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写同旁联 有趣的偏旁联

 向春阁 2013-08-31

       赵磊
    
    儿时,邻居有位朱姓的老先生,国学根底深厚,家里的藏书不少,尤以城砖厚的《古文辞类纂》最为显眼,说话间常不经意地带出“子乎者也”,夫妻间也常以成语相互戏谑,旁人不明就里,他俩却哈哈大笑,颇为得意。朱伯伯常指点我们一班小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知识,如,汉字共有多少字,汉字的字形结构、美学价值,等等。
    
    一日,朱伯伯说起古代文人以诗文酬和的事,他说古人逞强争胜,时常互相提出苛刻的要求,如要求通篇全用一个偏旁的字,而且要有内容、有意境。真是匪夷所思!我想了半夜,也没有想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更不要说成篇的诗文了。如今,他举的例子全忘了,但用同一偏旁写作诗文的难处,我在孩提时代就尝到了。
    
    进入工厂之后,遇见一位李姓的厂长,他曾在旗篷店工作,见多识广,能徒手用黄布剪出汉字,真草隶篆,无所不能,且小大由之,往红丝绒上一贴,再缀以流苏,就成为一面精美的锦旗。不仅如此,他还能脱口说出一些与汉字偏旁有关的有趣文辞,如:“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说起同旁对联,也是头头是道。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便更留心于文字字形的妙处,陆续读到一些同旁的对联,才感到朱伯伯所言不虚。比较经典的如:“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这是上下两联同用“走之底”的;“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逝远,返迴达道游逍遥”,上联用“宝盖头”,下联用了“走之底”。均清新可读,意味隽永。
    
    传说黄庭坚曾写过一首“同旁诗”,每句一个偏旁: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草菜荒蒙茏,室屋壅尘坌。僮仆侍偪侧,泾渭清浊混。
    
    2002年中央电视台曾征集春联,上联为:江河湖海浪淘沙波涛汹涌。应征作品蜂拥而至,获得一等奖的下联为:“汀浦滨滩潮漫浒洲渚沉浮”,全为“三点水”,对仗工整。其他获奖的佳作也颇为工巧,富有创意,如用“日字旁”的:“晨暮晦晴春易景时日恒昌”;用“木字旁”的:“桃李桑榆村植树林木荣森”;用“山字旁”的:“崇山峻岭峦峙嶂峰岳巍峨”;用“宝盖头”的:“寓宇宫宅家宿客寝室安宁”。最出人意料的是用“女字旁”的:“姨姐嫂姑姝嫁婿姊妹娉婷”。可惜我是事后才知晓的,错过了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
    
    今年初,汇集纺织百年历史的上海纺织博物馆开幕了,我不禁技痒,特地用与纺织关系最为密切的“绞丝旁”写了一副同旁联,以为祝贺:納綜纑紝綹綅繒緆,絡編絪縕緋紺緒統;紹纉紡織緙紩綱維,繪繡繽紛絢紑縹緗。
    
    32个“绞丝旁”字的大致意思是:汇集各种珍贵的纺织品,反映出纺织业的历史;继承纺织的工艺和传统,描绘更加绚丽的未来。以此表达一名纺织员工欣喜的心意,也了却了40多年来学写同旁联的心愿。


有趣的偏旁联
  趣联中有一类是偏旁联,它的特点是有时各以不同的偏旁对,有时又以相同的偏旁对。请看下列偏旁联,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江浦波涛浸沙洲,纺纱细线缝绫缎。
  湖泊澄清波漾漾,江河混浊浪滔滔。
  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
  阅读之后,看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来了吗?
第一联是上下两联相对位置上的汉字偏旁相同,且没有重复的;
第二联是上联七个字都是"两(三)点水",下联七个字都是"绞丝旁";
第三联和第四联上下两联的偏旁各自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