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炭疽病!!! 简 介 英文名 Watermelon anthracnose 病原 葫芦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 Mont.)Arx,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危害 炭疽病是瓜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以为害西瓜最重。发病田块损失10%~30%,重的田块损失在60%以上,严重时能引起绝收。 分布 西瓜各产区都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西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熟,在叶蔓、果实上均可发生。 (1)苗期:幼苗发病时,近地面茎蔓变成黑褐色,缢缩猝倒。 (2)叶片:叶片受害时,初为小的黄色水渍状圆斑,以后扩大变成褐色。病斑周围有一紫黑色圈,其上生长小黑点或粉红黏稠物病斑逐渐扩大,相互连接成片,干燥时破碎,使叶片枯死。 (3)叶柄、果柄:叶柄上和茎蔓上会呈现狭长的褐色凹陷病痕,病痕扩展茎蔓逐渐死亡。若果柄发病幼果颜色深暗,逐渐萎缩致死。 (4)果实:成熟果实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环状,以后呈凹陷圆斑其上着生许多环状排列小点,潮湿时病部覆盖有粉红色黏稠的分生孢子团。幼果染病后呈畸形,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 病原物 分生孢子盘初为埋生,红褐色,后突破表皮。呈黑褐色。分生孢子梗圆筒状,无色,单胞,大小(20~25)微米×(2.5~3.0)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形,大小(14~20)微米×(5.0~6.0)微米。萌发产生芽管1~2根,顶端生附着胞,附着胞暗色,近圆形。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越冬后的病原能很快发育,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原主要依靠雨水的飞溅和流动传播。因此,近地面叶片首先发病。如种子带菌则能直接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发病。种子带菌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受侵。西瓜发病后,病部又产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 发生因素 (1)环境:气温20~24℃,相对湿度90~95%适其发病。气温高于28℃,湿度低于54%,发病轻或不发病。 (2)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重茬地发病重。重病田或雨后收获的西瓜在贮运过程中也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海农6号、新澄1号、新克、蜜桂等。目前生产用种抗1、3号小种的较多,应注意选育抵抗2号小种的品种。②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栽培管理上坚持3~4年深耕。③采用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的堆肥;施足基肥精细整地,保证排灌畅通。④培育壮苗,栽植后及时理蔓整枝,果实下垫麦秸避免直接接触土壤。清洁田园,拉秧后及时消毁病残体。⑤选择沙质土,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积水,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2)物理防治:用50~55℃温水烫种10分钟。夏季高温期深翻土壤25厘米,然后铺地膜,持续10~15天,地温可达50℃以上,可较好地杀死土壤中的炭疽病菌。 (3)药剂防治:①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硫酸链霉素100~150倍液浸种10~15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②用20%种衣剂对瓜种包衣。或用50%福镁双或25%甲霜灵按种子量0.3%~0.4%拌种。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100配成毒土,用1.25k克/平方米,撒于地面与土壤混匀,消毒土壤。④在发病初期及时喷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15%粉锈灵1000倍液,或20%施宝灵3000倍液,或60%百菌通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70%代森猛锌500倍液,或50%施保功500倍液。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4次,轮流交替用药,防治效果比较好。⑤棚室湿度大时用45%的百菌清烟剂3.75~4.5千克/公顷,傍晚闭棚室前将药分成4~5份均匀置于棚室内,用火点燃,着烟后闭棚室熏杀1~2个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