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4)

 鸿墨轩3dec 2013-09-07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4)

 

陈半丁(1876-1970)


名年,字半丁,一作半痴、静山。浙江绍兴人。幼年已喜爱绘画,二十岁到上海, 后拜吴昌硕门下,画书、篆刻、诗文均颇受其影响。四十岁到北京,应蔡元培之邀,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曾任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教授。在京与陈师曾、齐白石、萧谦等友善,多次举办画展。陈半丁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

    陈氏工书擅画,兼擅摹印,师吴昌硕。亦为资深藏家。其画最擅花卉,能兼采明清各家 花卉画法而独树一帜,画牡丹最为闻名。山水画风源自石涛,笔墨沉雄有致。有《陈半丁画册》、《陈半丁花卉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存世。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山阴陈年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心学山阴洗砚池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陈半丁丙子双生千秋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半丁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天下几人画山水

韩登安(1905—1976)


原名竟,一字仲铮,别署耿斋、安华、印农,晚年又号无待居士、本翁,浙江萧山义桥镇牌轩下村人。少时从父居杭州,拜书画篆刻家周承德为师。成年后,就学于篆刻家王福庵门下,造诣日深。其篆隶书法和治印较著名,而书以长瘦的玉筋篆为尤;治印则广采博览,上至周秦两汉下及明清篆刻诸流派,均有精深研究。其所刻细朱文,人称绝艺,擅长多字印与小字印。韩所作山水画,师承绍宋,得其苍润。1932年加入杭州西泠印社,曾任该社总干事、兼龙渊印社常务监事。解放后,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著作有《登安印存》、《岁华集》、《西泠印社胜迹留痕》等印谱行世,辑《明清印篆选录》12卷,共选明清两朝印人50余家,按时代顺序先后,列名家印篆之字,还增补王福庵《作篆通假》2卷。韩晚年作的《毛主席诗词刻石三十七首》,时颂当代金石之杰作。其一生刻印约4万方。1976年3月逝世。1982年4月,杭州西泠印社、西泠书画院曾举办韩登安先生遗作展。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马公愚(1889-1969)


原名范,字公禺,后改为公愚,以字行,晚号冷翁,别署耕石簃主,浙江永嘉人。马公愚金石书画无一不精通,篆刻宗秦玺汉印,自刻小印犹见古韵风神,后以诏版文字入印,面目一新,名振一时,拙朴自然,为蔡元培所刻姓名印尽显汉印之真醇。

马公愚印谱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徐生翁(1875—1964)


徐生翁先生书法用童稚体,雅拙天真,经《中国书法》披露,间亦有效法者,而其篆刻,以所作甚谨,故知者不多。生翁篆刻,全从书法得来,萧蜕庵见其中年书作,叹为“已入画境”,邓散木评价生翁印作“单刀正锋,任意刻划,朴野可爱,与齐白石异曲同工。”实未为的论。而陆维钊先生晚年用“简、质、凝、稚”四字形容其书画,今移“简、稚”两字评生翁篆刻,则差近之。

    书为心画,我手写我思,倘无纯熟技巧,纵有迁想妙得,心到手不自随,亦无佳构,此康南海所以有手眼神鬼之叹也。熟亦有弊,熟则多机巧,有匠气,无论书刻,熟中尚须有生趣也,要在兴至操觚,兴尽辄止。谢无量、徐生翁两先生书法,皆熟而后生,故其成就少有企及者。今论生翁篆刻,熟不足而生太过,是能“简、稚”,不能“质、凝”,设生翁有千枚汉印功底,成就必不可限量也。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生翁所作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徐生翁

徐无闻(1931-1993)


徐无闻(1931—1993.6.20),原名永年,字嘉龄,三十後耳失聪,更字日无闻。凡书法篆刻及论艺之作皆以无闻署名,故艺术同好只知其字,而原名反晦也。斋名歌商颂室。四川成都人。

    其尊人益生公以书法篆刻擅名,规模汉印,极饶朴拙之趣,年轻时家境寒素,尝靠鬻艺以赡家小。无闻兄幼承庭训,七岁即由父督习欧书,年十二兼攻《峄山碑》、《三坟记》、《石鼓文》,同时并操刀摹习古印,及泛滥明清印家之作。十五岁获识著名学者、监藏家潜江易均室先生。均室先生尽出所藏王福庵、李尹桑、唐醉石、赵叔孺、方介堪、邓尔雅等当代诸大家刻印供其摩挲学习,眼界由是大开。均室先生虽不孥刀刃石,然精究印学源流及印艺评监,曾先後辑谱《古印甄》、《文何印萃》、《明清名印集拓》、《铁书过眼录》、《锦里篆刻精存》等,不唯於其治印多所启迪,而於古文字、辞章、监古诸学之指引,皆有深远影响。

