌头本身是淡味,什么都没有。文殊菩萨说,客气一点:“请问”,不客气一点:“试问”,试问你们请问你们,在淡中间怎么样悟道?云何获圆通?云何不是否定的话,不是批驳了说不对哟,也并没有说对哟,这两个字是用词妙,妙到极点了。所以要你去参,在这个中间怎么样能够圆满通达?证得菩提。好,现在身体的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