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珍惜——“致青春”
今年校园里新栽了几株樱花树,风吹过,落樱如雪。转眼间,石板路和青草坪铺满了浅浅一层。花朵因骤然坠落依然保持完整没有溃散,完好无损的花映在青草坪上,宛如一地天然织就的花毯,甚是美丽。这种场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但回想起来却又感到有些心疼。即便离枝落地,这些花朵却依然拥有生命般的高贵和尊严。这种美,大概是一种凄美吧,甚至夹杂着一种悲壮。它们那么干脆地骤然开放,又那么果断地骤然凋谢,像极了那短暂的、绚丽的青春,果敢、决绝、无所畏惧。 有些词汇,有些问题真是经不起推敲和琢磨。不觉间,那些预料之内和预料之外的问题,不要你追问,生命也缓缓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心里分明没有了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伤感和故作姿态。为什么偏偏要和自己过不去呢?这么说来,青春已过?可,什么是青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似乎让很多人陷入无理性、无节制的怀旧和感慨。这个题目本身具有煽情和诱导性。影片巧妙地设计了青春期的代表桥段和情节:以为没有他就会死的爱情;人生精确的不能有 敲碎影片中“青春故事”的外壳,青春似乎被剥落成一种纯粹。为其一而放弃其他一切的非此即彼、无所畏惧的“自我”纯粹。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事业,有人为了自尊,有人为了友情。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方式。但究其本质,其属性无疑是一致的。虽然陈孝正说:“郑微,我跟你不一样,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 不过,才七年,他们就都明白其实那些曾经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其实都没那么重要。所以,功成名就的陈孝正从美国回来后,“谁也不能阻挡”式地重新爱;曾经为爱痴狂、学习马虎的郑微转变成职场丽人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教导别人工作要认真;曾是许开阳“马仔”的老张见到陈孝正一脸别扭,大概是后悔为了许开阳而痛揍陈孝正一顿;曾经在校园里吊儿郎当、不爱学习的许开阳为自己的孩子报考快速记忆学习补习班;为自尊放弃学业的朱小北有了最能体现她尊严的工作……被他们丢失的,才不过几年又都一一拣起。这么说,其实他们后来都不“纯粹”,“纯粹”的只有为爱而死的阮莞。可在电影之外,有谁愿意,有谁敢坚持这样“纯粹”的青春? 七年之后,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终会变成自己“讨厌”的人,那么,他们青春里的故事还会发生吗?陈孝正会不会出国?阮莞会不会死?朱小北会不会退学?或者,陈孝正追求事业也并不意味着要放弃郑微;阮莞即便为了爱情,不一定要委曲求全、妥协牺牲自己;朱小北讨回尊严,也不一定要以退学为代价;老张是许开阳的“马仔”,也不一定非要与陈孝正为敌。 可是,若不是青春里的那些非此即彼的无所畏惧,他们又怎么能懂得?只有将所有的痛一一体验,再一一反省、审视,若干年后终于久病成医,百炼成钢,才能醒悟所有的无所畏惧、所有的纯粹其实只是不懂平衡且夹杂偏见的一种生猛?所以,阮莞为爱死后,郑微说:“你是全世界最蠢的傻瓜!你会让所有爱你的人恨你的!你对不起大家!这世上除了爱情还有别的呢!” 是的,这世上除了爱情、事业、友谊、自尊……还有别的呢。 生命是一场缓慢、持续、渐进的修行。人在试探着进入世间的青春里难免一路高歌猛进,不为物役,不为人役,可也许恰恰被“自我”所役。所谓“自我”,也许只是一种并不存在的虚妄。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关于“自我”的解释,说“'自我’是一种假设、一种决定、一种受干扰的见地。这表示'自我’的观点因为受到过滤,所以是扭曲的……'自我’是一种误解,但却被当成了正确的见解,它只是一个幻想……'我’和'我自己’的这种持续感,既是无明,也是无明的结果。无明就是不明白,没看到全豹——你可能只见到片段、零星的东西,却不了解全盘的情况。”书中还提到“盲人摸象”的故事: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尾巴,认为大象就像一条绳子;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身躯,认为大象就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认为大象就像一条蛇;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认为大象就像一棵树。这些人的心执著于一个没有基础和根本的东西,所以才会变得盲目。只有当他们不再被这个榨取所有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而且无休止地试图满足自己,喂养“自我”,被永不满足的“自我”所奴役的时候,才会不那么盲目得“自我”纯粹。 所以,审视和反省是必要的。跳出自己思维的盲区,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从根本上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虽然很难,但却是必须的。否则难免顾此失彼,非要丢失一些东西才能明白,或者终于明白了,但却没有弥补和挽回的余地。让生命之前和之后相连的是每一个当下。那么,为什么非要等到生命尽头,阮莞惨烈死亡,郑微才会想起林静,才会不顾一切和他在一起?所以,与其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如致我们正在逝去的每一个当下。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生死观。人们都希望好好活着,可似乎“怎么才是好好活”是更重要的问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可是,没人告诉你好好学习的方式,怎么样才是天天向上。等自己一路摸索过来,却发现走了那么多没必要的弯路,也错失了那么多同等重要的东西。如果以人的一生为一个周期,那么似乎在自己生命的终点或见证了至亲人生命的终点,我们才不会顾此失彼,才能真正意识到人的一生中,爱情、事业、友情、自尊等等都同等重要。 生命像是一棵树,每个枝杈都是一条通往内心根茎的入口。我们牢牢抱住的也许只是细枝末节,爬不上去,掉不下来,在风中摇摆不定。无力,亦不能自主,更不敢有丝毫松懈,以为这是唯一能让我们活下去的“枝”。纵身一跳,要么粉身碎骨,要么重获生命之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有时真想一跳,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数数这棵大树到底有多少支脉,人这一生到底有多少种活法,生命中到底有多少枝杈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对待) 又一阵风吹过,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几株樱花树。树枝上仅剩下花心与花梗,花朵飘散殆尽,草坪上的樱花越来越多,花毯越织越大,更显得凄美和壮观了。这骤然开放又骤然凋谢的樱花似乎更像是一场已完的花事,见证了一个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绚烂。“惜花需自爱,休止为花疼”,正是面对了这场花事,生命由此及彼变得郑重豁达,面对、接纳、享受、安然、从此且行且珍惜那些生命中同等重要的爱情、事业、友情、自尊……
|
|