    及长,就读四川大学中文系,一九五四年以优异成绩卒业,次年分配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称西南师范大学)任教,先後主讲唐宋文学及文艺理论等课程。虽课务较忙,然於宿好未尝一日忘怀也。中岁笃嗜褚登善书,於《雁塔圣教序》尤所心醉,一九六三年以赴沪从郭绍虞先生学古代文论之便,曾两谒沈尹默先生叩请笔法,沈老固以精究褚法而闻於时者,并挥毫二纸赠之。於印则仍请益周菊吾、方介堪两先生,方老居温州,求教唯托邮筒而已。

   七十年代初,余以介堪先生之函介,始与无闻兄通鱼雁,互道治艺旨趣,皆强调书刻应以文字为之基,力崇端雅,引为同调;并交流所作印蜕。其印典雅干正,力求印从书出,选字布局,极意经营,拟古玺、汉印及明清印派等品式,皆风格各具,绝不曲趋俗好,雍容隽逸,卓然大家。後以时局风雨频仍,通信遂歇。一九七九年春,余因工作需要移职香江;是岁夏,无闻兄率《汉语大字典》字形编辑组出差广州,并访余旧寓,留字而别,深以未能把晤为憾。至一九八四年参加西泠印社八十周年纪念活动,始获叙於杭州刘庄,比邻而居,促膝谈艺每至深夜;篆刻而外,余告以前年曾有《沈尹默论书丛稿》之辑,无闻兄则云正筹划《沈尹默先生人蜀词墨迹》之出版。同尊—老,何巧合若是也。

   自改革开放以来,无闻兄工作日益繁重,教学上兼任唐宋文学及书法史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而编撰工作亦无片刻之闲,先後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印行一由其主事、一由其主编之《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两巨著,而後者尤为难能可贵。盖秦汉至六朝间,汉字演变至为迅急,前人以资料所限,向乏专门著作,是书不但搜辑完备,编排复井然有序,引证详明,允为研究汉字及书法、篆刻者不可或缺之宝典。

   一九九一年,继以主编之《甲金篆隶大字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刊行问世。此书收列之字形,时代自殷代至西晋,约一千五百年;字体从甲骨文至隶书,基本体现了现代汉字以前的演变过程;取材而言,新资料将近—半。内容之丰富,堪称同类字典中之翘楚。

   所撰《小篆为战国文字说》一文,以众多之出土文物与文献相结合,论证小篆乃通行於战国之秦国文字,把成形期提早约一百二十年,还其历史之本来面目,非始皇时始创制也。而《颜真卿书竹山联句辨伪》及《成都西楼苏帖初笺》两文,则从文物考据与艺术分析细加论定,要皆探骊得珠,若刘勰《文心雕龙》所谓『操千曲而後晓声,观千剑而後识器』,所论均不可移易。佳著累累,恕不二绍介。

   以其贡献良多,叠膺中国书协理事、四川文联常委等职务。正当其艺术创作舆论著日攀巅峰之际,不幸忽染癌病,遽归道山。噩耗传来,余不独为失—同道而悲,亦为学苑艺坛丧一英才而浩叹也。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日 马国权)

徐无闻印谱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邹梦禅(1905-1986)


