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群众中去】徐进和他的“养牛扶贫计划”

 耐晗 2013-09-06

         【到群众中去】徐进和他的“养牛扶贫计划” 

                   http://cctv.cntv.cn/lm/xinwenlianbo/20130714.shtml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导语)扶贫一直是贵州省的“头号难题”,今年二月,贵州省组建了三万多名干部组成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下到全省六千多个行政村,为村民致富找点子、想办法。来自贵州省委组织部的徐进,驻村至今已经有四个多月了。

徐进是贵州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今年二月,他和另外四名工作队员来到了贞丰县白层镇,这里是国家二类贫困镇,徐进他们驻点的是全镇最贫困的巧苗村,全村940人,年人均纯收入只有三千多元。刚驻村时,工作队带了两箱方便面,准备走村串户的时候吃,没想到,去村民家讨热水,人家却不给。

【同期声】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  徐进

这个老乡说要开水没有,我不给泡方便面。来我们家就要在我们家吃饭,后来我才知道,咱们当地布依族少数民族,特别热情好客,当地有一句话,碗端不在一起,话就说不到一块。

有了这次教训,徐进他们每次进村入户,都会割上几斤肉、买点青菜,和村民在一个锅里吃饭。大家熟悉之后徐进发现,从2009年省里启动农村危旧房改造后,村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得到了补助款,陆续盖起了新房。眼下,大部分人的吃住已经解决,缺少现金收入是他们的最大难题,当地种植较多的甘蔗,却不挣钱。

【同期声】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  徐进

我当时真是眼前一亮,如果用这些甘蔗尾叶来养牛,如果每家每户养上五头八头的,每年不是能增收三万吗。实际上用甘蔗叶喂牛,在广西这一边已经比较普遍了。

徐进他们立即走访了县城三个大型牛市场,发现当地的肉牛市场空间很大。但工作队去村民家里一问,10家却有7家不想养。

【走访现场声】徐进:想不想搞点养殖

贵州省贞丰县白层镇巧苗村村民1:要有本钱   我家养不了   没有本钱

贵州省贞丰县白层镇巧苗村村民2:我玉米种多了   地多了    我怕养起来没有人照顾   赚不到钱     回不了本    

走访了一两个月,终于有22户村民动心了,但养牛本钱从哪里来呢?当地今年的扶贫资金,年初早已做好规划,工作队想要钱,只能自己想办法。后来,徐进和省里一家基金会联系上了,由他们贴息为村民送来130万贷款,但这笔钱跟普通贷款不一样,需要担保公司介入,向村民收取百分之三的保费,才能放款。知道这个消息,原来答应要养牛的村民不想养了。

【现场声】贵州省贞丰县白层镇巧苗村村民

1、这个你们个人考虑,你们可以你们就养,要是交3%(的保费)我不养了

2、因为那么多年,确实有时候一头牛能赚几百、千把块钱,有时候甚至挣不了钱,亏本的时候也有,

徐进又把村民们的困难反映给了那家基金会,最终,基金会免除了这笔担保费。眼下,钱已经打到了村民的账户,这个月底就可以去买牛了。

【同期声】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  徐进

实际看下来没想到老百姓这么多困难,有的没技术,有的没资金,有的没条件,这时候我们感觉我们好的点子, 没有跟老百姓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要融合结合到一起,我们跟老百姓必须要在一块儿,我们要做游水的鱼,而不是点水的蜻蜓。

【编后语】干部脚沾泥,群众心有底。一句“不做点水的蜻蜓,做游水的鱼”,既形象地表达了干部转作风,要有真正沉潜下去的自觉,更道出了干群关系本就应该是鱼水关系的深刻内涵。干部接地气,与群众多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疾苦,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正是“到群众中去”的一个落脚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