邹梦禅(一九○五·十一·——一九八六·四·十七·),原名敬拭,後以字行,号今适,又号大斋、鉼庐,别署迟翁。浙江瑞安人。

   幼承家学,通文史,好书刻。瑞安中学毕业後,慕乡先贤孙谙让之为学,即赴杭州浙江图书馆工作,任目录员。该馆藏书之富冠於东南,古籍碑版,金石谱录,汗牛充栋,嗜学之辈能供职其间,坐拥书城,听夕展读,其乐何极!先生遂藉此从事语言文字与古典文学之研求,又得马一浮、马叙伦、张宗祥诸老热心指授,五年间学业猛晋。馆之西为西泠印社,以性之所好,亦常涉足其间,获闻前辈绪论,後得了辅之先生推介,加入西泠印社。年二十五,以积学获聘为上海中华书局辞典部编辑。其时《辞海》之选词、撰稿、审议等工作已历十余年,先後参加之学者数亦逾百。而越近後期,工作亦逾形艰巨,先生经八载辛勤,最後与十数专家分工合作,终抵於成,嘉惠士林,功不可没。其集书《石门颂》之『辞海』两字得弁书首,亦犹树丰碑,先生令名因是而大著。上海书画篆刻活动向极活跃,先生公余之暇,时与马公愚、方介堪、朱复戡、郑午昌等名家交流切磋,创作不辍,艺事益进。日陷沪滨,孤岛经济严峻,不鲜家庭生活朝不保夕,唐云、邓散木、白蕉与先生等艺林作手发起举办『杯水书画义卖展览会』周济贫寒,同胞之稍有能力者皆乐意支持此义举,是以展览颇获成功。五十年代初,先生任教上海光明中学,主语文教研组,以乐育英才为事。—九五八年因直言遭祸,举家被下放甘肃丹山县二十年,备极困厄,以锥画沙,而志不少挫。至一九七八年始得平反获准回杭定居,岁月蹉跎,转眼年七十五矣。

   先生早具才名,兼擅篆隶楷草四体书,复精篆刻,三十年代曾在沪举办个展,并出版《梦禅治印集》二卷、《邹梦禅印存》,及《吕氏春秋集释》。五十年代初亦有《四大家诗词小楷》及《三体钢笔字帖》行世。先生书迹,初仅见《辞海》扉页,至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展览及挥毫,得拜观近作,尤觉书卷之气扑人眉宇。《书法报》所刊『月上丽生彩;云流清有声』一联,亦极淋漓痛快之风韵。其弟子尝录其学书经验云:『先粗後精,早博後约;转益多师,艰苦探索;摆脱窠臼,最终创作。』并认为书法艺术应着重内在美与外在美之自然结合,要不做作、不娇媚、不枯竭、不呆板;而内在美即质之美,皆与作者之学问修养、情操襟怀有关。其篆刻以汉印为主,兼习先秦古玺,以迄明清诸家,功力深邃,手法多样,风格特点在於:平正中显流动,挺劲中寓秀雅,实以汉印为基础,而借古玺之灵动以活之耳,故能巧拙相生,气韵天成。所作『秦淑之印』边跋云:『隶以折,篆以转。能以折作篆,以转作隶;曲为直,直为曲;以疏偶密,以多俪少,汉印法尽於此矣。』能悟斯奥,不愧大家。

   先生回杭後,为补回已流失之光阴,不顾体弱年迈,规定每日必作一书件、刻一印章,及从事著述。《关於颜体之研究》一文已早见之矣,闻尚有《书法讲义》,但不知已完成否。一九八三年,西泠印社补选先生为理事,西泠书画院聘为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选为名誉理事。亦常不惮辛劳,应邀至外地传艺、讲学,多作贡献。直至逝世前两月,仍扶病为苏州虎丘园林挥写一副长联,此为最後遗作。既殁,名家者王蘧常以九十高龄犹为撰书墓志,其见重可知也,先生原计划八十五岁再举办一次个展,惜已永成泡影;但愿整理及半之《邹梦禅印谱》,门弟子能早日辑成付印,庶可告慰先生於九泉。(一九九四年二月四日 马国权)

邹梦禅印谱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秦咢生(1900—1990)


广东惠州惠城区桥西姚屋巷人。初名岳生、寿南,嗣改谔生,复改曰咢生,字古循,号路亭。斋堂为拙巢、莲花室。少贫,17岁即到押当店打杂。当学徒8年,白天做工,晚上自学书法。店主看他写得一手好字,每至年终,便要他写二三千副春联出卖。后来到广州省府机关作书记(文书)、收发工作。1933年,入中山大学法学院当助教,实则充当院长黄元彬的秘书。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南方大学实习。1956年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不久被聘为馆员,专门从事文史、书法、篆刻研究工作。1986年,任省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秦咢生从事书法艺术活动70余年,遍涉历代名家碑帖,融冶百家,甲骨、金文、篆、隶、楷、行、草诸体俱所擅长,创一代刚劲雄伟又流丽婉秀的书风,影响南粤书坛一代人。被称“诗、书、印”秦氏三绝。

  治印全从古玺汉印而出,兼之许学、书艺功深,所作雄浑朴茂,气格高古。妙于章法,巧从对称或粗细中求变化。偶以甲骨文入印,亦意趣盎然,非学养才艺兼到,不能臻此。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商承祚(1902-1991)


字锡永,号契斋。先世原隶旗籍,入粤久,遂寄籍广东番禺。斋名有决定不移轩、古先斋。父衍鎏公,字藻亭,为晚清甲辰科探花,曾奉派留学日本,鼎革後应邀赴德国汉堡大学任教。 锡翁少时,尝随伯父居青岛,已涉猎《说文》等有关文字古籍,後以日本进浸,移寓青州,经曲阜,获见孔庙累累汉碑,渊懿古雅,於篆隶之学由是顿生研求之念。年十九,赴天津师事罗振玉先生习古文字。罗氏收藏甲骨、商周青铜器至富,於甲骨学之开拓,厥功尤伟。锡翁日间在罗府墨拓彝器,或作鈎摹,夜则以所假罗著《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後编》及《殷墟书契考释》回家籀读。其中《考释》一书,书眉且附王国维先生亲笔批语,此书以类相从,分帝系、京邑、祀礼、卜法、官制、文字六类,对了解殷商社会及甲骨文字造字初义,甚有助益;然於初学者之检索,则未称便。锡翁遂将罗、王两家之说,按《说文》部首,重编为《殷墟文字类编》十五卷,罗氏见而悦之,嘱送王国维先生审正。藻老斥资为梓行,名遂播於学海。随人北京大学国学门为研究生,未卒业,东南大学聘为讲师。後金陵大学改聘为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年间,先後成《福氏所藏甲骨文字》 、《殷契佚存》、《十二家吉金圆录》、《浑源彝器图》等书。 抗日战争起,学校南撤,徙迁中经长沙,闻有战国楚墓出古物不鲜,乃请假前往调查,归以所见,成《长沙古物闻见记》。及至四川,改职盐务,公务清简,闲则以书刻遣兴,盐商又多附庸风雅之辈,时有挥毫奏刀之求,故屡办展览,鬻艺生涯,颇不寂寞。战後回粤,自—九四八年任教中山大学以迄谢世,前後逾四十年,—度担任中文系主任,而终古文字研究室主任之职。晚岁热心政治及社会活动,是时虽风涛叠起,以精谙时务,犹悠然自得也。

  後期著作,主要有《长沙出土漆器圆录》、《石刻篆文编》二册十四卷及论文若干。五六十年代,曾向湖南、湖北两博物馆索得战国楚简照片七批,除长沙仰天湖简早已公布外,余多世未获见,七十年代中,中大古文字研究室尝合五人之力加以摹写考定,惜压一人箧衍,终未面世,海内外同好对此深以为憾。 锡翁治学之外,复以书法篆刻驰誉,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有《商承祚篆隶册》、《商承祚秦隶册》行世。前书於一九八一年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印行,收录甲骨文、金文、小篆、秦隶等四种字体;後者出版於香港,独集秦隶,此皆其专擅之作。甲骨秀劲质朴,金文浑穆凝练,俱得罗氏之传,而枯老古拙遇之。罗氏喜集字为楹帖或临摹彝铭,锡翁则嗜活用古文字笔法结构书写古今诗词。尝云:『《说文》近一万个字,汉代以後已不够用,从当时来说,落後於形势,现在更用不着讲了。可是有的人在写篆时,死抱《说文》不放,认为现代有而《说文》没有的字,宜取音同义近的字来代替。……这种陈腐狭隘之见,必须清除,不足为训。』《篆录册》中有『个』、『你』两字,皆不见於《说文》,锡翁创为巾、述。又如『寻』篆本从工从口从又从寸三声,锡翁砍却声符,篆若今楷;『妙』,《说文》从弦省少声,『啼』《说文》作从口质声,锡翁均篆如今楷结构。例不备举。类此随意构形,闻论者有不同见解。 锡翁治印始於少时,十四岁即拜篆刻家劳健为师,曾以日摹汉印十余方为常课,—日於冷摊以贱值购得『繇通之印』,劳公云尝收录於桂馥《缪篆分韵》—书,欢喜赞叹,悬於腰间者数月。中岁好蓄古玺印,以精鉴称,一九三六年有《□斋古印存》行世,凡十册,收印九百六十一方,柯昌泗序中有云:『凡陕西山东塞上及直省所出,靡不赅洽,博识前人之所已见者,而精选前人之所未见者,盖诸地之菁英,皆采获於所藏,准以古今藏印之条流区画,可谓得其时地矣。』赏誉备至。

  锡翁篆刻,虽玺印两式兼作,然以古玺见长,盖得於彝铭及陶玺之融会变化也。所著《我与容希白》曾曰:『一九四六年希白到重庆,适我卸盐务职,归自贵阳,复得相见,我谓之曰:「学不进而刻印则工」,以数印示希白,欢聚数日而别。』可见对其多年作印之珍视。其自存印集六册,约二百方,曩蒙见示,并荷见赠往时旧作及自用印蜕数纸,气格醇古,不愧大家。惟『历劫不磨』一印,磨字篆本作□,从石靡声,作缪篆或作磨,林音派,与林不相混也。(一九九四年四月八日,马国权增补。)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童大年(1873-1954)


童大年(一八七三·三·十五·——一九五四),原名暠,字幼来,号心龛,别署印童、醒盫、心安、惺堪、性涵、恂谙、省□,多以谐声出之。所居日安居、依古庐、雷峯片石草庐。为叶庚第五子,以父字松君,又号金□十二峯松下第五童子。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

    幼承家学,及三兄晏、四兄升熏陶,七龄即习篆刻,既而研读许书,深通六义,年十七八,取所见金石文字及玺印之佳者,二为之双鈎,以作参考,并辑之为《依古编》,故弱冠作篆,已悉中法度。年二十七,挟艺与武进黄山寿先生游宦津门,同任哈达瑞方伯及文劭儒观察莲幕。庚子(一九○○)之岁,有直督某请达瑞为介,欲招心龛襄理政务,心龛以直督乃祸国之辈,不肯折腰事之,遂谓念母心切,匆遽偕山寿—同南归,备历艰险,既遇清江,舟中恳山寿为绘《□峯归隐图》见志,并自题一绝云:『仓卒且离鼙鼓声,亲衰敢不惜余生。从今归作□峯隐,不愿诸侯问姓名。』其後寄职实业界,以赡家给,然精力所聚,仍在书画篆刻。五十以後,名播大江南北,始以鬻艺营生。先生於印,可谓竭毕生之精力。自总角习刻,早岁曾手抚古玺漠印百余钮,毫厘毕肖,印艺盖植基於此。後习石如,又取径浙派,用恣其态,曾心折於赵仲穆之雄奇古拙,颇拟之。前辈潘主兰先生尝见心龛手自剪贴《二金婕堂印谱》,遍为题识,具见服膺之忱。今其自刻印中,亦有『结习未尽』一方,跋谓效撝叔之深刻法者。中年以後,锐意购藏古物,举凡鼎彝泉镜陶石砖瓦,靡不罗致,欲於三代秦汉古文奇字中自创面目,对先秦陶玺文字、秦汉瓦当文字,用功特多,故其印浑厚朴茂,金石气韵盎然。於古玺及汉凿印尤有人处。为西泠印社中坚分子之一。生平刻印极多,散藏各地,已梓行者,有《依古庐篆痕》、《童子雕篆》及《现代篆刻第八集》(童大年专集)。仅在友好流传,未及正式出版者,有《瓦当印谱》、《无双印谱》、《抚古印谱》、《古人名印存》、《肖形图象印存》等。书法以大篆及八分为世所重,篆尤高古,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者,能把钟鼎、陶、玺诸种文字神采,一炉共冶。三四十年代所出书刊,往往见其署端。今西泠印社尚有其所书『彝鼎图书自典重;金石刻画臣能为』及『石交几辈共晨夕;山色两湖无古今』两联镌诸贞工珉间。余尝得其篆联,含蓄沉厚,深佩功力。又善作没骨花卉及焦墨山水。往时曾购得桃花小轴,活香生色,风致颇近吴让翁。先生治艺至勤,数十年间挥毫奏刀,从未间断,故作品面貌,时有新致。性爽朗,嗜酒,『一二八』之役,沪西居户皆纷纷撷取细软趋避租界,先生自康定路寓所独携大罎醇酒以随,其好饮如此。後流寓杭州,有富人周某欲得先生篆刻,以未尝识面,乃托黄蔼农先生代求之,并附一书,略谓治艺者往往故延时日,自高身价,最为可鄙,兹特丰润,俾得提早交件云云。蔼老请便人由沪带杭,怱促间并周之书札亦附人。先生阅後颇不怿,既刻成,仍由来人带沪,遂在周札上批注若干语,深斥周之无礼,且谓此次交件之速,并非对方云云而然也,因便人行期在即故急急奏刀,望台从搁置之。愈久愈好,用以惩之。蔼老将是札藏之箧衍,作为笑柄。先生—门风雅:父叶庚,善画墨梅,曾摹《盆智图》人印;兄晏,字叔平,为任薰入室弟子,书画并宗怿寿平,亦善双鈎花卉,尝抚刻何震《七十二候印谱》行世。(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六日 马国权)

童大年印谱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近代篆刻(四) - dss.2005 - dss.2005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